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老板投入6千万尾鱼苗集体失踪,教授:答应三个条件我给你捞鱼

元珊看历史 2023-04-22 00:30:03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花甲之年的大爷没在家享受儿孙之乐反而干起了创业,他不顾亲友阻拦,豪掷三千万元来养鱼。谁知道四年之后再度捕,捞鱼苗消失竟消失得无影无踪,几个有经验打捞队,一条也没能捞着。

大爷非常焦急,之前的巨额投资如石沉大海,请来全国大量专业的捕捞队,次次空网,他百思不得其解,活生生的6000万鱼苗,怎么一下子不见了。

这时,一位教授毛遂自荐,并且提出了三个要求。那么教授提出的三个要求是什么呢?活生生的6000万鱼苗又到底去了哪里?

雄心壮志,老年创业

这位在花甲之年仍信心满满地创业的大爷名叫何杰秋,他在创业时已经有60多岁了,在这个年纪,本该享受天伦之乐了,但他却非要“折腾”自己,还乐在其中。

2008年,何杰秋听人介绍说,云南省农业厅正在进行对外的招商引资,因为是政府的项目,听起来比较靠谱,于是他毅然决定,前去碰碰运气。

这是一个农业养殖的项目,在湄公河上游,我国境内的澜沧江下游,有个小湾区水库,而农业厅想要在这里发展生态养殖业。

养殖业的特点是周期长,但这块区域是近似野生的环境,有比较多的自然灾害,这样一来,带来的风险就大幅增加。

各地企业家听到消息都蜂拥而至,但在考察过后,都摇摇头离开了。他们不想承担这巨大的风险,即使是业内人员也不敢贸然行动。招商信息发出去很久,但一直都没有承包出去。

远在广州的何杰秋千里迢迢跑去考察,在其他人纷纷放弃离开时,他却似乎对这里很感兴趣。他很仔细地考察了水库,几天过后,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承包澜沧江小湾水库。

何杰秋本身是做钢铁生意的,2006年国内钢铁需求放缓,加上国家的宏观调控,钢铁行业大整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何杰秋的生意受到了很大影响。对于何杰秋而言,公司变动,每一个员工都是他的一份责任。

养殖业风险虽大,但一旦成功,收益是非常可观的,他准备抓住机会,说干就干。

这次创业的行业跨度很大,投资风险也很高。因此,他这样的决定,引起了来自家人的反对。其中反应最大的就是他的姐姐。他们在办公室大吵,甚至电脑都砸烂了,姐姐的暴怒是想阻止何杰秋的不理智行为。

她不知道的是,这是何杰秋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根本不可能被轻易改变。

此时的何杰秋更像是一个执着于自己梦想的孩子。

何杰秋是创业成功过的大老板,对于项目的发展性和可持续性看得是比较透彻的。尽管人工养殖的野生鱼看似风险高,但它具有无以复加的潜力。

野生鱼,顾名思义,新鲜、自然,还原鱼类本身的鲜美口感。在人们日益开始注重健康生活的时代,对于食物的要求也将大幅提高,野生鱼势必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定价也易于提高。

人工养殖,意味着规模化、产业化,将“野生”鱼类的损耗程度降低。

且水库范围大,也有足够的浮游生物粮食可供鱼类吃,鱼苗存活率高。

从理想的角度看,简直是孕育高质量食鱼的不二选择,投入鱼苗,就能够坐等收益了。

2008年6月,何杰秋与云南省农业局签订了承包合同,正式开始了养殖业方向的创业。

他本计划一次性采购6000万尾鲢鳙鱼苗,不曾想,由于数量巨大,跑遍了整个云南、广东、广西、湖南等地,才刚刚凑够。这直接导致各地鱼苗价格的上涨。

接着,他用高薪聘请专业人士,指导他投放鱼苗、养殖鱼苗。

在2009年初,他将6000万尾鱼一次性投放到了澜沧江中。

按照计划,鱼苗茁壮长大,三年后便可运至市场而且它的价格比一般的鱼更高,只要销售出去,就是稳稳的上亿的收益。

但是往往现实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鱼苗消失 遍寻无果

按照养鱼的程序,过几个月就要进行捕捞,然后观察鱼的成长情况。

于是,在2009年4月,何杰秋准备进行第一次捕捞,看看自己前期投入的成果如何。他请来专业的捕捞团队,满怀期待。

但事与愿违,第一次下网捕捞,一条鱼都没见到,这让何杰秋和工作人员都一头雾水,6000万条鱼,怎么会一条也没见着呢?

但事实的确如此,当初撒下的6000万条鱼,不翼而飞,连续捕捞了好几次,也是一条也没见着。

何杰秋对此难以置信,几乎要奔溃了。想当初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梦想与希望,却没想到换来的是巨大的打击。

祸不单行,得知消息后,股东纷纷撤资,员工也大批离职,一时间,何杰秋简直是众叛亲离、孤立无援。

他不断聘请专业团队去捕捞,每次都无所收获,一次次失望的打击让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在一次捕捞时,还发生了非常怪异的事情,让人摸不着头脑,结合鱼群的消失,难道,是“水怪”作祟?

