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上期讲述了南怀化失守,鬼子在当地烧杀掳掠。本期将讲述国军部队的首次反击,在与鬼子大町支队交锋后让鬼子吃了不小苦头……
当南怀化附近的战斗打响时,郝梦龄还在下王庄督战,加上13日早晨日军的炮击使南怀化至下王庄的电话中断,因此战斗之初郝梦龄并不知道南怀化的具体战况。当他从下王庄回到第9军军部时,这才知道南怀化第322团阵地被日军突破,于是立即要求第21师师长李仙洲派2个团接替第322团阵地,作为新的左地区队,另以1个团为预备队;并请李仙洲统一指挥中、左两地区守军,堵击日军。忻口战役开始前,郝梦龄因所属部队防地广、兵力单,向卫立煌请求增援。正好第21师李仙洲部奉令由五台南援,卫立煌就将该师拨归郝梦龄指挥,暂时配置于金山铺待机。13日下午,李仙洲亲率第124、125两个团赶到第一线,进人新练家庄至南怀化以南金山上的既设阵地布防。第322团主力(团部和第1、3营)则转移到南怀化村东300米处东北西南走向的土梁上占领阵地。

李仙洲
这时,忻口战场中央地区已形成了两个战场,一是下王庄附近战场,第54师第321、324团正在该地,与日军山口大队激战。一是南怀化附近战场,第21师第124、125团和第54师第322团正在南怀化及其附近的旧练家庄一带,与日军步兵3个大队激战。而郝梦龄军长已下定决心,在次日拂晓发起反击,夺回南怀化阵地。但是,第54师及第21师守卫阵地的兵力都不够,反攻实在力不从心。于是,郝梦龄向卫立煌将军提出,将傅作义第35军的第218旅拨归他指挥。但此时傅作义正打算派该旅抄袭北云中河以北的日军各据点。卫立煌对傅作义的这一计划寄予厚望。因此,他并没有同意郝梦龄的请求。
再说日军这边,上午9时40分,日军飞机向日军第5师团通报称,敌人的大纵队正从忻口镇附近向忻县退去。这是一个明显的误报。但师团长板垣对此却深信不疑,认为忻口守军将要全面后撤,据此指示参谋长西村利温部署部队实施追击。下午1时左右,板垣下令(太作命甲第18号),步兵第21旅团向石岭头东西高地一线急追敌人,务必将其捕捉歼灭。但是,此时日军第一线各部队正在向南追击,因此他们并没有及时接到这个命令。

第322团丢掉南怀化、旧练家庄附近的阵地后,向金山上撤退,日军步兵第42联队第1、3大队则在后面穷追不舍。然而,日军不熟悉当地复杂的地形,只好摸索着寻路前行,一路上随处可见的梯田、地裂沟,给日军的行动带来很大的困扰,大大延缓了其追击的速度。这样,第21师第124、125两个团及时进入金山上的既设阵地,重新组织好防御。当步兵第42联队第一线大队接近第21师阵地时,守军即利用既设工事顽强阻击日军。尤其是第1大队受到来自于步兵第21联队右翼前方守军的侧射,前进受阻。该大队与联队本部之间的电话线也被打断,双方失去了联系。
于是,联队长大场派出次级副官前田少尉,去和志鹤大队长联络。下午2时50分,步兵第21、42联队之间,产生了较宽的间隙。鉴于以上情况,大场决定,联队暂时停止前进,薄暮以后再发动进攻,同时联队整体向左移动,尽量与步兵第21联队阵地衔接。但此时第3大队也受到其侧方守军迫击炮、机枪的猛烈射击,移动困难。这样,大队长大町向大场提出第3大队薄暮以后再移动的意见。
下午4时5分,步兵第42联队接到如下要旨的旅团命令:
大场部队迅速急追当面之敌,日落以前进出金山铺一线。
大场接到这个命令后,虽大感意外,但军令如山,还是命令第一线的第1、3大队在薄暮以后发起追击,前出到金山铺一线。为支援第1、3大队的行动,大场于下午5时10分亲率联队主力抵达南怀化。此时,次级副官前田归来,报告如下情况:“目前第1大队在南怀化南方600米附近道路西南侧高地上,受到敌交叉火力的射击,前进困难。”
原来,步兵第42联队第1大队接到追击命令后,即做出以下部署:
(一)第1中队在机枪中队主力的协力下,经“丸谷山”(中国方面称为1300高地)右鞍部向金山铺追击;(二)第4中队超越第3中队,沿南怀化一金山镝道路向金山铺追击。
可是,随后该大队遭到守军第21师的顽强阻击,前进困难,根本不能按照部署实施追击。于是,大队长志鹤少佐不得不改变了部署:
(一)第1中队(附第2中队的1个小队,机枪1个小队)攻击鞍部北侧高地之敌,向金山铺前进;(二)第4中队(附机枪1个小队)攻击南怀化一金山铺道路右侧高地之敌,向金山铺前进;(三)其余部队在第4中队的后方向金山铺前进。
下午5时40分左右,因命令传达错误,第1大队在集结时,出现混乱。该大队的进攻被迫推迟。但是,同处第一线的第3大队却不知道这个情况,独自南进,终因过于突出而陷人孤立。凑巧的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在南怀化的步兵第42联队本部也和第3大队失去了联系,因此未能及时作出调整。

