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夜深人静,老胡就爱盘问自己,当初选择逐月是不是个错误?特别是老父亲那句,“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走出去了,当干部了,现在又回来了,你的事业呢?”
“我给父亲讲政策,他不能理解,他认为男人就得有事业,有身份,有地位。”老胡无奈地表示。
老胡是重庆人,退役前在云南某地服役,中校副团职营长。2002年9月考学,2006年下部队当排长,2023年退役。军旅生涯21年,履历:排长、参谋、连长、副营长、科长、营长。
老胡的父亲上世纪80年代当过兵,退役后回到老家当了20多年的村长,在村子里算是有面子的人,一直以来,他都以老胡为骄傲,老胡在部队从连职、营职到副团职,他都会在村里津津乐道。

2023年底,老胡晋升无望,又因为政策等各方面的限制,被要求退役。
转业还是逐月?困扰了老胡好一段时间,跟家人商量,媳妇的工作好做,但父亲一定不会同意,但最终他还是瞒着父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逐月。老胡是这样考虑的。
一是逐月能更好的照顾家庭。老胡父亲前两年身患中风偏瘫,需要坐轮椅照顾,母亲也体弱多病,孩子学业很紧(读初中),媳妇在老家乡镇事业编,也经常顾不了家。
二是逐月是自己的心愿。在部队20多年来,老胡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层,带部队走南闯北,训练、演习,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已感身心俱疲。特别是2021年夏天,老胡带部队演训,在组织铁路平板装载时,不慎从平板跌落,右脚跟腱撕裂,被评9级伤残,一到季节交替,脚踝就十分疼。
逐月回家,老胡的生活是十分惬意的,媳妇编制内工作,父母有养老金,城里有2套房,老胡自己每月旱涝保收9000余元,再加上9级伤残,每月到手足足1万多,还有另外结算的、到手的80多万现金。这样的家庭和收入,让老胡和他的家庭在重庆某四线城市生活,足足的小康之家。
退役半年后,老胡父亲知道儿子办理逐月领取的消息,大动肝火,两父子吵了一架,父亲骂他“贪图安逸,无事业心。”起初媳妇还帮他说话,劝慰老爷子,“每月旱涝保,也不是谁都能行的,是国家给你儿子的待遇。”但后来经历了一件事,让他媳妇对他办理逐月也有看法了。

那次,老胡母亲生病需要住院,但县中心医院床位紧张,老胡信心满怀地打电话给前些年副营职转业安置在某卫健委的战友,寒暄一番后,战友直羡慕他逐月自在,然而当得知要为其母亲协调医院床位时,战友表示为难,一是认为事情太小,战友说,要是他出面就直接联系院长了,认为没必要,协调床位护士长就能办;二是近来他们正在对医院进行检查,现在帮忙协调,不方便。
老胡心里很是膈应,但没办法,匆匆挂完电话,继续琢磨找谁。
老胡父亲不高兴,“你舅爷爷隔壁家的儿子,前些年不是安置在中心医院吗,说是在院务办。”
这个老胡当然知道,那个战友是老胡友邻单位基层连队的,二级上士转业安置,前些年战友想晋升一级上士,无奈单位名额有限,曾拖父亲找过老胡,老胡也试着帮战友打过电话,但最终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帮到忙。现在,老胡直言拉不下脸面。
最后还是老胡父亲联系到那名战友,战友很爽快地帮忙了,当天就安排住院。
“你现在不是营长啦,你就是个很普通的老百姓,有啥面子?”父亲生气地说。媳妇也时不时地自嘲一番,“嗨,家里条件倒是好,就是办事难。”媳妇虽然没有明说,但老胡心里可不是滋味。
老胡也反思,要是自己转业安置,副团职务,按照当地政策,也是在区委、区政府安置,就是安置到公安系统,至少也能套上三级警督警衔,说不定后面还能当上派出所所长、乃至局领导。
有工作、有圈子、有人脉、有社会关系多好。可现在,除了每月按时到账1万元,一切都回不去了。

有人羡慕老胡逐月,悠闲自在;有人羡慕转业安置,有组织有依靠。
其实,转业和逐月就是把双刃剑,你羡慕我,但不知我的苦,我羡慕你却不知你的愁。
现在,老胡找了份街道办的工作,朝九晚五,工作轻松,一到双休,老胡就开着他那漂亮的车子回村子,一家人开开心心,把父母照顾的很好,父亲也逐渐开朗了,反倒劝慰老胡,“儿子,这山望着那山高,其实那山也没柴烧。上班也是挣钱,也是养家,你不上班,政府也发钱,不是谁都能比的。”
哈哈,一家人的笑声回荡在院子里。
“好好顾家,好好生活,一日不过三餐,太阳每天照样升起,做好自己,开心就好。”闲来无事,老胡爱陪父亲下象棋,“厮杀”间,他顿悟,“人生如棋,落子不悔。”
小编你是来逗比的吗!这短篇小说写的驴唇不对马嘴,当完科长当营长,你知道这俩职务谁大谁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