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帖造诣不输“宋四大家”

零零看文化 2025-03-18 08:59:37

翰墨间的宋人风度与轶事——范大成

当我展开范成大的《只候帖》,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了南宋的风雅与韵味。这通信札,虽为日常之书,却尽显书法艺术的精妙,还承载着不少与之相关的轶事典故。

观其笔法,运笔流畅自如,恰似张旭在《古诗四帖》中那般潇洒不羁,却又多了几分宋人特有的细腻与含蓄。起笔处,或轻如蝉翼,或重若崩云,变化多端,正如米芾所说 “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每一笔都蕴含着范成大对笔墨的精妙掌控。行笔过程中,线条婉转灵动,时而如行云流水般飘逸,时而如惊蛇入草般矫健,尽显书法的节奏感与韵律美,颇有王羲之《兰亭集序》中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的神韵。而范成大本人,与陆游、杨万里等皆为好友,他们时常雅集,以诗文书画相酬唱。据说在一次文人聚会中,众人纷纷展示自己的新作,范成大当场挥毫写下数帖,其笔法之精妙,令陆游等人赞叹不已,或许《只候帖》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积累了书写灵感。

从结体上看,《只候帖》疏密有致,错落自然。字与字之间,或相互呼应,或独立成趣,犹如一幅精心布局的山水画卷。有的字笔画舒展,如大鹏展翅,尽显大气磅礴;有的字则紧凑内敛,似小家碧玉,温婉可人。这种收放自如的结体方式,既体现了范成大深厚的书法功底,又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让人不禁联想到苏轼在《黄州寒食诗帖》中那种随兴而发、不拘一格的书写风格。范成大曾奉命出使金国,在异国他乡,他以笔为剑,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爱国之情。在那段充满艰辛的旅程中,书法成为了他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或许《只候帖》中那独特的结体,也隐隐透露出他在面对复杂世事时的从容与豁达。

在章法上,整幅作品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当,虚实相生,给人以和谐统一的美感。墨色的浓淡变化,更是为作品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宛如一幅水墨画,浓淡相宜,韵味无穷。这种精妙的章法布局,与蔡襄的《自书诗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展现了宋人对书法整体美感的追求。范成大在创作此帖时,或许也借鉴了他在诗词创作中的布局谋篇之法,将文学的韵律之美融入到书法之中,使得《只候帖》不仅是书法佳作,更是一件充满诗意的艺术品。

《只候帖》不仅是范成大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宋代书法精神的生动体现,还串联起众多轶事典故。它让我们看到了宋人在书法创作中追求自然、崇尚个性的艺术风尚,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书法艺术所蕴含的无穷魅力。每一次欣赏《只候帖》,都是一次与古人对话的机会,在翰墨之间,领略宋人那独特的风度与气质,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轶事趣闻 。

0 阅读:62

零零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