步兵第42联队第3大队接到追击命令后,日落时分集结于旧练家庄南侧凹地,开始向“三角山”左方鞍部追击前进。晚8时,该大队的先头,第9中队及第12中队河村小队在前进途中,突然受到守军第21师步机枪的火力拦阻,立即占领掩护阵地,搜索敌情、地形,等待大队主力的到来。
晚9时许,第3大队主力到达第9中队的位置,并根据该中队的侦察结果,了解到了前方的敌情。半个小时后,该大队又以第11中队为尖兵中队,按第11中队一大队本部-第10中队一第12中队―机枪中队―大队炮小队一第9中队的行进顺序,开始经鞍部向金山铺前进。
晚10时30分,第11中队(欠2个小队)到达鞍部南侧高地时,又遭到猛烈的射击,前进受阻。该大队的后续部队也停止前进,分别占领附近各高地,搜索敌情、地形。
中国军队的初次反击忻口战役初期,中国军队的作战方针是攻势防御。所谓攻势防御,是指防御一方除防守阵地以外,还采取积极的攻势行动,挫败进攻之敌。战役开始前,卫立煌的作战设想是先行固守,挡住日军横扫之势,把局势稳定下来,等待日军攻势顿挫再行逆袭,消灭日军于云中河谷。1937年10月6日,黄绍斌致蒋介石的密电中也有相似构想:“现决心派兵一部死守嶂县、原平、忻口镇、析县各要点,迟滞敌人前进,以待后续部队到达,而后由两翼出击而歼灭之。”
13日晚8时左右,当郝梦龄正计划以第54师、第21师各一部、发起反击,一举歼灭鏖集南怀化附近的日军时,中国军队的预备军第6l军的新编独立第4旅(旅长于镇河)到达界河铺附近。第61军军长陈长捷和郝梦龄会商后,了解到第9军(欠第47师、配属第21师)面临的巨大压力,就将该旅拨归郝梦龄指挥,以协助第9军攻击。

接着,第61军第72师继于旅之后,进到石合子。陈长捷遂命第72师展开于忻口以西高地,以支援第322团,防止日军从南怀化直攻忻口。当时该师仅有2个团的兵力。因为平型关战役中,第72师伤亡很大,所以该师转进到定襄县南北兰台村后,进行了缩编:第208旅余部整编为第416团,第217旅余部整编为第433团,统归第217旅旅长梁春溥指挥。
随后,第218旅及独立第2、第3旅等部队,也陆续到达界河铺附近,卫立煌将这些部队拨归陈长捷指挥。陈长捷接受指挥权后,立即命令第218旅推进至下王庄附近,准备进攻北云中河以北的日军据点。同时,他鉴于第54师阵线过长,兵力薄弱,就以独立第3旅第4团接替界河铺至关子村(不含)阵地的防务﹔以独立第2旅推进至关子村以南地区,支援第54师。这样,第54师得以将第323团主力抽出来,集中配置于关子村,加强了这一地段的守备力量。
新编独立第4旅奉命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忻口。此时郝梦龄早已派参谋在忻口路上后沟口等候。接头后,该旅的大部分官兵在后沟附近地区隐蔽休息,旅长于镇河则带着参谋长樊明渊与2位团长,跟随来接的参谋去后沟窑洞见郝梦龄。郝先介绍了敌情.接着要求该旅增援第21师李仙洲部的防线,然后让参谋领于镇河等人去见李仙洲师长。
李仙洲和于镇河一见面,李就对于说,“有你们部队增援,我们的防线加强了。两个部队不要交错防守,将阵地左翼划出一段由你们旅担任,但仍属郝指挥。”李在地图上指划完毕,新编独立第4旅随即接替了第21师左翼部分阵地的守备任务。这样,第21师抽出了部分兵力,用于反击孤军深入的日军步兵第42联队第3(大町)大队。

