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傻狗
编辑|翩然
1971年,毛主席跟林彪在天安门上的一次会面,估计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竟是他们二人这辈子的最后一次见面。
在这一次的会面中,林彪一改往常的姿态,破天荒的打破了他自己的习惯,居然晚了毛主席五分钟才登上天安门。
并且上去之后也并未跟毛主席打招呼,直接落座,在典礼结束之际不辞而别,众人对此众说纷纭。
这一切的发生是有迹可循的。
我们先回顾一下在1970年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此次大会上林彪的夺权之心可谓是司马昭之心,党内人皆知的一个状态了。
当时的林彪为了能够掌握更大的权利,在会议召开的期间,跟同伙陈伯达一同对毛主席进行党内捧杀。
他高谈阔论毛主席是“天才”这一说法,想要激起人们的逆反心理,企图能够恢复前主席刘少奇的职位制衡毛泽东。
但最终被毛主席轻松化解,他看穿了林彪的小动作,顾念往日情分以及心中对他还抱有期望。
所以在后来的会议闭幕的时候,陈伯达被安上了一个反动的帽子,剥除党籍,也算是敲山震虎。
这时候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林彪想要夺权?又为何会在这个时候开始一些小动作?这就要追溯到新中国还未成立的时候了。
林彪与毛主席的感情
在当年的抗日战争时期,林彪作为毛主席的左膀右臂没有少立功。
这也从后面战争胜利之后,林彪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就能够看出来。
二人相识于井冈山起义,期间毛主席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信件就是回复林彪的。
在后来就是由毛主席的带领下慢慢的统一全国。
此时,两人之间的感情还是很好的。
在1938年统一了抗日战争战线,国共进入了合作的时期。
林彪年轻力壮,作为抗日队伍的中流砥柱将领,肯定是要被毛主席派往最危险最难攻难守的位置了。
在他打完了一场胜仗之后,他的队伍路过国民党的地区。
彼时作为友军,毛主席特意发来电报,让他路过的时候打个招呼,没有料到,这打招呼可是打出了血。
林彪率领部队经过的时候,被一枪击倒在地。
这场乌龙惊动了双方高官,毛主席第一时间派人去了解情况。
原来是当天大雾四起,能见度十分低,看不清楚来人。
只能够通过一些特征来分辨敌友,而林彪则为了暖和还有加快行军的速度,将俘获日军的装备都用上了。
他披着日军高官的黄色毛绒大衣,跨着日军常见的东洋马种,这可怨不得哨兵开枪了。
阎锡山是当时驻守在此的国民党高官,听闻此事,连夜将林彪送去医院急救。
好在子弹没有留在体内,但医生表示,若是子弹在错开一厘米,难保林彪后半生要瘫痪在床上,或者是直接大动脉出血致死。
阎锡山对此深表歉意,亲自将林彪护送到当时晋中共产党的镇区。
此次的受伤,让林彪无法在再前线作战,他的神经受损,怕风怕水甚至是怕光。
毛主席召集了当时最好的医生为他治疗,甚至还送他去苏联养伤,最后林彪也未能痊愈,落下了一身伤痛。
这一次的受伤,林彪失去了上前线的能力,他跟毛主席的关系也有了微妙的变化。
由于病痛的折磨,林彪的脾气变得暴躁敏感,毛主席时常写信宽慰他。
可以考察到的是,在1953年,毛主席在读到《王僧虔传》的时候想到了林彪。
心潮澎湃,祈祷自己的老友能够也如王僧一般,便亲自动笔写了一首《龟虽寿》赠给了林彪。
可以看出来在此时毛泽东心里面是很记挂林彪的。
林彪与毛主席关系的转折
毛泽东跟林彪的恩怨是跌宕起伏,林彪是毛泽东一手提拔成将军的,后期也是他一手下的通缉令。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大大小小的战争,就可以看出来两人的摩擦。
譬如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期,毛泽东因为“左”倾路线被打压至解除兵权,而后林彪公开发表支持“左”倾主张的文章。
以及长征时期毛泽东曾公开批评林彪是不懂事的奶娃子,没有大局意识。
不过也有平型关大捷这种毛泽东接受林彪建议的战争。
以及在争夺四平战役的时候,林彪虽然不理解毛泽东的做法但依旧听他指挥出兵作战。
最终大获全胜的战役,两人之间这时候的摩擦不值一提,真正的矛盾转折是在后期。
建国以来,内忧外患,毛主席每天要处理的大事小情数不胜数。
林彪都是站在他身后给予支持,同他是一致的观念。
到了1950年,朝鲜战争前夕,毛主席召开了一次会议,集思广益解决要不要出兵援助朝鲜的问题。
大部分的人是持林彪这种想法的。
认为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面临着美、苏等十几个国家的威胁,我们国家在国际上毫无政治地位。
美国表示只要中国不援助朝鲜,就立即与我们建交,为我们的建交打开一个窗口。
