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儿子写诗找父亲要钱却没一个钱字,好友看完:我要把女儿嫁他

长风文 2024-09-24 02:07:07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国传统封建时期,针对儿童启蒙教育这一块,确实有着可圈可点之处。

翻开历史的长卷,你会发现接受传统教育的孩子中,简直就是神童辈出。

他们似乎有着惊人的天赋,动不动就是“三岁识千字、五岁诵诗书”,六七岁就能写出精彩诗作的孩子,更是不在少数。

骆宾王 7 岁时写的《咏鹅》,如今是中华儿童必背诗;杜甫 7 岁 《咏凤凰》,虽然未知全貌,但也能知诗圣也是个早慧的娃;

黄巢 7 岁能写下“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庭坚七岁少年老成,写下“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

这些人在幼年时展现出的文学才华,令现代人都不禁感叹,即使很多现代人花费70年的岁月去学习,恐怕也难以达到他们在七岁时的水平。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位神童,他七岁时因家中断了生计,便写了一首诗委婉的讨钱诗给父亲。

全诗要钱,却四句20字没一个钱字,小小年纪的才华竟然恐怖如斯,以致于父亲一位好友看到后当即就要与之结亲。

这位神童便是近代历史时期的黄侃。

黄侃家学渊源,祖上可追溯到黄庭坚。他的父亲黄云鹄,也是晚清著名学者,不仅一生著述甚丰,还是一位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官员。

可由于父亲黄云鹄不慕权贵,坚守自己的为官原则,官场的道路只会越走越窄。

尽管他一度官至地方二品大员,但毕竟为官清廉,最后不仅没有攒下多少积蓄,而且还被排挤到辞官返乡。

辞官后的黄云鹄,为了维持生计,投身到清贫的教育事业当中。

这一选择使得家中的经济状况愈发拮据,家中的黄侃和母亲时常面临生活的困境。

有一次黄云鹄忙于教育事务,忘记给家里寄钱。当时黄侃家中已经到了几乎无米下锅的境地。

年仅七岁的黄侃,决定承担起一份责任,于是他决定写诗向父亲要钱。

自己作为人子,又深知父亲清贫的情况,他也不好直接要,故而整首诗写得极为委婉,巧妙地告知了父亲家中困顿地情况。

诗是这样写的:

父作盐梅令,家存淡泊风。

调和天下计,杼轴任其空?

“盐梅” 在古代是指国家的贤才,如《尚书・说命下》中提到 “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这里黄侃巧妙地运用了典故,称赞父亲是如同盐梅般的贤能之人。

“家存淡泊风” 则点明了家中一贯秉持的淡泊名利的家风。只是这种淡泊在使得如今家中面临生计问题,显得有些无奈。

“调和天下计” 进一步强调父亲的才能,他有着治理天下、调和各方事务的能力。

最后一句 “杼轴任其空?” 中的 “杼轴” 原指织布机上的部件,在这里代指家庭生计。

整句话的意思是,父亲你有着治理天下的才能,可如今家中生计空虚可怎么办?

这首诗虽然没有一个 “钱” 字,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家中急需经济支持的状况,同时也体现了黄侃的文学素养和聪慧的头脑。

黄云鹄饱读诗书,自然知道诗中意思,读完不禁脸上流露几分惭愧之色。

他的这种表情,正好被旁边好友王鼎丞捕捉到了。

于是王鼎丞也拿起这封信,读到了这首诗,瞬间就被黄侃的才华给打动。

王鼎丞敏锐地察觉到这个七岁孩子的不凡之处,未来必当有一番成就,心生爱才之意的他,当即决定要将自己的小女儿王灵芳许配给对方。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家就这样结为了亲家。在黄侃17岁那年,此时黄云鹄已经去世,王鼎丞仍然遵守承诺,替二人操办了婚礼。

要说王鼎丞看人,准也不准。

准是黄侃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果然如他所愿,在音韵学、古代经典著作等文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了有名的国学大师。

不准之处是黄侃是情场上出了名的浪荡子,在家中有妻子的情况下,还和其他女子结婚,一生中甚至抛弃了两任已经怀孕的妻子,用假名字接过九次婚,简直令人咂舌。

王鼎丞把女儿嫁给他,算是遭了老罪了。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平时与人交往时,既要欣赏他人的才华,也要考量其人品,因为才华不能和人品混为一谈。

1 阅读:28

长风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