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提起“黄袍加身”的典故,就会联想到“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其实,在陈桥兵变之前,在我国的古代历史中就已经上演过“黄袍加身”的戏码。
故事的主角就是后周太祖郭威。郭威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他在十八岁左右去前线当兵打仗。郭威作战勇敢,在战斗中屡立战功,因此获得刘知远的赏识和提拔。
公元947年,刘知远自立为帝,建立后汉政权,后来被尊称为“后汉高祖”。郭威、苏逢吉、杨邠等后汉功臣都获得刘知远的封赏。第二年,刘知远病逝,在临终前留下遗诏,命令郭威、苏逢吉、杨邠、史弘肇、王章等人共同辅佐刘承祐。
刘承祐是刘知远的儿子。在刘知远去世以后,刘承祐继承皇位,后来被尊称为“后汉隐帝”。辅政大臣杨邠、史弘肇、王章等人共同把持朝政,完全把后汉隐帝刘承祐的权力架空。刘承祐不甘心做一个傀儡,对杨邠、史弘肇、王章的仇视情绪越来越强烈。郭威为人处事非常低调。可是由于他能征善战,战功显赫,因此也受到刘承祐的猜忌。
辅政大臣内部逐渐产生矛盾。杨邠、史弘肇、王章仇视文人,积极拉拢武将出身的郭威,却与读书人出身的文臣苏逢吉矛盾非常尖锐。刘承祐身边的亲信李业等人趁机挑拨离间,教唆刘承祐诛杀杨邠、史弘肇、王章等人。
刘承祐在与李业等人共同策划之后,终于下定决心铲除杨邠、史弘肇、王章等人。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人在上朝的时候,被刘承祐派人当场斩杀。刘承祐又派人将杨邠、史弘肇、王章的家属全部处决(满门抄斩)。
此时的郭威正在前线带领大军讨伐叛军。刘承祐仍然不打算放过郭威,派人手持诏书去军营准备诛杀郭威。不料,消息走漏。郭威很快知道杨邠、史弘肇、王章被杀的消息。他又听说后汉隐帝刘承祐派人带着圣旨准备来军营杀他。
后周太祖郭威
郭威被激怒了。他故意伪造刘承祐要把军中所有将领都处死的圣旨。然后,郭威召集军中所有的将领齐聚一堂,当众宣读这道假圣旨。将领们听说以后,既愤怒又恐惧。于是,大家一致决定起兵反抗,共同推举郭威担任首领。
郭威带领大军以“清君侧”的名义前往开封城。郭威在这个时候依然期待着,能与后汉隐帝刘承祐和解。郭威写信给后汉隐帝刘承祐,希望刘承祐能把挑拨离间的李业交给他处置。
李业看到这一封信之后非常害怕,立刻鼓动刘承祐把郭威满门抄斩。刘承祐听信李业的一面之词,马上把郭威留在开封的家人全部处决。
听说家人全部被杀,愤怒的郭威带领军队与刘承祐在七里坡展开决战。郭威大获全胜,把支持刘承祐的后汉军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刘承祐也在逃跑的时候被杀。
郭威趁胜带兵攻入开封城,控制了后汉朝廷。郭威仍然无意登上帝位,准备从刘承祐的亲兄弟中挑选一个人继承帝位。但是,刘承祐的亲兄弟都已经病入膏肓,无法胜任皇帝之位。于是,他准备拥立刘知远弟弟的儿子刘赟登上帝位,并且派人去通知刘赟。
这时,从边关传来契丹军入侵的消息。郭威亲自带兵出征,在澶州遇到刘赟。刘赟派人慰问郭威以及郭威带领的将士们。将士们议论说:“大家已经把原来的皇帝逼死了。这个新皇帝和以前的皇帝是堂兄弟。如果他以后要报复我们怎么办?”
当天晚上,军营中的将士们发生哗变,囚禁了刘赟。接着,将士们又强行闯入郭威的营帐,把黄袍披在郭威身上。第二天,郭威迅速带领大军返回开封,正式建立后周政权。郭威后来被尊称为“后周太祖”。
郭威原来对后汉朝廷忠心耿耿,根本没有谋朝篡的打算。但是,后汉隐帝刘承祐听信李业的谗言,把郭威满门抄斩。这一决定使刘承祐完全阻断了与郭威的和解之路。愤怒的郭威带领大军推翻了后汉政权。
郭威能够登上帝位,与刘承祐的所作所为有直接关系。也可以说是刘承祐成就了郭威。这段历史留下了一个疑问,“黄袍加身”的戏码到底是不是郭威自导自演的呢?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欢迎留言。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