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看到一些家长说自己家孩子都三四年了,还没有从沉迷手机和游戏中走出来,没有学习动力,不禁怀疑学到的方法真的是对的吗?
说实话,我也有过这样的顾虑。
孩子初一开始厌学,整个初中不怎么写作业,学习动力不足,但好在初中稍简单,成绩还能保持中上,甚至最后运气不错,考上了一所还可以的高中。
考上高中以后,他就觉得自己有天赋,不学也能考好,殊不知早已积懒成笨。
上了高中以后,由于学习习惯太差,周围的同学都很卷,他的成绩一下子就下滑了。
越滑越没信心,后面就听不懂了,作业就更不会写了,开始逃避考试,拒绝去学校。
想让他补习,但他却不同意,也不知道该怎么帮他。
我鼓励他去学校,他却说:“去了也是换个地方发呆,有意义吗?”说的我无言以对。
在陪伴群里,咨询师刘琼老师告诉我:
“如果持怀疑态度的话,不妨试试其他方法。否则当以一个怀疑的态度做一件事,自己就很拧巴,孩子也觉得你不真诚,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你心里不太乐意这样做,但是为了孩子还要勉强自己,你的接纳看起来就很勉强。
那么多孩子来说,这就是一种有目的、有条件的爱,他能感受到家长在演戏,而且演技蹩脚。”
老师一针见血的话戳中我的心扉,的确,有时候无需说什么,孩子就能读懂我的心思,但我却很难站在孩子的位置去理解和接纳。
或许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已经降低了,觉得他考不上名牌大学,混个职高也好,但现在却连学都不上了。
孩子呢,由于我们早期对他的期待很高,所以他觉得他现在不上学是个没用的人,再加上社会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他用“不正常”来形容自己(因为同龄人都去上学),内疚和焦虑一直环绕着他。
如果说我们内心也认为不上学是不好的,那么我们对他嘴上说没关系,不上就不上,那就是表里不一,是在演戏。
孩子从我们的担心和焦虑中根本找不到安全感和放松,也很难好起来。
我有时候也会后悔,如果当初懂得给孩子松动一下,共情一下,也许根本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事到如今,经历了太多无奈和焦虑才明白,我也真的要学会放下,孩子的人生由他自己做主,父母急不来,我们越急,能量越低,孩子情绪也越糟糕。
通过各种学习自己学会了放下,不焦虑,他打游戏时我不打扰他,平时和他说话也变得幽默风趣点。
方便时我也会把我的情绪和对他玩游戏的担忧以轻松的方式告诉他,末了我会笑笑的问一句:“这样会影响你的学习吗?”他说不会。
我就不管实际会不会影响学习,而马上肯定他,我说“那太好了,听到你这句话为娘好开心哦,谢谢你儿子。”
我儿子也很开心地说这一局结束了就不玩,我就打个手势OK微笑退出。
有时他玩久了,我也会和他撒娇,开玩笑的和他说,”等会我要好好哭一场”。
他也理解是什么意思,他就会微笑甚至会拍一下我,但我知道他心情是愉快的,也传达了我不喜欢他玩手机的信息,但同时他也知道我接纳了他的这种行为,不和他对抗了。
我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在变好,静待花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