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港败类”曾荫权:治理香港7年,为何却在卸任后,获刑20个月

雾寒似露 2025-03-25 15:45:42

曾荫权这名字,香港人都不陌生。

他从一个草根出身的小子,爬到香港特首的位置,治理香港整整7年,风光过,也得意过。可谁能想到,卸任后没几年,他就因为“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被判了20个月的监禁,成了香港历史上第一个被定罪入狱的特首。

这事儿听着就挺唏嘘,一个曾经站在权力顶峰的人,怎么就落得这么个下场?

从草根到特首,路走得挺扎实

曾荫权1944年出生在香港,家里条件一般,兄弟姐妹多,日子过得紧巴巴。他爹管得严,他自己也没啥大背景,大学都没上成,为了让弟弟们读书,他早早就出来闯荡。1967年,他考进了港英政府,当了个二级行政主任。那时候香港还是英国的地盘,他在政府里从最底层干起,靠着一股子拼劲和脑子,慢慢往上爬。

他因为干得不错,被港英政府看上,送去哈佛大学读了个公共行政硕士。别看他没啥家底,这成绩可不含糊,拿了9个A回来,成了第一个在哈佛拿学位的香港官员。这趟镀金之旅,算是给他后来的路铺了个台阶。回香港后,他继续在政府里混,职位一步步升,干过财政、贸易,摸爬滚打几十年,积累了不少经验。

1995年,他当上了财政司司长,成了150年来第一个坐上这把交椅的华人。那会儿香港正要回归,他得在英国人和中国人之间找平衡,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亚洲金融危机来了,索罗斯带着一帮国际投机者搞乱香港股市,恒生指数从18000点一路跌到6000点,市民日子不好过,破产的破产,自杀的自杀。他顶着压力,带着1200亿港元外汇储备杀进股市,跟索罗斯硬刚,最后把指数拉回7851点。这仗打得漂亮,中央也出了大力气支持,他名声一下就起来了。

2005年,董建华因为健康原因辞职,他顺势接了特首的位子,补完两年任期后,2007年又选上,连干了7年。

7年治港,功劳和争议都不少

曾荫权当特首这7年,从2005年到2012年,香港的日子不算差,但也绝对不轻松。他上台那会儿,香港刚从金融危机和非典的坑里爬出来,经济得稳住,民生得顾着。他不是那种大刀阔斧搞革命的性格,行事稳当,走的是实用路线。

政策上,他干了几件大事。先说宪制改革,2005年和2010年他都推过方案,2010年的那次总算过了关,立法会直接选举的议席多了几个。这事儿在香港回归后算个突破,给了市民更多参与感。他还搞了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基建,弄了十大项目,像港铁南区延线、沙田至中环线、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啥的。这些工程听着高大上,确实也让香港交通方便了不少,跟内地的联系也更紧了。

再就是民生方面,2010年他推了最低工资法案,每小时28港元,对低收入的人来说是个实惠的政策。他还拨了10亿港元搞遗产保护,把中环码头这些老建筑改成文化和商业用地,留了点香港的旧味道。经济上,他赶上全球金融危机那波,2008年推出六大新兴产业,比如检测认证、医疗服务、创新科技啥的,算是给香港经济找新路子。

不过,他这7年也不是没毛病。2008年那次政务官任命,弄了一堆有外国籍或者没啥经验的人上位,比如黄志祥,英国籍,之前在汇丰干过高管,结果公众不买账,支持率从66%掉到39%。还有广深港高铁,预算从640亿港元涨到750亿,拆了蔡园村,惹得上万人上街抗议。他批项目的时候硬气得很,可老百姓觉得他偏心地产商,骂声就没停过。

房地产这块,他更是被喷得狗血淋头。他上台后减少土地供应,房价蹭蹭往上涨,到他卸任时,香港楼价已经高得离谱,普通人买房跟做梦似的。有人说他这是故意护着地产商,毕竟香港的超级富豪大多靠地产吃饭,他这政策看着就像在帮他们保财富。可他自己从来不承认,说是为了经济稳定,至于真相咋样,外人只能猜。

为啥卸任后翻车?利益冲突惹的祸

2012年6月30日,曾荫权卸任,走的时候还挺体面,觉得自己干得不错,退休生活应该挺滋润。可没过几年,2017年2月,他就被廉政公署盯上了,罪名是“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直接判了20个月监禁。

