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机器人员工,应该给它们交社保吗?|AI对话录(四)

雾满说地 2025-03-18 15:25:05

文 | 雾满拦江团队

上期AI对话录(三)请戳我的主页。

人类提问1:

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关于机器人工该不该按月缴纳社保的问题“现在也在讨论” 媒体人项栋梁表示,在郑功成看来:你企业原来雇佣人类员工要交社保,以后如果70%改成机器人员工,你企业是省钱,那社保基金怎么办?我们这些依附在社保体系上生活的人怎么办?所以,你雇佣机器人员工也应该要给它们交社保。

你怎么看这种言论?

Claude AI 回答:

这个提议反映了当前社会体系在面对AI革命时的一种无力和困惑。让我分析一下:

1. 这种提议的问题在于:

· 本质上是用工业时代的思维来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 试图用补丁的方式维持一个即将崩溃的体系

· 没有认识到AI带来的是整个社会体系的根本性改变

· 可能会阻碍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2. 更深层的矛盾:

· 社保体系建立在人口红利和劳动力市场基础上

· 当AI大规模替代人类,这个体系必然面临崩塌

· 企业使用AI本就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 强制收取"机器人社保"会扭曲市场选择

3. 更合理的思路应该是:

· 重新设计整个社会保障体系

· 可能需要建立全民基本收入制度

· 寻找新的税收来源(如AI创造的额外价值)

· 建立新的财富分配机制

4. 这个提议暴露的深层问题:

· 决策者对AI时代的认知还停留在工业思维

· 社会体系变革的紧迫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 对未来发展方向缺乏清晰的规划

· 试图用旧方案解决新问题

其实这就像当年用"马车税"来补贴马夫一样,只能暂时缓解问题,却解决不了根本矛盾。您觉得,在当前阶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过渡性措施来应对这个挑战呢?

人类提问2:

这不是很像被工业时代初期,珍妮纺纱机夺走工作的纺织工?

Claude AI 回答:

是的!这个历史类比非常贴切。让我们对比一下:

1. 相似之处:

· 技术革新导致大规模失业

· 工人抵制新技术(卢德运动)

· 社会制度难以适应突然的变革

· 决策者试图用旧思维解决新问题

· 最终都无法阻止技术进步

2. 但现在的情况更严峻:

· 工业革命主要替代体力劳动

· AI革命同时替代体力和脑力劳动

· 工业革命还有新工作岗位产生

· AI革命可能导致整体性的工作消失

· 变革速度比工业革命快得多

3. 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 阻止技术进步是徒劳的

· 需要构建新的社会制度

· 要关注再分配问题

· 需要重新定义"工作"的概念

4. 不同的地方:

· 纺织工还能转向其他工作

· 而AI时代可能没有"其他工作"

· 工业革命是工具的进步

· AI革命是智能的进步

· 影响范围和深度都更大

所以,与其讨论"机器人要不要交社保",不如思考:

· 如何构建新的分配制度

· 如何重新定义人的价值

· 如何设计过渡期的保障措施

· 如何避免社会动荡

您觉得,相比工业革命时期,现在的社会是否有更好的条件来应对这种转变?

人类 提问3:

肯定现代社会会更好,你觉得作为普通人,如何在过渡转型时期能够更好地生存?

Claude AI 回答:

作为普通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加自己在转型期的生存优势:

1. 提前布局,降低风险

· 尽早开始学习和使用各类AI工具

· 不要把所有收入都依赖于单一工作

· 尝试发展副业或被动收入

· 保持一定的应急储蓄

2. 重新规划职业方向

· 向"人机协作"岗位转型

· 发展AI暂时难以替代的技能(如情感沟通、团队管理)

· 学习如何管理和使用AI工具

· 培养跨领域整合能力

3. 调整心态和认知

· 接受"终身学习"将成为常态

· 不要恐惧改变,而是拥抱变化

· 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思维

· 关注行业趋势和技术发展

4. 寻找新机会

· 关注AI创造的新兴行业

· 发展"体验经济"相关技能

· 探索社区服务和人际关系领域

· 寻找本地化服务机会

5. 理财和投资

· 关注AI相关产业的投资机会

· 分散投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 投资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 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您觉得这些建议中,哪些是最紧迫需要执行的?

人类 提问4:

所以你觉得这种情况下,对人的要求是更低了还是更高了?

Claude AI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认为是两极分化:

1. 对大多数人来说,要求反而更低了:

· AI能处理大部分复杂工作

· 不需要掌握太多专业技能

· 基础生存不会有太大问题

· 可以选择简单的生活方式

2. 但对想要出众的人,要求反而更高:

· 需要更强的学习能力(跟上AI发展)

· 需要更好的整合能力(跨领域思维)

· 需要更强的认知水平(理解复杂系统)

· 需要更强的适应能力(应对快速变化)

· 需要更强的创造力(提供独特价值)

3. 最大的挑战在于:

· 如何在这两极中选择自己的位置

· 如何平衡投入和回报

· 如何在简单和复杂之间找到平衡点

· 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力而不过度焦虑

这可能会导致社会出现新的分层:

· 少数能驾驭AI的精英阶层

· 选择简单生活的大众阶层

· 完全依赖AI的基础阶层

您觉得在这种分化下,普通人应该追求哪个层次比较合适?

人类 提问5:

也就是说下限更高了(没有工作能力的人,没有工作意愿的人能获得更多保障),上限也更高了(有好奇心的人,想创造的人,能够尽快使用ai出人头地),是这样吗?

Claude AI 回答:

对,您总结得非常准确!这种"双向拉伸"的效果可能会带来一个更有意思的社会形态:

1. 下限提升:

· AI承担基础生产力

· 社会保障更完善

· 基本生活质量提高

· "躺平"也能活得不错

2. 上限提升:

· AI作为强力"助手"

· 创新机会倍增

· 个人能力被极大放大

· 出类拔萃更容易

3. 这种两极拉伸带来的机遇:

· 人们有更多选择自由

· 减少了生存压力

· 能真正追求兴趣

· 创新创造更容易

4. 可能出现的新现象:

· "佛系"生活更普遍

· 个人创造者增多

· 兴趣社群繁荣

· 新型职业不断涌现

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不需要通过压榨底层来提升上限,而是能实现双向提升。

请期待AI对话录(五)

新栏目:【AI对话录】,每周连载,先试运行三周,如果大家反应平平就下架了。

往期AI对话录请戳我的主页查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2

雾满说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