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尼康很多年,差不多25年,最早从F70胶片机开始,到后来的D70、D300s、D850,再到Z9。虽然我也有不少其他品牌的相机,但要说使用时长,尼康占到90%以上。一方面是情结,尼康坚守初心,是一家以光学技术为核心,追求极致光学性能的公司,另一方面是喜欢尼康的操控,绝不搞反人类的设计。

过去几年有一种说法,用尼康的都是中老年。事实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在用尼康,这和产品设计方向调整有关,也和产品竞争力大幅提高有关。
早在1月份的时候,我就在关注(传说中的)Z52,文章也写了。在我看来,尼康迟迟不发布Z52,很可能是在对定位做修正,要做就做一个能卖N年的爆款。事实的确这样,Z52发布之后,市场关注度极高,万元入门水桶机的典范。用deepseek的话说,尼康Z52是一次精准的“技术下放”成功案例,通过EXPEED 7处理器和Z9算法下放,彻底补足前代Z5的性能短板,甚至越级挑战中端机型,其核心优势在于旗舰级对焦+轻量化机身+创新功能。
具体性能参数,我在这里就不复制粘贴了,大家可以直接去官网查阅。刚好这两天在北戴河有机会长时间试用Z52(风是真的大,温度是真的低),所以今天写一篇,和大家分享一些感受。
1. 虽然它叫Z52,但是如果你要把它真的当Z52,那就大错特错。现在的Z52定位更像是Z63,而在售的Z63,准确说是Z8青春版。这个关系理顺了,才能对产品有更好的理解。严格说,它真的不是入门全画幅。我现在就好奇,今年如果发布Z73,怎么定位?
2. 考虑到我日常使用的习惯,这几天配的镜头是Z 70-200mm f/2.8 VR S和Z 50mm f/1.4,配合某品牌背带,一天用下来膀子并不酸。Z52的外壳是镁铝合金,不算重,手柄足够厚实,四指能包住,握持感更接近于Z63。换了舒服的翻转屏之后(比Z5分辨率更高),很多奇奇怪怪角度取景更方便了,尤其对于我这样照片要拍,视频也要拍的用户来说。另外,很少有人留意到,Z52是可以安装MB-N14和MB-N11电池匣的(Z5没这个待遇),竖拍多的话,买。
3.电子取景器在拥有3000nit的高亮度之后,眼睛舒服多了,对着强光也不怕。
4.关于续航,一半EVF取景,一半屏幕取景,拍了1000张,电量报警。

5.对焦相比Z5升级太大(官方提供的数据,对焦性能提升68%),Z8的3D追踪也下放了。今天下午一直在海边拍模特,风太大了,背景还不断有人和鸟闯入,人脸识别的准确率极高,哪怕人脸在画面中的占比极小,哪怕模特往前走,我不停往后退,也一样能牢牢锁定。被摄物识别增加至9种(人、鸟、狗、猫、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火车、飞机),暗光下对焦非常非常强,但打鸟还是不如Z63,飞快一点就跟不住,毕竟没有Z8/Z9专项的鸟眼识别。
6.相比Z5惨不忍睹的连拍,Z52连拍的提升,让你会有一种错觉,是不是买到了旗舰。另外,预拍功能也给了,普通用户可能觉得没用,但对于需要抓拍的高速场景很有用。
7.局部操控进行了优化,机身顶部新增专门的优化校准按钮,随时调用喜爱的风格,比如人像模式、丰富色调人像模式,能在显示屏上实时预览效果,结合内置的皮肤柔和功能,做到拍人像直出。从脸部放大的效果看,绝对比像素蛋糕这样的APP后期处理自然多了。Z52也成为第三台支持云创的相机。
8.尼康终于在这个级别的相机上视频跟上潮流了,10bit N-Log模式补回来了。惊喜的是额外给了12bit 4K NRAW 内录,而有点遗憾的是无裁切NRAW录制是以一定程度的欠采样来换取的,不过买Z52的用户也不会太在意这个。
9.防抖很牛,手持用起来很自信。中央提供了7.5档补偿(防抖换了行业新标准,老标准的8档和新标准的7.5档实际上是一样的),边缘也可以做到6档补偿效果。
总结
拍完1000张之后,我开始怀疑尼康究竟给Z52是什么定位?是Z5的升级款?还是开头我说的真正意义上的Z63?也许,尼康就是要模糊这个概念。
从入门用户的角度,Z52非常适合作为第一台全画幅相机,强的就像是一个没有明显缺陷的六边形战士。当然,有一个前提,万元左右。入门一步到位之选。
从专业用户角度,Z52又适合作为副机,握持舒服,对焦好用,连拍嘎嘎的,高感很强,还有双卡和舒服的翻转屏,想要的都给了,才卖一万块。考虑到以后还有可能叠加国补,那会香透了。
我觉得,Z52的下一代都很难再有可感知的大幅度提升了。
拍摄样片
(所有照片均为原片直出,无任何后期)









……
明天早晨4点继续去沙滩,继续试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