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速度耀全球,中国鼻咽癌诊疗崛起之路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5-04-18 17:25:45

阅读提要:据世卫组织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统计,全球每年新发鼻咽癌病例超过13.3万,约46%的鼻咽癌患者都集中在了我国。长期以来,这一高发肿瘤的治疗标准由欧美主导,近十年间,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马骏带领团队,一次次改写治疗指南,确立分期标准,他们正在改写全球鼻咽癌治疗现状。

3月2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左)为患者做检查。受访者供图

(健康时报记者 王振雅)“当个体化剂量挑战传统范式,这正是改写鼻咽癌国际指南的战场。”

鼻咽癌是发生在鼻咽部的一种癌变,主要是由EB病毒感染、环境、饮食和遗传等因素引起。在我国,鼻咽癌因高发于华南地区,也被称为“广东癌”。

从1985年至今,马骏专注鼻咽癌研究已有40年。从业之初,受限于当时的诊疗水平,鼻咽癌患者生存率只有50%左右,患者的生活质量极低。“他们很多是家庭的支柱,得病对整个家庭的打击特别大。”马骏表示。

鼻咽癌患者常出现鼻咽肿物、颈部转移淋巴结和颅神经受累三组症状,表现为鼻塞、回涕带血、耳鸣、听力下降、颈部包块、头痛、面麻和复视等。目前,放疗、化疗以及免疫治疗是鼻咽癌主要治疗手段。对于局部晚期患者,单纯放疗的预后效果并不理想,通常需要联合化疗以提高疗效。

不过,治疗手段不断改进,并不意味着鼻咽癌治疗就“高枕无忧”。

鼻咽癌因解剖位置特殊,首选放射治疗,而放疗照射范围(即靶区)的精确程度是决定疗效的关键,少照会遗漏肿瘤导致复发,多照则容易造成脑损伤、听力下降等后遗症。

“目前,我们中晚期鼻咽癌的3年生存率已高达91.5%,但部分患者会受到毒副作用的困扰,有的在治疗后听力受损,需要佩戴助听器才能正常生活。”如何能在保证患者有效治疗的前提下,降低放疗的危害?鼻咽癌“增效减毒”便是马骏院士团队一直在研究的主题。

一点点地摸索放疗剂量、将临床分期细化、寻找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联合方案……今年2月20日,马骏团队在《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发表了“鼻咽癌诱导化疗后缩小体积放疗对比传统放疗”研究成果。研究证实,仅照射化疗后的肿瘤范围(较传统疗法的照射范围减少17%),并没有增加复发,却显著降低了毒副反应,包括严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降低四成、晚期严重中耳炎发生率锐减五成、口干症状改善六成。

针对鼻咽癌放疗后出现的吞咽障碍等后遗症,马骏带领团队首次创新了鼻咽癌患者内侧组咽后淋巴结区“豁免放疗”的“减毒”新技术,在确保抗癌疗效的同时,明显减少吞咽障碍,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为了防止放疗时其他部位受影响,马骏团队还建立了鼻咽癌局部侵犯的“危险地形图”,掌握了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并绘制了头颈部正常器官的保护图谱,为精准放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十年前,我们跟着欧美标准走;现在,我们制定标准。”2019年北京时间6月1日凌晨,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马骏向全世界介绍了鼻咽癌的“中国方案”:研究证实,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有效。

该研究是基于一场大型前瞻性Ⅲ期临床试验,收集了12家医院的480名鼻咽癌患者的完整数据。这项研究成果不仅获得ASCO的最佳研究殊荣,还同步刊登在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这也是中国内地学者主导的肿瘤学研究第一次在该杂志发布。

为了让患者得到更精准的治疗,2024年1月,马骏团队在《癌症细胞》提出对国际通用的第八版鼻咽癌分期系统的修订建议。

“分期越精准,治疗也就更有针对性。”该院放疗科主任医师杜晓京介绍,鼻咽癌的临床分期系统依据患者原发灶、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范围分层,用以评估肿瘤进展程度。相比于临床诊断、治疗领域的不断突破,原有的分期系统存在一定滞后性。分期细化后,鼻咽癌治疗也将更精准、更个性化。

基于近万例患者数据,团队将严重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分期升级,早期患者分期重组,新版分期系统已被国际指南采纳,纠正部分患者的错误分期,避免 了治疗的过度或不足。

“要让鼻咽癌成为历史。”这是马骏院士研究的终极目标。从20世纪80年代只有放疗设备,鼻咽癌五年生存率只有45%;到20世纪90年代直线加速器出现及影像CT应用,生存率提升到60%;再到核磁共振临床应用,生存率进一步提升到90%,对于鼻咽癌研究的未来,马骏院士充满了期待。

马骏提醒,长期居住在鼻咽癌高发地区、有肿瘤家族史、EB病毒携带者以及长期有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的人群,都是鼻咽癌的高危人群。

一旦怀疑自己或家人得了鼻咽癌,首先,需要做纤维鼻咽喉镜,观察鼻咽部情况,初步判断罹患鼻咽癌的可能性。若发现鼻咽部出现表面粗糙不平的结节样隆起,则需进一步进行颈部增强CT或颈部MRI,以观察肿瘤的生长边界及周围组织的受侵程度。怀疑患鼻咽癌者要进行鼻咽部活检明确诊断。因EB病毒与鼻咽癌存在一定联系,故还需要做血浆EB病毒DNA拷贝数的检测,作为鼻咽癌相关辅助诊断指标。

2 阅读: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