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的“后遗症”。糖尿病肾病,就是其中最“沉默”的杀手。一旦发展成肾功能衰竭,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还可能被迫走上透析这条不归路。
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如何防止糖尿病发展到肾衰竭这一步?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像一只慢慢拧紧的螺丝,早期没什么感觉,等你察觉的时候,肾脏已经被“折磨”得不成样了。
肾脏,其实比你想象中更“脆弱”肾脏是我们身体里最沉默的器官之一。它每天都在默默地过滤血液、排出废物、调节血压和电解质平衡,却从不“喊痛”。直到80%以上的功能被损耗,人们才可能从浮肿、乏力、尿量减少这些并不明显的症状中察觉出异样。

而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肾脏的脆弱更是被“放大”。高血糖就像一把慢刀,一点点地伤害肾小球——肾脏中最重要的“过滤器”。时间一长,它们逐渐失去功能,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有研究显示,将近4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发展成肾病,很多人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只能靠透析或换肾维持生命。

在中医的典籍《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主水,还与人体的精气神息息相关。
在中医看来,糖尿病与“消渴症”相似,病根不只在糖,更在于肾阴虚、气血亏。也就是说,肾功能的衰退,并不一定等到尿检异常才开始,而是早早埋下了伏笔。

现代医学则更为精准。通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医生可以在糖尿病刚刚开始对肾脏动手时“抓住它”。但问题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些检查的重要性,更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查,等到尿里出现泡沫、脸上浮肿、腿脚发沉时,往往已经晚了。
在权威期刊《TheLancet》上,曾有一项针对亚洲人群的研究指出:亚洲人群在糖尿病引起的肾病方面更敏感,尤其是中国人,因高盐饮食和生活压力大,肾脏负担更重。这也意味着,我们更需要提前警觉。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肾病是“糖”吃多了,其实不全是。真正伤肾的,不只是糖,而是长期的血糖高、高血压、高脂血症“三高联手”,再加上高盐饮食、重口味、熬夜、缺乏运动这些“助攻”,肾脏根本吃不消。
尤其是饮食这块,很多糖尿病人把注意力全放在了“不能吃糖”上,结果忽略了蛋白质摄入、钠摄入等更关键的因素。比如:

有些人为了控制血糖,主食吃得极少,却每天吃很多肉,结果蛋白质摄入过量,反而加重了肾脏负担。还有些人习惯吃咸菜、腊肉、火锅,钠摄入超标,导致血压升高,进一步伤害肾小球。
真正护肾的饮食,并不是“吃得少”,而是“吃得巧”。比如适量摄取优质蛋白(如鸡蛋清、豆腐、鱼肉),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控制盐分摄入在每天5克以内,才是真正对肾脏负责的做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肾常被视为“男人的根本”。很多人一听“肾不好”,第一反应不是去医院,而是买点补肾药、鹿茸、阿胶吃吃。这种观念误导了不少人。

糖尿病肾病是慢性疾病,不是靠补品就能解决的。很多人盲目进补,反而摄入了过多蛋白质或矿物质,反而加重了肾脏的代谢负担。
更常见的是“无感知”误区:很多糖尿病人觉得血糖稳了就万事大吉,殊不知,即便血糖控制得不错,如果没有同时控制血压、血脂,肾脏依旧在悄悄受损。

作为临床医生,我见过太多“来晚了”的病人。有位50多岁的工程师,血糖控制得还不错,从没查过尿蛋白。直到某天体检发现肌酐飙升、脚踝浮肿,才意识到问题。等转到我们肾内科时,eGFR已经掉到30,离透析只差一步。
他懊悔地说:“我一直以为只要血糖不高就没事,没想到肾已经不行了。”
所以我常跟患者说,别觉得“没症状”就是没问题。糖尿病肾病早期几乎没有明显表现,定期做尿检(尤其是尿微量白蛋白)、查肌酐、eGFR,是对自己最基本的负责。

防止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不是等着肾出问题才来“亡羊补牢”,而是要从一开始就“防火”。
你可以这么做:
每天喝够水,但别暴饮;饮食清淡些,别总想着重口味才“有味”;控制血糖时别“独善其身”,把血压、血脂也一起管住;每年至少做一次完整的肾功能检查,不只是看尿常规,而是看微量白蛋白和eGFR。
别把“控制饮食”和“运动”当成口号,而是落到实处:比如每天饭后散20分钟步,不求多剧烈;晚上10点前上床睡觉,不刷手机;每周少吃一次外卖,自己做顿低盐低油的饭菜。
这些细节,才是守住肾功能的根本。

糖尿病肾病是一个慢性、隐蔽的过程,但它并非无法预防。只要我们足够重视,从生活方式、饮食选择、定期检查、观念转变等方面入手,完全可以把它挡在门外。
正如标题所说,“未雨绸缪比什么都重要”,等到肾功能衰竭才去治疗,那就是和时间赛跑了。而现在开始改变生活方式,是和命运握手言和的开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中国糖尿病肾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编写.
梁惠民,杨志敏.《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探讨与防治策略》.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4):17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