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宋蒙相峙,为了应对北蒙的咄咄逼人,南宋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国防体系,即在长江以南的南宋境内推行“四大战区”的军事建制,当然南宋政权称其为制置司,即自西向东分别建立了四个制置司战区,四川制置司战区,京湖制置司战区,江淮制置司战区和沿海制置司战区。
什么是四川制置司?
南宋的四川制置司包括了今天的四川和重庆,以及陕西的汉中一带,巅峰时期的蜀北边境到达了秦岭主脊的太白山一线。
当时的四川境内因为北宋的持续开发而繁荣异常,获得了“一扬二益”的称号,到南宋的时候,因为朝廷持续的军事战备需要,四川成为了其国防基础中的大后方,比如其承担了南宋全域军粮总量的三分之一往上。
不管是宋金对峙还是宋蒙交战时期,四川制置司都是整个南宋至关重要的一域,尤其到了宋蒙交战时期,北蒙最初的作战架构就是由西向东沿长江沿岸攻入临安,即先攻破四川。
1232年,北蒙攻破大散关,兵分两路,一路沿汉江河谷直捣南阳盆地,一路顺嘉陵江南下进逼阆中,这是蒙古铁骑第一次攻入四川制置司,也是四川境内第一次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游牧民族的特点是以烧杀抢掠为主,然后迅速退兵,当时的四川制置司辖内,可谓损失惨重。
1236年,窝阔台次子阔端再次举兵犯川,在突破“沔州”蜀口防线后,其一路长驱直入,进逼成都,此役,成都惨遭屠城,死伤无数,据《清容居士集》记载,南宋将领贺靖在事后录验骸骨达到一百四十万具。
此一战,成都因为遭受毁灭性打击,已经不适宜作为四川制置司的中心。
1241年,北蒙再破成都,铁骑过处,寸草不生,剑锋直指川东,四川除当时的夔州路外几乎全线覆灭。
于是在1243年,南宋将四川的军政中心迁移到了重庆,并且重新任命了一个叫做余阶的男人为四川制置使,即四川制置司的最高行政长官。
此时的四川残破不已,南宋王朝的西部国防防线几乎荡然无存。
什么是山城防御体系?
余阶在1242年任兵部尚书,四川制置使,兼重庆知府,其在赴任四川前,晋见皇帝宋理宗,向理宗表明“愿以恢复四川为己任”的鸿愿,到任重庆后,广招贤才,其中有两个来自重庆南部酉阳一带的冉姓兄弟被招入军营,这俩冉姓兄弟也值得一说,他们的祖先是冉闵,其家族在今天的重庆酉阳一带长期割据,为地方土司,其族人在重庆西南和贵州东北叱咤风云到现在差不多有上千年的历史,如果你不认同,你可以到重庆酉阳一带查访一下,全域基本一半以上的人均姓冉,可以想象这个家族在当地的强大。
扯远了,我们回到主题,这俩冉姓兄弟就向余阶提出了在合州(即今天的重庆合川钓鱼山)筑城,并移合州州治于新筑钓鱼城内。余阶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任这俩兄弟一个为承事郎,一个为承务郎全权合州事务。于此同时,迅速在全川境内推广,在泸州筑神臂城,在金堂筑云顶城,在南充高坪筑青居城,在渠州筑礼义城,在巴中通江永安筑得汉城等等大小城池堡垒共计三十六座,其中钓鱼城,云顶城,运山城,大获城,得汉城,白帝城,青居城和苦主隘被称为四川“八柱”!
四川境内,除成都平原外均是沟壑纵横,山川险隘,这些堡垒城池选址均是利用天然的地理环境,比如苦竹隘就是比剑门关更加易守难攻的隘口,又比如云顶城,雄踞龙泉山脉的云顶山顶,处于悬崖峭壁的沱江金堂峡谷深处,神臂城利用西南北三面环水的天然复杂险恶的水情矗立在悬崖峭壁之上,钓鱼城更是在三江河流的半岛之上。
如上的几座堡垒,我大多在最近几年都亲自去过的,而我居然漏掉了离我最近的一座堡垒,直到昨天,我才去了这个离我开车10分钟的地方,多功城!
这是渝北翠云山上的一座堡垒城池,大抵是和钓鱼城配套使用的,鉴于其维修施工的原因,不做多说。
余阶为什么能完成山城防御体系的构建?
就余阶的个人能力而言,无需多言,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大环境的影响更是起决定因素存在的。
余阶在1242年上任四川制置司,但在1241年,北蒙大汗窝阔台去世,其内部纷争汗位,这个时候,争大位要紧,北蒙无暇对南宋大规模作战,这就给了南宋喘息的机会,余阶正是抓住了这个时间差,得以在这些山川险隘之处迅速建立堡垒防线。并依托这些堡垒防线开始了主动出击,甚至在1250年的时候,有望收复汉中。
在余阶任内的四川制置司内,其整体攻防态势是积极向好的,但和岳飞一样,精兵干将经不住猜疑,1253年,宋理宗一道金牌圣旨,将余阶召回了临安。
山城防御体系有什么作用?
从1242年开始筑城到1279年陆秀夫携幼皇帝跳海之后的1288年,这些山城堡垒以通航江河和官道相连,以点连线,再由线而面重新构建了南宋王朝的西部国防线,这个立体的防御工事极大的延长了南宋的寿命,彻底打破了北蒙妄想取蜀灭宋的战略构想,迫使北蒙改变策略由中线正面硬钢襄阳,或者沿大渡河以西取道云南。
在这期间,发生的钓鱼城之战堪称改变世界历史!
1259年,北蒙大汗蒙哥亲率四万大军到钓鱼城下,结果被钓鱼城的守将王坚用大炮所伤,最后毙命于北碚的温泉寺,与蒙哥汗一同被大炮所毙命的还有北蒙大将汪德臣,此一战,彻底改变了世界历史,北蒙的各路诸侯纷纷回到塞外争夺汗位,欧洲得以全面避免铁骑摧毁,南宋也得到了延喘,后来继位的忽必烈改变了攻宋先取蜀的策略,绕道云南贵州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