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记者让毛新宇评价毛主席三位夫人,他评价江青的话让人佩服

行走的洛阳铲历史视频 2025-01-26 18:29:3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津渝竹

编辑|S

2006年6月2日晚,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在浙大的学术报告厅向学生和记者们讲述了一些能够体现革命领袖家庭的生活情况和家风的故事。

在这不久前,他刚和家人去北朝鲜祭奠完他的伯父毛岸英。

他认为毛岸英烈士身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作风,现场寄语广大的同学和社会上的人要真正以毛岸英烈士为榜样,为党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现场有记者提议让他评价一下毛主席与他的三位夫人?毛新宇称这是一个难度很高的问题,但他还是给出了中肯的评价,特别是对江青的评语更让人佩服。

中国妇女运动先驱 -杨开慧

杨开慧,毛泽东老师杨昌济的千金。她不仅温婉可人,而且还聪慧有才情,12 岁就能写古体诗。

朱旦华说她在主席上景岗山后,由于书信不通,连夜写出了一篇思念主席的五言诗“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受父亲与“五四运动“进步新思潮的影响,杨开慧也接收了进步的新思想。

有一次,父亲从学堂带回来一本笔记,看完后连连叫好。 杨开慧好奇,从父亲手里接过来阅读。初看就是一本听课和读书笔记,毫无新奇。

仔细阅读,发现笔记里论述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是如此的震撼,整整一万多字的笔记誊写的工工整整,杨开慧非常钦佩这样的学习态度,于是便被深深的吸引住了。

一看署名:“毛泽东”,她记住了这个名字也想结识一下这个有思想的青年。

一次毛泽东又和几个青年来到杨家讨论读书的哲学问题,杨开慧以毛泽东的笔记“闭门求学,其学无用”也参加了他们的讨论。

至此,她们一起讨论治学之道、纵论天下大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彼此都被深深的吸引。

1918年毛泽东在蔡和森的邀请下来到北京,短暂分离让两个本就互有好感的青年终于走到了一起。

他们漫步于北海桥头,徜徉于香山的红叶,享受着初恋的甜蜜。杨开慧在日记里这样表述:“我不敢相信我是这样的幸运,得到了我爱的人…..”

动荡的岁月,幸福的时刻总是短暂。杨开慧的父亲因病在北京逝世,毛泽东以女婿的身份处理完了所有的后事。

杨开慧摒弃所有旧俗杂念,收拾好简单的行礼直接与毛泽东住在了一起,没有所谓“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也没有花轿与红装。 只是毛泽东请了些好友吃了一桌酒席,宣布他们结婚了。

杨开慧这种抛弃一切俗念敢于裸婚的举动,在封建旧习风行的时代可称为新风气。两人由浪漫的情侣成为了为理想和信念而战的伉俪,共同书写中国革命的血色罗曼蒂克。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去组织秋收起义前,先送杨开慧及孩子们从武昌回湖南。由于一家人出动目标太大,她和毛泽东要分开行动,后在车站汇合。

恐怖的气氛笼罩在车站的上空,国民党军队把持着车站的出入口,所有旅客都被严查盘问,还要搜身。

杨开慧到达车站口时根本就没有见到毛泽东,天气又热,汗流浃背的她在拥挤的人群里四处张望。列车已经缓慢驶入站台,她还没有见到毛泽东的身影。

终于在火车鸣笛的瞬间,她看到了三个妇女急匆匆的向她赶来。她认识这是毛泽东介绍过来帮助她的地下党同志。

她随着她们开始踏上列车, 突然她一回头,正好看见从一辆车上下来的毛泽东。她抱紧孩子们踏实的跨进列车。

但是一直等到火车到站,主席都没有过去找她, 杨开慧才意识到主席没有和她一起上车。她担心主席遭遇不测,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有跟着主席一起。

到站了不能不下车,无奈她们只能去老住处,就在她掀开门帘准备进去时,里面却传来了熟悉的问候声:“你们回来了!”,是主席。

原来主席发现车上有人要抓他,立即悄声下了车,坐另外一辆闷罐油车先回来了。

杨开慧喜极而泣,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同时佩服毛泽东的警惕、机智和果断。主席也佩服杨开慧勇敢和无畏。一个人带着孩子,机智冷静的应付国民党的一路严查盘问。

主席带着妻子的殷殷嘱托再次踏上革命的征程,带血的刺刀和罪恶的子弹可以分开她们的人,却不能分开她们共同革命的心。

杨开慧在板仓方圆几十里地与革命同志一起坚持战斗,不是研究对敌斗争,疏散党组织, 就是安抚烈士家属。她在人民心中播种着坚定的革命信念,鼓舞斗争士气,坚信革命最终会胜利。

为了抓捕毛泽东,敌人将魔爪伸向了他的亲人。杨开慧成了板仓反革命势力邀功领赏的头号“香饽饽”。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杨开慧勉励自己与地下党同志:“越是困难时刻,越要沉着冷静,坚持战斗,敌人只是暂时的猖獗,革命终会胜利。“

毛新宇说杨开慧是他最尊敬的亲人,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爷爷毛泽东以“我失骄阳君失柳”将其比喻为”骄阳“是对她一生功绩的精确评价。

杨开慧同志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书写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无畏,用自己的生命表达了对革命的赤诚,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她大义凛然,置生死不顾,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气节。

她的“忠烈为民,忠义教子“精神值得我们世代相传。

共产主义战士-贺子珍

贺子珍,江西乡绅之女,一个果敢而刚强的姑娘。永新女子学校毕业后就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为躲避国民党的追捕,跟她哥哥贺敏学一起上了井冈山。

