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高考全国卷1的作文题目,让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春秋铁三角又火了一把。其实很多人对管仲的第一印象,来源于那本《三国演义》。诸葛亮隐居隆中时,曾自比管仲、乐毅,等到其出山辅佐刘备后,这个自比成了各方人士嘲笑他的话题“乡野村夫,怎敢自比春秋大贤”。
历史的管仲,功绩确实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所不能相比的。从夺嫡之争,辅佐公子纠的管仲一箭差点射死了齐桓公,到之后的囚车拜相,君臣相逢一笑泯恩仇,齐桓公和管仲的霸业也就此开始。其实如果不是此时的齐国还处于春秋早期,周礼尚存,天下臣服,那统一天下,改朝换代的大业恐怕等不到秦始皇再来完成了。
管仲接手的是一个风雨飘摇的齐国,上一辈的朝廷争斗留下的后遗症,让齐国实力大损。齐桓公遵循管仲“先修内政,再治军备”的国策,休养生息,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大国。之后管仲的思路则更加清晰,对内尊崇周天子,会盟四海诸侯。对外抗击山戎,存邢救卫,凭借兵势震慑楚国,使其被迫与齐结盟。
管仲的政治智慧和毕生功勋,古今中国难有出其右者。孔子就曾经说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就是没有管仲尊王攘夷,我们都会成为披头散发,衣衫不整的野蛮人。管仲之后,历代的文臣武将,都以这位春秋大贤作为楷模,以求望其项背。
管仲治理下齐国,遵循周礼大义,然而管仲自己,却绝对谈不上什么君子。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就曾说过“古之将相,疵咎实多。至如管仲孝窃。”相传管仲青年时与好友鲍叔牙一起经商,赚了钱总是多分自己。到了后来上战场,管仲又次次是冲锋在后,逃跑在前。虽然鲍叔牙以管仲家有老母,无奈为之给他辩解。但是管仲的行径,在春秋这种极为讲究义理的时代,确实难言君子。
而管仲最令人诟病的,是他在齐国创办了一种特殊机构“女闾”。女闾就是官方认可的妓院,南宋鲍彪在给《战国策》做注时就曾提到“闾,里中门也。为门为市於宫中,使女子居之。”管仲开办女闾的目的,是通过此法吸引列国之人来齐,以收取女闾的捐税。
事实证明管仲确实是政治上的天才,齐国“女闾七百,为一万七千五百家”,为其军备和国库其他各项开销都提供了重大的收入来源。列国商人来齐,更是促进了齐国的经济发展,为齐国称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女闾的建立,可谓是“功在当代,祸在千秋”。在极讲礼法的春秋时期,管仲此举无疑引来了天下非议。明朝冯梦龙就在自己的《醒世恒言》中言“女闾之遗,正人耻言,不得不谓之邪色”。不仅如此,齐国举国上下都沉浸在这股不良风气中,齐桓公更是成为头号享乐者,这也为其后期种种昏聩之举埋下了伏笔。
自管仲建立女闾起,这种特殊行业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唐宋时期的“艺人”,和明清之际的“扬州瘦马”,都是如此。这类行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市场的繁荣,但是更令中国贫苦的妇女被迫进入了这种晦暗的产业链中。管仲和他的女闾,就是此祸的根源。
在古代青楼都成了一种雅称,心底称不上被人尊重但一个个表面功夫做的足[得瑟]
按小编的说法,烟草致癌,你咋不说全烧了了事?[得瑟][得瑟]
人家建的是个招待所你非得说是个妓院,到底谁更龌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