若是执意援助朝鲜,美国必然会加入,以地形来看,战争有利于南韩而不利于朝鲜。
林彪还亲口表示,若美国要攻打我国的话,在国际舆论上是不占优势的,这也会动摇他们在国际上的声誉。
但是另一部分人是跟毛主席一样的观点,认为朝鲜是临近中国的国家,如果让它自生自灭,最终的结果只可能是被击败。
而后美国等将会在中国的家门口安防了一个监视器一样,观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这无疑是不可取的。
这时候林彪同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两人不欢而散,最后的结果,我们也能够看到,毛主席的决定是正确的。
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援助朝鲜,这一次派出的将领必然不会是林彪了。
虽说他身经百战,但身体也已然是不允许他在上前线了,更何况他的思想跟毛主席已经出现了分歧。
因此毛主席送他去苏联养病,远离政权。
派了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元帅——彭德怀,出兵援助,经历了三年的战争,双方签订了和平的条约。
后期毛主席日渐力不从心,这个国家主席的位置,他走了之后该有谁来担任,呼声最高的是刘少奇。
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会议上,刘少奇就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他先后提出了土地改革以及修改宪法等实质性的报告,修正了一些党内的问题。
其次是代表毛主席出席一些外出的活动,特意为他设立了一个国家主席的职位。
林彪此时还没有什么反动意识,他依旧在老老实实的养病,病情反反复复,但也算是得到了控制,可以开始处理一些军务了。
在1966年,由于江青对权利极度的渴望,在毛主席面前将刘少奇捏造成反动派的形象。
并且编造了一些所谓的叛徒“罪行”影响了毛主席的客观判断。
主观上认为刘少奇行事冒进,如果让他来掌握政权恐难胜任,后来将他的职务撤掉了。
并且默许江青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也是由这一年开始的,林彪跟江青反动活动也开始生根。国家主席候选人的位置再一次空缺。
而在同年的8月份,毛泽东单独召唤林彪来到自己的书房。
给了他两本书,每一本上面都写上了批注跟心得,这一举动像是表明了他选择了林彪作为自己的另一位接班人,或者是有意提拔他。
这几本书也十分的有待研究,《郭嘉传》和《范晔传》。
这两本古书的内容,值得深思,毛主席在这时候已经看出了一些林彪心理上的小九九,只是没有戳穿。
他觉得林彪只是一时有些脑子没有转过弯来。
让他看郭嘉是学习古人的勤勉,这无可厚非。
但让他看范晔,这两人之间的性格天上地下,没有任何的可比性,让他看此书的意图不言而喻,范晔后面的结局是满门抄斩。
毛主席以范晔的结局做比林彪有些反动的心理,让他能够摆正自己的心态跟位置。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当时文革时期提拔林彪,他也是有些戒备的,毕竟在抗美援朝时期林彪就曾带头跟他作对。
叶群对林彪的影响
这时候不得不提一位人物,若没有她,林彪可能还真不会发动反革命或者是这么早的发动这场反革命的斗争。
此人便是林彪的妻子,叶群。她在文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江青一样闻名于人们的耳中。
叶群是林彪的妻子,她同江青一样都是性格泼辣又霸道的女人,也是个有文化又头脑的人物。
要说她比江青成功的一点就是,她嫁的人可能没有毛主席那么聪明。
江青是只能够影响毛主席,但是不能够动摇他的重大决策。而叶群则不是,她是完全的拿捏住了林彪。
在长达五十年的夫妻生涯中,林彪也早就习惯了被叶群照顾。
尤其是在他生病了之后,对叶群更加依赖,这也就导致了他的形成了一个信息茧房,或者说是信息壁垒。
1966年之后,叶群更是有意的筛选一些她想要告诉林彪的信息传到他耳边。
此外林彪对叶群的政治头脑有很高的评价。
甚至在处理政务的一些看法跟答复的时候都要让叶群在审核一遍,包括对回复毛主席的一些信件也是由叶群删选一遍才送过去。
毛主席对此也没有过多的看法,他知道叶群是很有政治敏锐度的一个女军事家,对她揽权的事情不作过问。
为何会这么说,是因为叶群除了是林彪的妻子之外,她也是军委办事组的女当家,一把手。
在外看着林彪是指掌军权,其实里面的每一次决策出兵,如何打仗都是有叶群的影子在里面的。
举例来说叶群对林彪的影响吧,就说每一次登上天安门的时候,林彪总是在毛主席前一分钟上去,不早不晚,这都是叶群拿的主意。
早去有拉帮结派的嫌疑,晚了就是对毛主席的不尊重,所以林彪总是卡住那六十秒的时间登上天安门。
当然最后一次是例外,也是必然的举动。
文革时期,林彪作为接班人了为何还要进行反革命的斗争?