同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的余部转到井冈山,与毛泽东并肩作战。

贺子珍在井冈山上可是小有名气的“一枝花“。不仅人长得漂亮,还可以踏马上战场,也可以提笔写乾坤,据说还能打双枪。

有一次主席他们正在开会,贺子珍在外围警界,突然有消息来报敌人来了,这里转移毛泽东等人已经来不及了。

贺子珍为引开敌人的注意力,骑上一匹光马向东驶去,手里握着两支手枪朝着东西方向各开了一枪,敌人听到枪声顺着就追,结果她跑了一圏,敌人就看不到她的影,毛泽东等人也顺利转移。

抗战之前,国民党反动派始终以“宁可错杀一万,也不放掉一个”为宗旨剿杀共产党员。更是将血淋淋的魔爪伸向共产党员的妻儿、父母。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也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组织担心毛泽东,安排贺子珍做了他的机要秘书。

英姿飒爽的贺子珍与诗人情怀的毛泽东渐渐撞出了爱情的火花。他们在井冈山上举行了婚礼,开启十年的战火婚姻。

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由于“左倾”路线,不得以转入漫漫长征路。 贺子珍跟随红军卫生休养连前行。

到达贵州盘县,遭遇到敌机的大轰炸。敌机第一波炮弹扔下时是个哑弹,紧接着,又是第二波,抬着担架的两个战士来不及隐蔽,当场就中弹了。担架上受伤的士兵直接暴露在敌机下乱爬。

隐蔽在树后的贺子珍立即冲了出去,毫不犹豫的趴在伤员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憎恶的弹片,避免了伤员再次受伤害。 她自己却身中弹片17处,弹片嵌入她的头部与背部。

贺子珍舍生忘死,勇救伤员的大无畏精神,正是共产主义战士的敢于牺牲的优秀品质,更加体现了红军女战士的无私精神,这正是井冈山红色战士的光辉写照。

按理说,经历战火洗礼的婚姻应更能经得住风吹雨打,但贺子珍与毛泽东的婚姻在历经千辛万苦后走到了终点。

他们既是夫妻也是战友,以悲剧终结自己的婚姻生活虽是无奈和复杂,但终究也是性格使然。

孔冬梅就说她的外婆与外公是注定再难相见的,因为他们一个是西沉的弯月,一个是东升的旭日。

毛新宇称赞贺子珍是优秀的女红军战士,伟大而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而孔冬梅却盛赞自己的外婆是历史的最好见证者,但却在沉默中走完一生。

不管贺子珍与毛泽东的感情如何,都不影响她是中国革命的女将之一,她在革命的枪林弹雨中成长,在血与火的洗礼下成熟。

她的身上有红军女战士应有的美德,她的品质与故事,都在践行着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切实诺言。

功过自有历史评论-江青

1937年,蓝苹虽然摆脱了与唐纳的婚姻,但也成为了众矢之的。无路可去的她在“八一三松泸会战“爆发后,与众多追求进步的青年一起离开上海,前往他们心中的圣地延安。

来到延安的蓝苹启用新名字江青,表示她彻底与过去断裂,也开启了她的政治野心。

某种意义上来说,江青可谓是一个文武全才。 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还能烧得一手好菜;不仅会演戏,还能织得花样繁多的毛衣;不仅会打扑克,还能驯服烈马。

长征胜利后,部队处于休整状态,文宣部却是活跃。

江青的全才在这里得到完全的展现。她演的《打渔杀家》更是场场爆满,毛主席有时也来看。 一周年抗战庆祝活动时,江青表演完后还专门要了主席的签名。

在这段难得的安定时间里,正常的生活需求也被提上日程,许多没有婚配的首长就开始寻找终生伴侣。江青此时也是未婚青年,对于一个能在上海滩演艺圈混得风生水起的人,她也正在找寻自己的“意中人”。

刚与贺子珍分开的毛主席就这样进入了她的视野。 她不仅在主席每每来看戏时, 表现得相当乖巧文静,还不停的写信申请要去做他的秘书。

年轻的江青给受到过心理伤害的主席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抚平了贺子珍决然别离的伤痛。她们冲破重重阻力相爱了。

后经中共中央批准,江青与毛泽东结了婚。江青也从鲁艺搬去了主席身边,后面又搬到了杨家岭。

在做秘书的10年间,江青一直都恪守自己的职责, 尽职尽责的照顾好主席的起居。但是革命的熔炉并没有洗涤掉江青的本性。反而让她看到了“权力的好处”。

1948年党内开展“三查三整“, 江青申报的入党时间与能找到的证明材料始终不符,她想利用主席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求相关的特殊待遇,要求主席帮她说入党的证明材料是错误的, 而她申报材料的时间才是正确的。

主席并没有答应,她和主席为此大吵了一架。 这事让主席发现了她的本性,后悔与她结婚。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与她结婚草率了,现在他的身份又不允许他离婚。

毛新宇这样说她:江青是一个历史人物,以后历史会对她做出结论。

建国后,江青更是完全暴露了本性,强烈的权力欲望促使她迫不及待的走上历史舞台,书写了她一生的骂名。

毛新宇说他的爷爷是一个很有智慧、又慈祥、又很富有人情味的老人、长者,是个好父亲、好爷爷。

是的,抛开“主席”的身份,毛泽东也只是一个与常人一样的人, 他也需要家庭、爱人、伴侣。 更何况他的诗情画意让他的情感更细腻。

他的每一段婚姻他都用心在经营 ,他的夫人们也都在特殊的时期给了他家的温馨,只是时势弄人,功过自有后人评论。

4 阅读:233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