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天妒英才,让人心痛的消息。今日传来,哈工大杨强教授因病离世,年仅55岁。55岁正是年富力强时候,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
杨强教授曾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银奖、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银奖等奖励,为推动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强教授他能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就说明他是国宝级专家。55岁的年纪突然去世,真是太可惜。
根据杨强教授讣告我们得知,杨强教授是博士生导师,1970年出生于山东潍坊。198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1994年回校攻读研究生,2002年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博士在读期间提前留校任讲师,2003年晋升副教授,2012年任博士生导师。
而且杨强教授的讣告介绍,杨强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科研和教学工作,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的教学科研骨干,从1999年参加首部新体制雷达研制起,全程参与了设备试制、研制、并作为关键技术负责人突破2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杨强教授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杨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17日18时33分在上海不幸逝世,享年55岁。
太可惜了,55岁的年纪这么年轻就走了 ,这是国防战线的一个大损失 ,他研究的课题都是尖端的 ,都是属于前沿领域的 。有关部门应创建对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的保护机制!毕竟培养出一个尖端人才特别不容易,花点心思、人力和财力在这上面,绝对值得。
杨强教授可是国家高科技栋梁啊,英年早逝实在痛惜。各方都要注意,平时一定要认真保护科学研究技术人才,督促落实作息,落实体检。保护科技工作者的健康是十分必要的,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一定要协调好科技工作者的安全、健康和科研三者的关系。55岁,于国于家都是不可缺失的年龄。科研之余忙于顾家,真的没有时间关注自己的健康,是自己对自己和家庭不负责,更是单位对科研人员的健康不负责!
向杨教授致敬,国家应该出台政策,强制这些国家高端人才强制休假,不能搞过劳在沿海地区多建几个疗养院。杨教授才55岁啊,正是干事业的黄金年龄啊,如果身体好的话,可以再干20年。
对国家安全发展至关重要的专家教授等科研人员要加强健康体检,要确保他们的正常休息时间,不能让他们长期处于身体透支状态,不然得不偿失。

不仅应该有年年体检,建议还应配有相应的保障服务,如勤务人员、定期度假等等,帮助他们解决繁琐杂务,以利于他们安心工作,提高工作效果;让他们劳逸结合,提高健康水平,长命功命长命做啊!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杨强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5岁,他的逝世是学校和国防科研战线的重大损失。

杨强教授的逝世,是哈工大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国防科研战线的重大损失。望高干们享受的医疗保健待遇也能让一线科技专家享受到。这么年轻,英年早逝,真是痛惜,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