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荐页看到一个网友评论“大明湖畔夏雨荷”的文字,一下子把我整不会啦!

“夏雨荷”很有名吗?搜了一下,我曰,还是琼瑶《还珠格格》角色呢。浪哥不惭愧,除了八十年代读大学时第一年看过几部琼瑶的言情小说,学过一些邓丽君、凤飞飞演唱的琼瑶影视作品的插曲,就没有再看过琼瑶的作品,至于曾迷倒一堆堆老中青年少女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就没看过完整一集,有时“不得不”陪着爱看“大眼睛”小燕子的猪宝宝在沙发上坐一会儿,仅此而已。
看了那个网友简短的文字后,我紧接着搜了一下“济南文旅大明湖畔夏雨荷”,我的个乖乖,还有黄粱媒体报道呢:大明湖畔的超大夏雨荷火爆出圈,许多市民游客慕名而来拍照打卡,并在各大社交平台配图发文,“有点儿好看,快来打卡”。这个媒体和济南文旅与去那里打卡的“许多市民游客”一样的有“文化修养”!

到底是大黄粱媒体人,太会抓新闻素材了,比起报道狗子偷吃猪肉被撑死的小黄粱媒体人强多了。

咱一个玩自媒体的小人物,没资格评论人家不管是大还是小的黄粱媒体,还是看看网友们的视角吧。在我截图那个网友的评论区,一个山东IP网民的评论,让我大开眼界。夏雨荷在老百姓的认知度比你说的那几位名人要高,甚至比大明湖要高。在这点上是要感谢琼瑶的,这也代表了流行文化的影响力。不要过分诟病,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是人生。

这个网民绝对是认真的,从他行文能力就能看出,他也就是看琼瑶儿童级言情作品的知识水平,当然他很有胆量,以自己的认知把“老百姓”代表了。浪哥很好奇,这个网民的评论,竟然有66个人点赞,难道都是去大明湖畔夏雨荷那里打卡的济南人吗?
浪哥不知道有多少后生看过琼瑶小说和影视的,更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夏雨荷。
浪哥是85年中学毕业并考入大学的文科生,根据我中学的学习情况,感觉初中生就该知道曾巩、辛弃疾、张养浩、李清照。虽然我不记得我学过的语文课本中有曾巩的文章,但老师在讲文言文介绍唐宋八大家时,是提到过曾巩的;历史课本提到过辛弃疾,语文课本有他的课文,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有曰:“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数文青视之为爱情的憾事。李清照不用多说,不用提她婉约的词作,单那首《夏日绝句》,小学生都知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那时课本上没学过张养浩的作品,但他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是广为人知。铁铉此人,估计只有明史爱好者知道了,铁铉铁骨惊朱棣,这可是明史中忠臣的传奇人物。
辛弃疾和张养浩是济南人,李清照就当齐州州府郊区的好了(今章丘),曾巩曾做过曾任齐州(今济南)知州,铁铉在靖难之役时曾镇守济南。
有网友说得好:就是,哪怕立个张宗昌的像也好啊,毕竟张将军主政山东还写过大明湖的诗歌呢,好歹是真人真事。

你只知道夏雨荷,难道他人也该知道?开泥马什么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