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特朗普上台前就准备完成“百日访华”以及“和普京会晤”。然而特朗普一直没有和普京会谈,因为美俄之间的谈判虽然有进展但并不如预期一样顺利。3月下旬,在沙特谈判结束之后,美国和俄罗斯有了闹翻的趋势;特朗普公然指责普京“要求接管泽连斯基政府的言论令人愤怒”,并威胁对其采取制裁。可想而知在这种背景之下,双方的和谈工作自然是难以进行下去了,那么普京和特朗普的见面也将会被无限期推迟。

根据美国消息人士的说法,特朗普“一百天内访华”的行动可能也办不到了。最近的日程报告,特朗普即将在5月份第一次完成外交出访,这次选择的地点是沙特。五月份已经距离特朗普上台超过了100天,也就意味着没有访问中国的行程。在这之前特朗普试图通过两轮对华加征关税迫使中方让步,但此举反而引发中方对等反制。数据显示,美国农产品出口遭遇重创,能源行业因稀土供应链中断陷入困境,很多领域对华供应甚至降为零,足以看出中方抵制的决心。

在特朗普第一次访华计划公布的时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态:愿同美国新政府一道,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保持沟通,推动中美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显然这时候中美还没有开始关税战,中方对美国的态度倾向于开放和接受。但到了3月份这个问题被第二次提问,中方外交部的回应是:“你这个问题我没有可发布的信息”。对比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信号:中国也没有邀请特朗普来的意思,他的访华行动几乎是难以成行。

消息人士表示,特朗普选错了对华交往的方式,靠“威逼利诱”来促成访华是根本不可能的。说白了当前中美的关系不在高峰期,其试图对外传递“美国外交胜利”的信号,将元首会晤视为获取经济利益的筹码。特朗普扬言要访华的同时,还在台湾、南海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持续挑衅,触碰中方底线。这种"施压-谈判"的双重策略,最终引发中方强烈反弹。外交部从初期的积极表态转向"无可奉告"的冷淡回应,正是这种信任破裂的直观体现。

值得注意的还有,美国媒体预计就算“百天访华”不成功,但未来特朗普必然还会有新的访问中国要求。原因在于他们的经济承受不了重创,从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遭遇严重的经济困境,美股暴跌、通胀高企与制造业回流受阻等问题交织,导致国内对其经济政策的质疑声浪日增。从根本上来说,特朗普政府访华计划的流产,本质上是其错误对华战略的必然结果。正如中国所强调的一样,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之上。美国若想重启对话,必须摒弃"极限施压"的态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