当人们例行在水库中捕捞时,原本平静的江面,突然出现一个巨型黑影,被渔网网住,随后江面突然掀起巨浪,差点把渔船掀翻,还好渔民的技术好,才幸免于难。

待到江面平静后,他们收网时,发现渔网破了一个大洞,大概有10到20平方那么大,说明当时的“水怪”不是妄想,可能确有其事。

消息传出后,撤资的人越来越多。何杰秋当然不信这些,他开始分析:水库四面闭合,鱼群不会游到其他地方,而就算有大“水怪”,也不可能将6000万鱼苗吃得一条不剩,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真相大白 柳暗花明

经历了如此变故,何杰秋依然不放弃捕捞,但鱼在哪里,还是个未解之谜,他的压力剧增。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人毛遂自荐,找到何杰秋,说有办法把鱼捕上来,但是提出了三个非常过分的要求。

此时的何杰秋也是走投无路,将这个看起来非常自信的人当成了救命稻草,一下子就这么答应了他的要求。

这个人就是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余建波教授。

他和何杰秋提的三个要求是:

一是他需要10几个人协助;二是他需要700万左右的研究费用;如果说前两个看着还合理,那最后一个就太无理了:在研究期间,何杰秋不能过问。

在常人看来,这算是非常无礼的要求了。投了钱、投了人,还不能管。让身边人大跌眼镜的是,何杰秋还真的答应了这些条件。很庆幸何杰秋的做了这个决定。余建波毕竟是专业人员,他对水库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原来,这个水库的水体结构不同于有其他水库,它的水深有300米,而正常的捕鱼网只能到达水下35米左右,当鱼在35米以下,是不可能捕到鱼的。

而在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在水下160米左右的水温是最适合鲢鳙的生长,所以在捕捞的时候,鱼会下潜到更深的水域,难怪之前会次次落空。

知道鱼在哪里了,接下来就是想办法把它们捞上来。

余建波针对现实情况制定了一个捕鱼方案:先把鱼赶到浅水区,然后再捕捞。经过紧锣密鼓的赶工他们自制了一张巨型渔网,宽1500米,高90米,用它去赶鱼。

然后还有15道网,将水库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小网格和大网相连,将鱼赶到一起,准备一同捕捞。

一切都齐全之后,在投资6年后,3月15日这天,终于成功地将澜沧江小湾水库的鱼捕捞出来。

当网渐渐浮出水面时,平静的水面水花四溅,犹如沸腾的水一样,鱼和水的拍打声响彻云霄,听响声,就知道鱼的个头不小。

一上称,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一网养了6年的鱼,足足有480吨重。

随着鱼群的出现,当初的“水怪”也显出了原型。原来“水怪”也是一种鱼,名叫鳡鱼。它们的体型偏大,小都有1米多,成年后的能达到1米7左右。

这是一种习性非常凶猛的鱼,以其他小鱼类为食,它们的存在,对水库内的鱼苗是很大的威胁,属于“有害鱼种”。

当它们被迫聚到一起时,就会集体想办法逃离。之前渔民捕捞时掀起的巨浪就是它们集体努力挣脱渔网所引起的。

原来,那6000万鱼苗在人们够不到的深处,慢慢长大、繁衍。

这次鳡鱼捕捞后,水库内的鱼的产能会有显著的提升。

“水怪”之谜已经破解了,当初的鱼苗已经变成大鱼,重新浮出水面,所有的阴霾和疑惑也随之消散。

这一刻,事实证明了何杰秋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6年的坚持与坚守也是值得的。

温暖待人 回馈社会

何杰秋的养鱼一是野生,二是一直待在深水处,完全没有经过污染,它的营养成分和口感都不同于一般的鱼,因此销路大开,各地人士都前来购买。

在5月份,有一个慕名而来的腾冲老板何元树一下子定了50吨鱼,说他打算开一个以野生鱼为主的餐厅,这可高兴坏了何杰秋,他非常支持。

可是何老板走后不久,突然打电话说不订了,原因是自己的生意出了问题,资金链断了,不仅鱼不能定了,还想向何杰秋借500万。

何杰秋当即询问了详细的情况,当他得知何老板是因为响应国家的号召,将种植罂粟改为种植香蕉和菠萝等农作物时,立刻将500万打到何老板的账户,还特意说明不收利息,不用打欠条。

在这时,何杰秋的助人之心和公益精神就已经初现端倪。

他的身边人都纷纷质疑这个做法,觉得他居然相信一个刚认识几天的陌生人,借出巨款还不打欠条,未免太轻信了。

可是他依然坚守自己的决定。之后他还特意去参观了何老板的种植园,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件影响千家万户的大善事。

于是,他又做了一个更加任性的决定,将500万用作入股资金,不用还了。何杰秋此举真是既做了善事,又多了一条挣钱的途径。

这样的豪迈、果敢和勇气,无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

何杰秋就因为他的一个善举,缅甸的野生鱼市场也就此打开,他的鱼不仅在国内广受赞誉,而且还销售到了缅甸。

收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订单。他的二次创业算是真正的成功了。

随着销售的区域越来越广,何杰秋调整了经营模式——分区销售。

在各个省份招商代理,让代理去管理各自市场的销售,这个代理必须是他信得过的人担任,他只负责品控和养殖。

几年运作下来,市场越来越稳定,稳定的合作模式,稳定的销路,优质的产品,即使价格要比其他鱼高出近一倍,在市场上依然供不应求。

自从2013年第一网鱼开始,他之前所有的付出,就有了回报,到2018年开始,鱼的产量每年能达到2000吨的产能,每年带来3000万的毛利收益。

他的渔业已经是蒸蒸日上的势头,他又开始关注更为有意义的事情,投资中缅两国共同发起的社会公益项目。

何杰秋又在这个项目陆陆续续投资,丝毫不亚于小湾区水库养鱼的投资。

接着他承包了30万亩地,用作香蕉和菠萝等经济作物的养殖基地,他还在当地修路架桥,帮助了近6000人就业,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结语

何杰秋用十几年如一的坚持,默默做着他认为正确的事情,从一条鱼不断发展他的公益事业,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担当。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们明白了人的潜能无限,也明白了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问题总能被解决,只要你不放弃。

心怀善意、砥砺前行,你终究能达到你想要的成功和结果。

1 阅读:303

元珊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