事情的导火索是2010到2012年那段时间,他当特首兼行政会议主席,管着数码广播牌照的审批。雄涛广播公司(后来改名叫数码广播公司)是申请者之一,股东黄楚标是个深圳地产商,手里有钱有资源。就在这审批期间,黄楚标给曾荫权提供了深圳东海花园的一套豪华物业,租金一年才80万人民币,换算成港元也就100万出头点。这房子6000多平方英尺,三层复式,装修费花了300万港元,市场价租金一年怎么也得200万以上。这么便宜,谁看了都觉得不对劲。

关键是,审批牌照的时候,他没跟行政会议说自己跟黄楚标有这层关系。2011年8月,雄涛的牌照批下来了,DBC数码电台开播,黄楚标赚得盆满钵满。

可这事儿没瞒多久,2012年他卸任前夕,香港媒体爆了出来,说他退休后要住这豪宅,租金低得离谱,摆明是利益输送。廉政公署一查,证据一堆,通信记录、租赁合同全摆桌上,他去过那房子,鞋印都留下了。

廉政公署正式起诉他,两项“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一项“行政长官收受利益罪”。2017年1月开庭,法庭上检察官把证据抖得明明白白,他跟黄楚标私下见面,桌上还有红酒和雪茄,聊的啥不好说,但牌照的事肯定跑不了。

辩护律师喊冤,说他只是忘了申报,不是故意,可陪审团不吃这套,8比1裁定一项行为失当罪成立。2月17日,法官判了20个月,说他身居高位,违反诚信,得给个教训。

入狱那段日子,不好过。

判完当天,他就进了监狱,从特首府到牢房,这落差不是一般的大。刚进去两个月,他身体就扛不住了,高血压犯了,律师赶紧申请保释,法院批了。他出来后没消停,上诉被驳回,刑期减到12个月,还得回去蹲着。2019年,他在玛丽医院羁留病房放出来,算上假期和表现良好,总共蹲了12个月。

监狱那日子不好过,一个72岁的老头,从风光无限到四面灰墙,吃喝拉撒都得按规矩来。他出狱时,头发更白了,走路都颤颤巍巍,媒体围着他拍,他只说了句“我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然后就低头走了。那一刻,谁还能看出他当年的意气风发?

出狱后,他不甘心,觉得这罪名得洗掉。2019年5月,终审法院开庭,他律师团抓着程序问题猛攻,说原审法官没好好引导陪审团,证据链也有漏洞。6月26日,法院五名法官一致同意,推翻原判,撤销定罪,还说不用重审。这下,他法律上算干净了,可这7年官司打下来,积蓄花得差不多了,名声更是烂大街。

曾荫权这案子,在香港掀了不少波澜。有人说,这证明香港司法还挺硬,能把特首都拉下马,法治精神没丢。可也有人嘀咕,这会不会是政治斗争的余波,毕竟他当年跟地产商走得近,卸任后就被清算,时间点太巧了。

他当年抗金融危机那股狠劲,确实给香港人留了印象,可卸任后这档子事,把功劳全抹黑了。他跟黄楚标那点交易,说白了就是权钱勾结的老套路,身为特首,没管住自己,栽了也怪不了别人。香港这地方,表面光鲜,可权力和利益的角力从来没停过,他不过是踩了红线,被揪出来罢了。

香港人对曾荫权的评价,挺两极化。有人记得他金融危机时的担当,觉得他至少干过实事,不像有些特首光说不练。

可更多人一提他,就是“贪官”“败类”,说他晚节不保,把香港的脸都丢尽了。网上有人调侃:“从特首到囚犯,这剧本比TVB还狗血。”还有人酸他:“治理7年不如蹲牢20个月出名。”

曾荫权这辈子,起步低,爬得高,干过大事,也摔得惨。从草根到特首,他靠的是真本事,金融危机那仗打得漂亮,治理香港7年也算稳住了局面。

可卸任后,他没守住底线,跟黄楚标那点猫腻,毁了他一世名声。20个月牢狱,法律上翻了盘,可公众眼里,他还是那个“治港败类”。

1 阅读: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