当晚11时,第21师出动了2个营的兵力,突然对日军大町大队第11中队占领的高地发起袭击。该中队实际只有1个中队部和1个小队的兵力,敌不过具有绝对优势兵力的中国军队,很快便被全部消灭了。对此、日军《步兵第42联队战斗详报》有如下记载,“午后11时许,约2个大队的敌人忽然强袭尖兵(第11)中队占领的高地,并试图攻击大队主力。午后11时30分,大队长收到该中队全灭的报告”。
第21师全歼第11中队后,趁势向大町大队主力的正面及两翼发起进攻。此时,师长李仙洲为鼓舞士气,亲自到前沿阵地督战,并说要与士兵一起作战。阵地上的官兵怕他出危险,连忙劝道:“师长,这儿危险,赶快离开!”李却很坦然,反问他们道:“你们是干什么来了?”官兵们坚定地说:“打日本鬼子!”李仙洲说:“你们打鬼子不怕危险,我就怕危险吗!”坚持不下阵地,在前线指挥作战。李仙洲身先士卒,无疑使士气大增。然而,日军毕竟在装备及战斗技能上都占有优势,而且地势有利,这样从13日深夜打到14日拂晓,尽管第21师向大町大队阵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伤亡虽大却不能取得进展,被迫于早晨6时30分左右退回原阵地。此战日军虽保住了阵地,却也付出了极高的代价,大队长大町少佐负重伤,第10中队长寺道大尉战死,暂由第9中队长古泽大尉代理大队长。
14日上午,郝梦龄也来到第21师前沿阵地督战。中午,李仙洲陪同郝梦龄在半山腰观察敌情时,突然感觉有个东西碰了他的左胸一下,当时也没在意。可郝梦龄看到李背后渗着血,大声说:“李师长,你受伤了!”李神态安定地说:“没事,好像是什么碰了一下。”就在郝喊来卫生兵给他包扎时,他昏死过去、不省人事,被抬下了阵地。事后证明,李仙洲实在命大,日军一枪打来,他恰好在呼气,肺叶萎缩,子弹从两叶肺之间穿过,所以没受致命伤,如果是吸气的时候中弹,那就悬了。李仙洲身受重伤时,第21师第一线2个团的伤亡极大。好在该师副师长黄祖塌率第二线部队及时增援,战况才转危为安。此后遂由黄代理师长,继续作战。
13日晚12时,当第21师正向步兵第42联队第3大队发起反击时,日军步兵第21联队第2大队却突然占领了守军第54师与第21师阵地结合部附近的一座山头。第322团阵地因此受到日军侧射,情况极为严重。团长戴慕真立即组织了一个100余人的奋勇队,以第3营第11连少尉排长牛坤山为队长,向那个山头反攻。奋勇队的队员都是自告奋勇者、牛队长出发前曾告诚他们说:“无论何人,无我命令一律不准开枪,只准你们随我向山顶奋勇前进。”时间不长,奋勇队就到达半山腰,成群的手榴弹突然在那个山头炸响。数十分钟后,该山头即被奋勇队攻克。战斗中,队长牛坤山之右臂被弹片打伤骨折,却不肯退下火线,仍以左手持枪指挥战斗,终于攻克山头。

第322团刚夺回其左翼的山头,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奉命于次日早晨5时向当面的日军发起反击,限3个小时夺回丢失的阵地。这次,由第2营担任主攻,任务是“反攻盘踞在南怀化东侧某土梁上之敌”。营长耿景荣决定兵分两路进攻南怀化东侧的某土梁,第5连连长秦福臻,率领全连,附以晋绥军第217旅第416团1个连后随,从左翼向盘踞该地的日军实施进攻:6连连长赵维宗率领6连,附以晋绥军第416团1个连后随,从右翼向盘踞该地的日军实施进攻。
冲锋号一响,第5连连长秦福臻首先跳出战壕,率部前进。刚出阵地数步,3班班长莫兴顺突然看出异常,赶紧抓住秦福臻的胳膊不放,小声地说:“稍等,连长。”话音未落,枪就响了。原来,这之前日军1个轻机枪分队乘黑夜悄悄摸至离5连阵地不远之处,看到该连跃出战壕,即出其不意地予以火力急袭。冲锋在前的3班猝不及防.除班长莫兴顺以外,全部在瞬间战死。该连后续部队见状,急忙赶了上来,经过奋战,击退了埋伏的日军小分队。第5连乘胜追击,到达离南怀化村东约1里之处时,占据路南坡上魁星楼的日军集中火力向其猛烈扫射。秦福臻当即派第9班班长胡文进率领全班扑向魁星楼,他自己则率领剩下的30人向预定目标推进。
第5连抵达预定目标后,未见日军一人抵抗,却见到地上留有挂好的许多黄色电线。原来,日军步兵第21联队第2大队在白天的战斗中伤亡较大,而且该联队已没有了预备队,无法增援该大队。粟饭原认为,以第2大队的现有兵力,维持阵地的现状都很困难,于是命令该大队放弃了部分阵地。但是,当时秦福臻并不知道这个情况,他还以为落人了日军圈套,就叫部下立即散开。恰在这时,占据北面高地上大庙的日军突然向第5连猛烈开火,子弹如雨点一般,第5连战士连连中弹,一个接一个地倒地。秦福臻看到全连官兵已所剩无几,随后将阵地移交给赶上来的晋绥军1个连。移交完毕后,第5连残余者随秦向原阵地转进。

