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派杨得志去朝鲜,问有啥困难,他只提了一个:朱德到我这看看

元珊看历史 2023-03-02 03:17:06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美国蓄意在朝鲜地区发动战争,刚获得和平的世界又重燃战火。此时新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党内军内对出兵朝鲜各有着不同看法,最终毛主席力排众议,立即组织以彭德怀为总司令的人民志愿军出兵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部队开拔前,中央询问各兵团主要负责同志,出兵抗美援朝如果有什么困难要求要及时提出来,其中绝大多数人都表示没问题没要求。可19兵团负责人杨得志却说:“我有一个要求,希望朱老总能来山东看看。”

出兵之际,杨得志为何要朱德亲自前往山东?朱杨两人之间又有何不同寻常关系呢?

图为朱德与杨得志

杨得志的戎马生涯

1911年1月的寒冷冬日,杨得志出生在如今湖南省株洲县的一户贫苦农民家中,恰逢时代混乱,清王朝昏庸无能。在经历了中华民国新建政权被袁世凯窃取、张勋复辟失败等一系列北洋政府滑稽可笑闹剧后,少年时期的杨得志也只断断续续上了两年私塾,11岁时就在社会上当车夫、修铁路、挖煤矿赚钱糊口。

剥削阶级的压榨和折磨并未打垮杨得志,反而让他有了更坚毅不拔、勇敢正直的品质。17岁这一年,杨得志和哥哥参加了湘南起义,加入工农革命军,同年10月,杨得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新篇章。

图为年轻时的杨得志

抗日战争时期,杨得志率领的八路军部队转战冀鲁豫边区同敌后日伪顽势力对抗,并取得赫赫战功。1939年7月开始,日伪军以“分进合击”的作战方式,对冀鲁豫地区开展3次大规模军事扫荡,按照冈村宁次的计划,此次军事扫荡要一举歼灭八路军敌后根据地,确保日本正面战场不受八路零散游击冲击。

杨得志面对新形势下日军的包围攻势,及时指挥部队跳出合围,从日军侧翼频频攻击,让敌人处心积虑的三次扫荡彻底竹篮打水。杨得志在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初期多次在支队内部开展工作宣传和讲解,并首次提出了:“进行平原游击战要积极动员组织民众,还要执行正确的战略战术,敌动我不动,敌不动我动”等创造性的战略战术,这在当时为八路军一穷二白的游击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图为八路军游击战

虽然杨得志率领部队在反扫荡战争中顺利突围,但是军事实力上的差距也让杨得志的冀鲁豫部队损失惨重,突围之后整个冀鲁豫部队伤亡过半,仅剩余3个团的有效兵力。

此时中央军委向杨得志同志征求意见:“是继续留在冀鲁豫地区坚持斗争,还是去苏北地区发展新抗日根据地。”

杨得志知道这是中央体谅他们的困难,各八路军边区抗日根据地受通讯设备和交通设备影响,大多都在分散独立作战,这对于想要对抗武器装备和军事实力都更完善和现代化的日军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杨得志心里更明白,随着国内抗日局势的日益复杂,边区抗日游击战争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冀鲁豫边区是连接华北、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的连接枢纽,战略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图为杨得志

面对中央的体谅,杨得志再一次婉言拒绝了:“冀鲁豫边区虽然穷虽然苦,但是一批又一批革命志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我不能也不会离开这片洒满烈士鲜血的土地。”

从1938年到1944年,整整6年的时间里,杨得志两下冀鲁豫,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反击进攻,冀鲁豫地区也成为了抗战时期全国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而这片土地的成立发展壮大,每一步都离不开杨得志的奉献和心血。

图左三为杨得志

抗美援朝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同志先后在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为新中国的国防和军事现代化工作继续贡献力量。

尤其是入朝作战的那三年,让杨得志对现代军事理论又有了许多不同看法,这些理论知识也间接推动了我国军事现代化、正规化。

时间回到1950年,此时正在陕西修建铁路的第十九兵团接到一封电报,电报内容很简单但是事项却万分火急:“现命令你兵团迅速向山东滋阳一带集结,等待命令。”

图为杨得志与李志民

接到命令的第十九兵团杨得志迅速同政委李志民商议,决定当天下午第十九兵团整理行装准备出发。10月底时,在接连收到中央军委的几次秘密电报后,第十九兵团共11万人全部到达北京等候命令。

杨得志和李志民两人跨进中南海的会客厅时,久候多时的朱老总迎面走来,热情的握住两个人的手,激动的热泪盈眶。确实,杨得志司令曾经是朱德元帅手下的革命小将,两个人第一次见面还是湘南起义时,那时候的杨得志还是个连枪都不会用的娃娃。

图为朱德

几句寒暄过后,朱老总开始听杨得志等人的工作汇报,从战士思想、部队情绪到指战员对入朝作战看法,朱老总事无巨细,整个谈话过程1个小时有余。

了解完第十九兵团的基本情况后,朱老总开始步入正题:“此次急调你第十九兵团,确实是因为朝鲜方面战事吃紧,先前彭老总的部队虽然在朝鲜战场取得一定效果,但也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军委慎重考虑后决定让你十九兵团入朝作战参加第二阶段战争。”

朝鲜战争

听到前线战事吃紧,杨得志和李志民也不由得心里紧张起来:“入朝作战,十九兵团随时可以出发,请党放心!现在前方是个什么局势?”

