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将其控制权包括巴拿马运河港口的43个海外资产出售给美国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
从表面上看,这涉及商业交易,但背后涉及中美地缘政治博弈、国家利益以及全球贸易格局的复杂因素。
这也为这笔交易能否最终落实写下了问号。

首先,关于交易的进展情况问题。
李嘉诚于3月4日宣布长江和记实业(长和)宣布与贝莱德财团达成协议,出售全球港口业务核心资产,总价值228亿美元,预计净收益约190亿美元。
这包括巴拿马港口公司90%的股权,涉及巴拿马运河周边的两大港口。
然而,公告中明确指出,这只是“原则性协议”,文件的签署仍需流程,最终文件确认预计将于2025年4月2日前完成。
这意味着,截至目前(3月20日),交易尚未完全敲定,资金转移可能会正式发生。
因此,从程序上看,随后的交易仍处于可调整或中止的阶段,理论上“挽回”还是存在可能。

在此基础之上,国家是否会阻止交易呢,以下个人看法和大家分享。在我看来,国家是否阻止最终的交易,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①国家利益的受损程度
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6%海运贸易的咽喉要道,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李嘉诚将其港口经营权出售给美国财团,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可能会对中国的贸易产生巨大影响。
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明确表示要“夺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这一交易可能间接增强美国对这一关键航道的掌控力。
这些都会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供应链布局构成挑战。
②交易的可逆性与实际操作的难易程度
若交易尚未完成最后签署,国家理论上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阻止:如通过巴拿马重新审核李嘉诚企业对于港口的经营权,或以国家重大利益为由要求长和终止交易。

最后,我的看法是:李嘉诚的此次交易大概率会继续推进,国家最终阻止的可能性不高。
原因在于:一是交易已进入最后确认阶段,基本条款、收益分配等均已达成协议,终止也需成本;二是国家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替代战略行动,而不是直接对抗,例如加大对其他港口(如非洲、东南亚)的投资,以降低对巴拿马港口的依赖;三是李嘉诚的商业决策以避险为主,他在特朗普上台和巴拿马局势紧张的背景下选择退出,符合其一贯逻辑,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否则,他可能会持续推进交易。
李嘉诚交易港口的事,进展到如此局面,可能是他也始料未及的事情,不仅是商业事件,更是中美博弈的一个缩影。
李嘉诚也必然学习到了教训:在全球化时代,企业的投资逻辑不能仅限于赚钱,还要考虑国家利益。
你觉得国家最终会出手阻止交易吗?
如果交易成功,李嘉诚将面对中国人民的一片骂声!从此名声狼藉!
如果交易成功.他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子上.在内地的资产被查或被冻结都有可能.基本上入华投资不被信任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