第322团经过13日白天的防御战以及夜间的反击作战,伤亡惨重,团、营、连长伤亡殆尽,建制系统完全破坏,如不及时合并缩编,不但无法指挥,而且也无战斗力。郝梦龄军长得知情况后,亲临第一线,将该团缩编成I个营,改称第322团第1营,以翟洪章为营长,并令翟一面作战,一面并编原第2营。郝自己亲手整编原1、3两营,把原第1营缩编为第1连;原第3营缩编为第3连;翟洪章将原第2营缩编为第2连,把3个机枪连合并为l个连。
编好后,郝梦龄军长以悲壮的语气训话说:“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我们一天不死,抗战任务一天不能算完。出发前,我在家里写下遗嘱,不打败日军决不生还。现在我和你们一起坚守这个阵地,决不先退。我若先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管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就枪毙他!”郝讲完后问大家:“你们大家敢陪我在此坚守阵地吗?”官兵齐声回答:“誓死坚守阵地!”他们誓死抗日的决心和豪气被淋漓尽致地渲染出来。
大町大队陷入孤立14日凌晨2时30分,步兵第42联队联队长大场在南怀化听到西南方传来激烈的枪声,立即联系第1大队,得知是第3大队遭到了夜袭。为了策应第一线两大队的攻击,大场于早晨6时30分率联队主力前出到南怀化东南方约1000米处。
这之前的早晨5时,第1大队开始进攻其前方的高地。该大队根据昨晚的侦察,得知该高地的守军(第21师一部)有三道阵地,据此作出了针对性的部署:
第4、1中队分别为左、右第一线,实施突击;第2中队跟在第1中队的后方前进,在第1中队夺取守军第一线阵地后,即向高地顶上超越攻击;机枪主力于现高地准备协力第1中队的攻击;第3中队为预备队,在右翼后方前进。大队占领该高地后,一举前出到金山铺。

