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L90就要来了,可乐道总裁艾铁成却被干掉了。这事儿听着就很有戏剧性,有人说这是大快人心,也有人觉得这是企业刮骨疗毒的无奈之举。可在我看来,不管是哪种情况,乐道现在真的是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L90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被寄予了厚望,甚至可以说它是蔚来的一条复活甲,这条复活甲要是失败了,那乐道和蔚来可就真的是前途渺茫了。
咱先说说这L90的自身条件。这可是一款大三排SUV啊,5米2的车长,空间那是比ES8还大。再加上85度电池,900伏平台,既能充电又能换电,还有纯视觉智驾技术。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而且它计划在4月的上海车展亮相。这时候大家就会很关心价格了,我就大胆地预测一下,我觉得这个车只有22万起,才有可能成为拯救“蔚乐萤”的关键。这个价格要是定得好,那它就像蜜糖一样,甜到大家心里去,消费者会一拥而上。可要是定得不好,那就跟砒霜似的,能把这车给“毒”死。
再看看之前乐道的L60,这就有点尴尬了。L60起售价20.69万,按说这个价格也不算高得离谱,可是实际呢?买断版都跌到18万了,租电版更是跌到了13万,3月份的销量才4820台。之前不是还信心满满地说要达到2万台的销量吗?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这个定价肯定是失败了啊。大多数消费者根本就不买账。要是L90还按照常规的定价,定在28万到33万这个区间,那想成为爆款,想赚利润,那简直比登天还难。所以啊,我觉得现在就应该放下架子,把身段放低,用超级性价比去把友商干倒。就像小鹏G9的价格要是再便宜两万,租电版本打16万,那就能狠狠地打击一下小鹏和零跑的气焰,让消费者觉得捡到了大便宜。
现在的汽车市场竞争多激烈啊,你要是还循规蹈矩,就像乌龟爬一样,永远也到达不了胜利的彼岸。与其小心翼翼地走路,还不如来个惊天之举。把L90打造成爆款,车内配置都给它拉满,把品质搞好,三电成本控制好,然后放到蔚来的门店一起卖,只要22万,我就不信它卖不爆。
再看看现在的汽车品牌定价比拼。小鹏和零跑的定价策略就很成功啊。就拿3月份的数据来说吧,3月份零跑卖了3.7万台,登上了新势力的榜首,小鹏也不示弱,卖了3.3万台,依旧很强势。这就摆在这儿是一个活生生的好样本,别人都能成功,为什么乐道就不能学学呢?非得守着蔚来以前那种高定价的策略呢?这就好比大家都在一条跑道上赛跑,别人的跑鞋又轻便又舒适,跑得飞快,你还在那儿穿着一双又笨又重的脚镣,能跑得过才怪呢。
我不是故意要黑乐道啊,我是真心地希望L90能够起飞,希望乐道能重新站起来,更希望蔚来能有美好的未来。而且啊,第三季度还有L80要发布呢。这L80是一款大五座SUV,我觉得它可以替换掉L60,在同样的价格基础上,给消费者提供更大的价值。然后把L60的价格下放到15万以内这个级别,跟比亚迪和零跑在低端市场好好较量较量。要是这样的话,乐道和蔚来说不定就能转危为安了。
咱老百姓买车的时候啊,就很讲究性价比。你看那些买车的消费者,哪个不是货比三家,就盼着能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东西。就像我们去菜市场买菜一样,都希望买到既新鲜又便宜的菜。如果乐道能把这个道理用到汽车定价和策略上,那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比如说,在配置上,车内要是能把各种高端配置都安排上,像什么智能座舱啊,高级的座椅材质啊,厉害的音响系统啊等等。消费者一坐进去就感觉这钱花得值啊。而且这品质一定要好,要是车老出毛病,那消费者可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就像我们买衣服一样,要是第一次穿就破了,谁还愿意再穿这个牌子的衣服呢?
再说说这换电站的事儿,可使用的换电站少这也是个大问题。就像你开个店,附近的供货点就那么一两个,还经常缺货,这生意肯定做不好啊。所以乐道得想办法增加换电站的数量,让消费者觉得充电换电就跟在家接水一样方便快捷。
还有这智驾技术,虽然现在说它的智驾不太行,但如果能在后续不断升级改进,把这块短板补齐了,那也是很有竞争力的。毕竟现在大家都想买车的时候能有点科技感十足的配置,就像手机一样,要是只有一个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早就被市场淘汰了。
现在乐道和蔚来就像是站在十字路口的行者,L90就是他们手中的一张王牌。能不能打好这张牌,就看他们的决策和执行力了。如果乐道能像那句俗语说的“打破砂锅问到底”,认真研究市场,学习对手的优点,摒弃自己的缺点,那真的很有希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闯出一片天。这汽车市场就像一个大舞台,谁都想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出彩,乐道和蔚来能不能从这个舞台上的危机中突围,就看他们接下来的动作了。反正我觉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乐道如果真的能把L90的性价比做到极致,把其他方面都完善好,那这个未来的机遇还是很有可能抓住的。
乐道整个品牌都处在了非常尴尬的位置,L90定22万起售也只能是bass版本,大概率买断版本价格要在26万到30万之间,拉走的只会是蔚来自己ES6的客群
白送可好[捂脸哭]一个产品的价格是立项的时候就差不多定好的了,按售价定成本,按成本定用料的,最后的售价还不能乱搞,要参考同行竞品才行。所以,一款产品的价格,不是能高能低,那么任性的。当然,除非全世界就你一家做这个,不愁销量那当我没说。
22万的话,不如等小米的suv上市,23万,所以15万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