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肉也烂尽了,骨也折断了。”数千年的封建压迫下来,被规章制度严格要求不能学习、不能工作、不能进入到社会一展才华的女性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为了迎合男性喜好,被父母要求着,为了所谓的家族利益,做出种种伤害自己的举动。缠足,便是其中一项。
“世界上最不平的事,就是我们二万万女同胞了。”秋瑾曾在《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一文当中慷慨陈词,寥寥几笔,就将饱受封建压迫的女性,悲惨的一生写了个一干二净。
为了唤醒更多的女性,秋瑾热切地呼唤,表示天下事都要求己,靠人是行不通的。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演讲宣传,越来越多的女性得以觉醒。
鲁迅出生于1881年,在觉醒之后,鲁迅的思想迅速发生变化。不像许多表面上说着进步,背地里却在干着和封建社会的男性一样迫害女性的事的人,鲁迅无比希望周围的女性能够读书进步,希望广大被压迫的女性和男性都能尽快觉醒,努力奋斗。
被骗回家“(鲁迅)决定弃医从文。”鲁迅自小便喜爱读哲学、文艺一类的书,十分关注书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人性和国民性的问题。在1904年从弘文学院结业后,又去到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学习。
读书时,看到所谓的“日俄战争教育片”内,那些饱受侵略,却对侵略视若无睹,兀自叫好的中国人,鲁迅大受刺激,愤而决定弃医从文。在1906年夏秋交接之际,鲁迅突然收到家里发来的一封急电——“母病急回”。
担忧之下,鲁迅匆忙赶回家,但到了家之后,鲁迅发现母亲并没有得病,且“家中红灯高照”。见了这一切之后,鲁迅终于反应过来,这是家里在逼自己结婚了。在这之前,家里就一直催鲁迅和商户朱家的朱安结婚。
鲁迅原名周树人,周家之前当过京官,但后来“因为科场贿赂而锒铛入狱”,家境也开始每况愈下。
周家和朱家两相商量之后,出于各自家族考量,都觉得对方不错,于是这桩婚事便被定了下来。已经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自然不同意这桩婚事,屡次以自己在日本留学读书为由而推拒。
后来眼见两家始终不放弃这桩婚事,鲁迅只好提出一个要求,让“朱安放脚,然后进学堂读书。”在鲁迅看来,放开了脚,又读了书,朱安就能接受到新思想,也更加能够看透这种落后的,为了以父权为核心的家族利益而一味牺牲女性的婚姻本质。
但让鲁迅没有想到的是,两家不仅没有让朱安去读书,反而几年后直接一封急电将自己给骗了回来。无奈之下,鲁迅便只好听从家里的安排,一步步按照婚礼流程走。婚礼上,鲁迅被装上了一条假辫子,默默等待新娘轿子的到来。
再次被骗“绣花鞋掉了。”裹脚缠足、禁止女性读书,无疑都是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鲁迅当初提了要求之后,原本以为朱安已经放开了脚,上过了学堂,但当轿子来了之后,一只中等大小的脚刚伸出轿帘,过大的鞋子就“啪”一声掉到了地面。
绣花鞋落地后,自小被布巾缠裹得畸形的小脚便露了出来。小脚的外观轮廓,无一不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女性们发出的痛苦呼喊,鲁迅对此,自然难以接受。
后来,在族人的簇拥、司仪的起哄之下,朱安头上的红盖头被揭去,出现在鲁迅面前的,是一张面色黄白,有着尖下颏的脸。
新婚之夜,想着周围的种种,躺在床上的鲁迅不禁泪流不止。第二天,鲁迅没有按照老规矩去祠堂,而到了晚上,鲁迅又独自睡到了书房里。第3天,鲁迅便再次踏上了去往日本的路。很明显,婚礼上不小心掉下的鞋子已经说明了一切,就连放开了缠足和读书,也都是谎话。在这场荒唐的婚礼之后,鲁迅几乎没再与朱安同室相处过,足足禁欲了20年。
已经被家族嫁到了周家的朱安手足无措,在这场婚姻中,家族始终没能认真从朱安的角度考虑过。哪怕是鲁迅提出要求让朱安读书,家族也没有进行对应的安排。朱安和鲁迅之间,只是一种明面上的形式夫妻,两人举行了婚礼,但并未发生任何关系。
在这种迷茫之下,朱安就这样“在绍兴陪伴婆婆孤寂地度过了13个年头。”后来和好友许寿裳聊天的时候,朱安温和而凄苦地表示,这桩婚姻是母亲送给自己的一件礼物,自己只能好好供养,而爱情,则是自己所不知道的。
朱安和无数封建时期的女性一样,被所谓的“爱情”给欺骗了。父权为了让女性妥协,减少女性的反抗思想,心甘情愿地沦为家族的牺牲品,以爱情为名,给女性编织了众多谎话,让无数女性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向上进取的道路。
形式婚姻“朱安坚定地表示,愿意跟着鲁迅。”鲁迅想过和朱安离婚,但在家族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残余下来的思想偏见盛行的情况下,离婚后的朱安,可能会过得更加悲惨。
在和兄弟周作人反目要搬家的时候,鲁迅特意问朱安,是回娘家还是跟着自己搬家,如果回娘家,自己会定期给朱安寄钱,朱安认真表示跟鲁迅搬家。
搬家之后,鲁迅的母亲也去到了新家,家里的经济开支由朱安来全权负责。夫妻两人还是和从前一样,很少说话。鲁迅的母亲爱看通俗小说,鲁迅即使工作再忙也会抽时间给母亲去买通俗小说,并且因此而练就了一目十行,快速过文的本领。
鲁迅十分欢欣母亲愿意读书,而相反的,朱安却始终不愿意读书。“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社会除了从制度上不让女性读书外,还用许多完全没有逻辑的话术来欺骗女性,阻止女性进步。
饱受这种思想欺骗的朱安,就像封建思想宣传的那样,坚持不读书,且坚持给家里做家务,只等着丈夫回头,然后两人生子。
封建糟粕思想,让朱安活成了封建社会下无数个被压迫的女性中的样子。对此,鲁迅无可奈何。后来鲁迅在1936年去世,鲁迅母亲对朱安说的第一就话便是,“苦了你了。”
朱安的这一辈子,几乎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在家族安排下和鲁迅结婚,后来又开始侍奉鲁迅母亲,为鲁迅家里奉献。
鲁迅死后,家里没了稳定收入,因为深知鲁迅和周作人不和,所以朱安拒绝了周作人的钱,宁愿自己受苦,也从不轻易接受别人的馈赠。曾经有人表示愿意给朱安一笔钱,只要朱安提供鲁迅的一个遗作,朱安当场就拒绝了,并且表示“拒绝提供鲁迅先生的任何遗作。”
小结:“朱安孤独地去世了。”在1947年,朱安一个人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朱安的墓地设在西直门外的保福寺,没有设立墓碑。
在这个世上的69个春秋里,朱安听从家里从小的教育,固执地活成了封建社会中的“标准”女性模样,没有了自我,全身心都在奉献,不是给自己家族奉献,就是给丈夫家族奉献。
新婚之夜,鲁迅躺在床上,想着一个个欺骗自己的谎言,对于这些依旧没能觉醒的,活在封建思想下的人们痛心不已泪流不止。婚后鲁迅从未碰过发妻,禁欲20年,直到遇到心意相通之人——许广平,才和许广平做了真正的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