战斗打响后,日军第1中队(附重机枪1个小队)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从右侧方实施强攻。第4中队(附重机枪1个小队)则利用地形地物作掩护、从左侧方的守军视觉盲区隐蔽接近。守军很快发现了日军的行动,却难以使用步机枪进行有效射击。怎么办呢?守军连长看到最前面的日军离阵地只有十几米了,忽然大吼一声:“扔手榴弹!”随即,他用力一挥,投出一颗手榴弹。
手榴弹正好落在冲在最前面的几个日军中间,有的日军躲闪不及,随着“轰隆”一声巨响,被炸倒在地。其他官兵也紧跟着投弹,一颗颗手榴弹接连不断地向日军飞去,蹿起一团团爆炸的火光。日军在突然的打击下败下阵来,背起死伤者向山下跑去。接着,日军第1、4中队又向守军阵地冲了数次,全被手榴弹雨压了回来。战斗中,有的日军也向守军投掷手榴弹,企图凭借手榴弹投掷距离上的优势进行攻击(训练的结果),但受抛物线原理限制,效果很不理想。更不利的是,因为日军的手榴弹是圆形的,从下往上投时,有几颗还从山上滚回来,险些炸伤他们自己人。
当时,忻口守军普遍使用的手榴弹是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生产的晋造木柄手榴弹。晋造木柄手榴弹有大、中、小三种型号,采用圆柱形铸铁弹体、木柄和拉发火机构,弹体直径56毫米,全弹长290—310毫米不等,内装TNT炸药和硝酸钾混合炸药70一100克不等。经过多次实验和战场的实践,木柄铸铁手榴弹弹体可以爆裂成数十粒乃至上百粒弹片,杀伤力大。
日式手榴弹通常是圆形的,我国将它们称为“甜瓜”手榴弹。其使用过程,先拔出保险销,然后将引信头部在硬物上用力敲击一下,待引信发火后,才能向目标投掷。93式和97式手榴弹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最普遍的两种手榴弹。93式手榴弹是日本在1930年代研制并装备的一种轻型手榴弹,也是同时期日本手榴弹的代表作,其最大特点是结构简单、小巧轻便,全弹长83毫米,直径50毫米,全弹质量370克,装有39.5克TNT炸药,引信延时5—6秒。
93式手榴弹外形为圆柱形,弹体上刻有5条横向槽,用于防滑和控制破片数量及大小。其缺点是弹体爆炸后产生的破片不均匀,有时过大的弹片会飞出很远,甚至伤害到使用者,另外拉火装置的防潮性能不甚理想,因此最终被使用撞击发火引信的97式手榴弹所取代。97式手榴弹1937年正式装备日军。此弹是在91式手榴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七七事变后在侵华战场上大量使用,它是侵华日军使用最普遍的步兵投掷武器。该手榴弹采用圆柱形铸铁弹体,全弹质量450克、装56克TNT,引信延时4―5秒。其缺点是圆柱形弹体握持、投掷不便,并且也不利于形成均匀的破片。
日军进攻受挫后,想到了一个诡计。他们时不时地发出呐喊,佯装突击,以消耗守军的手榴弹。守军果然中计,一听到喊声就大投手榴弹。等他们醒悟过来,已把手榴弹用得差不多了。早晨5时50分,日军第1中队通过试探,发现守军投出的手榴弹没有几颗了,就趁势突人守军阵地。接下来的战斗变成了残酷的肉搏,双方都用刺刀、枪托和拳头来拼命。守军渐渐处于下风,很快便伤亡殆尽,第一线阵地失守。接着,日军第2中队又超越第1中队实施攻击,夺取了第二线阵地右侧的一角。但此时天已大亮,第1大队受到其前方及左右高地守军交叉火力的猛烈射击,只得就地转为防御,第3、4中队面向前方占领阵地;第2中队面向左侧方占领阵地;第1中队在其后方集结。
就在第1大队的进攻略有进展的时候,第3大队的情况却糟糕透了。上午8时,第3大队的联络员来到步兵第42联队本部,向大场大佐汇报了该大队陷人苦战,其第11中队“全灭”的情况。大场听后,心情肯定不会太好,但接下来的这个事,又给他添堵了。
上午11时,数架日军飞机从远处云层中钻出,飞临金山上空,进行轰炸,大批炸弹像冰雹一样倾泻到守军阵地上。第3大队的官兵们看到守军阵地被浓烟和火光所吞没,他们在欢呼的同时,也担心受到误炸,不仅布置了信号板联络,还叫人不停地向空中挥舞太阳旗。可是,还是有9枚航空炸弹呼啸着从他们头顶上空落下来,掉到了第3大队的阵地上。一阵阵惊心动魄的爆炸过后,日军阵地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血肉模糊的肢体残骸,负伤者则躺倒在血泊之中,痛苦地挣扎、蠕动。这次误炸事件对第3大队的士气是个很大的打击。
然而,对第3大队来说,更加危险的是,此时中国左翼兵团之第10师一部已推进至旧练家庄一线,切断其后路及供给线。第3大队和日军主力被分隔开,完全陷入孤立。上午11时30分,第3大队副官松田少尉又到联队本部报告说,“目前大队的补给道路被敌人切断,弹药将尽,个别部队正进行石头战”。
大场此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先是命令联队炮中队以炮火支援第3大队作战,下午2时25分又将直协炮兵的联络军官叫到联队本部,商议双方协同作战的具体事宜。
下午4时左右,第3大队的联络员又来到联队本部,要求炮兵在夜间实施拦阻射击。1个小时过后,日军联队炮中队观察到,有2个连的中国兵正在第1、3大队中间的高地上集结,估计他们可能要从侧面袭击第3大队,于是立即实施猛烈射击,使其散乱退却。
当时,日军联队炮中队配有4门41式75毫米山炮。该炮1908年(明治38年)由大阪兵工厂试制,1911年(明治41年)完成测试量产。该炮的特点是分解组合容易,重量很轻(540公斤),2个士兵就能推著移动、机动性很高,在各种地形使用都很方便。而且,该炮初速高,炮弹威力大,又非常精准,完全可以作为直瞄炮火使用。

41式山炮
当天,守军第322团第1营得到晋绥军第217旅的支援,顶住了日军步兵第21联队第2大队的疯狂进攻。
晚11时,忻口中央地区的守军再次全线反击,但在日军炮兵的拦阻射击下伤亡惨重,加上日军步兵的顽抗,最终无功而返。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