现在我们看到的,最准确的说法,应该就是他太心急了,也太急功近利了。
林彪担心自己活不过毛主席。虽说他比毛主席小14岁,但毕竟是身体受过重伤,这也奠定了后来的反动。
在1970年的8月23号,本来是毛主席预料到的收获之年。
在今年应该结束了这场文化大革命,并且修改宪法,出乎他预料的是林彪的反动。
在文革期间,林彪党羽跟江青集团一直是合合分分,两派之间也产生了间隙,毛主席自认为林彪沉稳的性格是不会这么心急的。
没想到在这次大会上,一场新的政治斗争由此揭开了序幕,在此就不多做赘述,文章的开头都写到了。
此次会议结束之后,两人的矛盾由暗变明,1971年5月1日,这是两人最后一次登上天安门的时间。
这一次林彪并没有保持惯有的比毛主席早一分钟登上天安门,而是在毛主席登上去之后,过了5分钟的时间,才慢条斯理的登上去。
毛主席同其他国家的代表进行亲切友好的交谈,余光看到林彪,见人也没有主动打招呼的意思,心里也有些谱了。
在活动结束之后,林彪也是先不告而别,他比毛主席还早下去一些,这都在昭示着他谋权篡位的心思。
当时有不少的高官对此嗤之以鼻,也有不少人看毛主席的反应,只见他并没有过多的表情,神色如常的下了天安门。
紧接着林彪等人的斗争更加密切跟猖狂了,不少同志的心思都产生了一些变化。
对此,毛主席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南巡讲话,他要给手底下的高官们正正思想,提醒大家不要上了林彪等人的当。
阐述了“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 ”
这三项基本原则,让大家明白在这种关键时刻,不要站错了队,要擦亮双眼,坚定的维护党中央。
在这三项基本原则传入林彪的耳中之后,他明白了自己的计划已经被毛主席识破了。
于是想要抓住毛主席离京的这一机会将人给铲除掉。
于是林彪在1971年9月8号下达了反革命武装政变的手令。
可惜他的这一想法也被毛主席给看破了。
他也一改之前的作风,在每一个地方都不过多的停留,加快了南巡的进程,提前的回到了北京。
在他回京的那一天,中央军委所有的高层跟骨干全员出席,安排的周密计划护送毛主席回到了住所,林彪的美梦就此破灭。
9月8号在叶群的怂恿下,举家乘坐飞机逃亡的时候,坠机身亡,死无葬身之地;
1973年8月20号林彪被剔除党籍。
结语
林彪的失败是必然的,他也终不可能成为国家领导人,毛主席的聪明才智跟心胸是林彪所欠缺的。
他在抗战时期的丰功伟绩,有多赫赫有名那么在文革之后就有多臭名昭著,他的上升仕途中,是吃着”人血馒头“步步高升。
这种罪行,就算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也是不能够弥补的。
倘若他能够读懂毛主席给他的那两本书的含义,坚定的维护党中央,最后的下场也不会这么难看,多行不义必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