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经士智库创始人兼总裁田士臣退役海军上校受邀参加2024年中德人权发展论坛,向大会分享了中国军队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经验与教训。
近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在各类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可持续发展和地区和平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总结近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实践,这些跨领域的救援减灾行动主要分为七大类。
一是应对地震、海啸、洪灾等自然灾害类救援行动。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应对自然灾害的国际救援中反应迅速、多次出兵救援。如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国向印尼派遣国际医疗救援队;2015年尼泊尔地震,400余名官兵10小时内抵达灾区,救助上万民众;2015年马来西亚洪灾、2014年马尔代夫水荒等都有中国军队的身影。
二是提供医疗救援和能力建设。首先是物资技术援助。中国军队多次向受灾国捐赠医疗物资,如在非洲抗埃博拉疫情中提供价值数千万的物资与技术援助。其次,医疗救助服务和能力建设。多年来,中国军队持续向非洲等地区派遣医疗队,加强当地的医疗救助能力建设。中国“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也多次出访和环球航行,向到访国提供医疗物资捐助和直接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三是针对突发事件提供应急海空搜救援助。比如,2015年中国军队派遣海空力量参加马航370失事客机海空搜救行动,2016年越南飞机失事中国军队也参加了应急救援。
四是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演联训。中国海军在与外国海军组织的联演联训当中,都包括联合搜救、援潜救生等科目,提高人道主义援助的互操作和联合行动能力。尽管受中美竞争的影响有些项目已经停止,但中美陆军多年来举行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演练,旨在分享中美两军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经验,培育两军遂行联合灾害救援行动的意愿和能力。中德卫勤实兵联合演习也举办了很多年,最后一次的中德“联合救援-2019” 于2019年7月3-17日在德国菲尔德基辛卫勤训练基地举行,这也是中国军队卫勤力量第一次实兵实装整建制赴北约国家开展的联合演习,很遗憾这个合作项目也已经停止了。
五是开展国际扫雷培训。中国军队连续多年举行国际人道主义扫雷培训班,截至2024年9月,中方已成功举办近30期培训班,培养了大量优秀外方扫雷作业人员。此外,中国多次派遣工兵分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执行国际人道主义扫雷任务。
六是支持联合国呼吁执行亚丁湾国际护航任务。中国海军护航行动是中国海军从2008年底开始在亚丁湾索马里海盗频发海域护航的一项军事行动,主要内容是:保护航行该海域中国船舶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世界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安全。期间实施了多次营救行动和海上人道主义援助。
七是开展国际撤侨行动。中国军队在利比亚、也门等开展撤侨行动时,也救助了许多外国籍人员生命和财产。
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行动通常在危机情况下展开,有时也涉及到复杂得地缘安全政治环境,也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部队准入协议构成限制。和平时期未经主权国家允许,一国军队无权进入或驻扎另一个国家,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签署部队地位协定,以解决应急救援部队的准入问题。但部队地位协定谈判过程耗时长,外交程序复杂,加之地缘政治和安全问题,无论是达成双边还是多边的救援部队地位协定,都需要克服很多障碍。此外,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文化也会存在冲突,在管辖权的划分、医疗和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等方面也会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二是国际人道救援行动的内外协调机制有待完善。在国际层面,救援现场多国部队协同作业,中国军队需提升与国际组织及他国军队的快速协调能力,这也包括战术层面的协调,比如空域的协调问题;其次军事与民事资源的协调也需要建立沟通机制,包括互联网时代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非常重要,从而打通资源和数据流通的阻点,避免资源重复和任务盲区。有一些国际手册如奥斯陆军民协调手册可以提供指导,但落地层面也需要更细致的规划实施。在国内层面,完善国家和军队境外执行救援行动任务的内部协调机制和法律保障也非常完善,比如英国、法国军队都有完善的撤侨法规。
三是能力建设亟待加强。首先是专业技能待提升。中国军队救援队虽取得国际认证,但仍需增强专业技能培训,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人道危机。其次是装备水平需加强。中国军队救援装备虽不断完善,但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需加大投入升级装备,尤其特种装备。第三是适应科技革命。随着生物医药、卫星定位系统、AI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提高,应当加强人道主义救援领域的科技接轨。
四是大国竞争使人道主义援助政治化。由于中美大国竞争的原因,很多与西方尤其北约国家的人道主义援助双边合作都停止了,这是典型的人道主义事务政治化,比如中美人道主义救援减灾演练、中德卫勤演练等等。
五是跨文化沟通问题。不同的宗教和文化差异都会对国际救援行动产生影响,比如对动物的态度、宗教对服装和食品的要求等等。
总结来看,中国军队在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也认识到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通过深化国际合作,中国军队可以增强跨国救援能力,并与各国分享技术和资源。优化国际和军民协调机制是提升救援效率的关键,未来可通过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来推动合作。同时,应加强与各国的外交沟通,解决准入协议的瓶颈,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部署应急力量。此外,持续进行专业培训和装备更新,将使中国军队在未来应对更多挑战时更加从容。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完善法律框架、优化协调机制,并不断提升能力建设,中国军队将在未来的人道主义援助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全球人道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田士臣 陈凯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