朱老总沉吟半晌说:“第九兵团因为入朝比较仓促,携带物资不多、对前方地形等环境了解不足,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你们越早入朝他们的压力就会越小。入朝作战我对你们两个还是放心的,不过在去朝鲜前看看你们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有就提出来,能解决的我一定解决,解决不了的也想办法给你俩办!”

其实对于当时许多革命将领来说,不管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朝鲜战争,他们都是不计生死和不求回报的,这次朝鲜战争去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打仗谁都知道九死一生,可仍然有数以万计的共产党战士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战斗中,这也正是一代又一代新中国解放军战士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中华民族精神所在。

朝鲜战争

不过在思忖片刻后,杨得志还是向朱德司令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要求:“困难有不少但请老总放心我们一定克服,唯一有一件事情需要您帮忙,十九兵团总部驻扎在山东,您能不能来看看战士们,给他们动员动员讲讲话。”

图为朱德鼓舞战士

11月底杨得志回到兖州后开始对入朝作战进行准备,仅仅一周之后,朱老总冒着严寒赶到了第十九兵团驻地。当时正值寒冬季节,可战士们一听到朱德总司令来了心里都热乎乎的。

虽然条件简陋,但是朱德司令就在破败的土方里和战士们一同吃一同睡,唯一不同的是,朱老总那屋没有烧煤的火炉,杨得志只能在他的屋里多生了一盆炭火。

12月19日动员会议召开前,朱德向十九兵团领导再一次了解了部队各方面的具体情况,面对杨得志等领导以天气严寒不让自己下连队看望战士的好意,朱德拍拍他的肩膀说:“我来第十九兵团,不能只看你杨得志和他李志民这么几个人吧,哈哈哈。”就这样朱老总冒着严寒对作战连队、步兵和炮兵连队进行了走访慰问。

解放军战士

动员大会开始时,许多解放军战士都凑着往前,虽然他们中不乏参加革命十多年的老兵,可绝大多数人还从来没见过朱德。见到这个场景,朱老总也不由得笑着说:“我先下台走一圈,你们认识认识我,我也认识认识大家这才好嘛。”

动员会上,朱老总的讲话稿就是自己刚刚手写的提纲,他说:“同志们,今天我代表毛主席来十九兵团是带着两项任务的,这第一就是给杨司令部署工作任务,相信你们大家都知道了。这第二就是来慰问你们的,我知道国内的仗刚打完,有些同志累了不想打了,想过安稳日子,这没有错。可现在他美帝国主义打到我们家门口了,要是朝鲜战争打败了,我们刚刚获得的和平又荡然无存,这还怎么过安稳日子,同志们你们说,这抗美援朝我们该不该去?”

战士们士气高涨

朱老总的一番话就像一颗火苗点燃了一堆干草,会场上的十九兵团战士们高喊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声声口号响彻着会场更在每个人的心中回荡,此刻雄壮的声音也让朱老总坚信十九兵团战士们绝对会不辱使命。

山东之行的意义

入朝后的第十九兵团很快作为主力部队参与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敢打敢拼的第十九兵团在朝鲜战场共歼敌4万余人,极大的挫败了美国人的锐气。

抗美援朝

可以说十九兵团战士们的出色表现离不开朱老总的战前动员,如果换一个人可能很难取得如此效果。这一方面原因是杨得志和朱德的革命情谊十分深厚,从1928年开始,杨得志就在朱德麾下南征北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杨得志与朱德的感情早已超越了一般的战友和上下级。

不管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千钧一发的战场,还是在建国后正蓄力发展的蓬勃新中国,朱杨二人亦师亦友的将帅情也在解放军内部留下一段感人的佳话。

许将军和杨将军合照

这另一方面原因就是朱德对于解放军的独特地位,有人说动员这种事情谁去都可以吧,杨得志又何必要朱老总千里迢迢的赶去?

况且从解放战争来看,朱德并没有太多露脸的战役,这也让个别人认为朱老总在党内地位持续走低。但实际上在红军部队中朱德一直有着绝对的威望和领袖地位,可以算得上许多工农红军的精神导师,更不用说他还是许多开国元帅和将军的革命领路人。

在十九兵团奔赴前线战场时军队内部也有不少不同的声音,平心而论,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再去打仗,对每个士兵来说都是残酷且不可接受的。

杨得志与十九兵团部分团员合影

当初不管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这些解放军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土生土长的国家免受灾难,让他们跟日本人、国民党蒋介石还有压榨劳苦百姓的地主老财拼命责无旁贷,但是远赴朝鲜,对解放军战士的生理和心理上有更大的要求,有些士兵不明白入朝作战的意义还会产生抵触厌战心理。

朱德的体恤慰问和战前讲话让这支部队重新找到了前进的目标和意义,他们明白只有团结一致、上下一心的团队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做思想工作的人除了朱德总司令恐怕再没有第二个合适的了。

1976年7月朱德元帅与世长辞,在武汉已经66岁的杨得志司令听闻消息后伏桌痛哭,此时距离他与朱德元帅的最后一次见面已经过去了26年。

图为朱德

以朱德元帅为代表的第一代共产党人虽然远去,但是红色基因的传承仍旧不变,中国前进的革命道路,在每一个阶段都有着每一代共产党人的独特的使命和责任。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有一批又一批像朱德、杨得志开国元勋这样的共产党人为了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勇扛旗帜、延续征程。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史料来源:

[1]解海南.杨得志一生[M].中央出版社,2011:65

[2]杨得志.横戈马上[M].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4:24

0 阅读:8

元珊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