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造谣女版“陈冠希”,遭导演太太封杀?她另辟蹊径,逆天改命

翠丫看电影 2024-07-09 11:11:10

近日,演员张静初接受了一档节目的采访,并回应了疑似被“太太团”封杀这一传闻。

在节目播出之后,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曾经有一段时间,张静初接戏比较少,当被问到这是否与网络上的谣言有关时,张静初便坦率承认了。

同时她也直言,当初网络上的谣言极大地影响了她的状态。

当时她感觉特别害怕,甚至因此害怕上网。

这也导致了她对演艺圈的厌恶之情,并且还因此厌恶出名。

出于自身的决绝性格,她选择与外界做一个断崖式的切断,“那我就说啥都没有了,看它会怎样。”

可是她没有想到,这并没有导致舆论改善,反而让一些有关她的不实言论甚嚣尘上。

她主动的选择,却被外界解读为遭遇了封杀。

谈到有关“太太团”的传言,张静初甚至笑出了声:“太太团,谁是太太团?”

她表示,一开始会感觉这种说法十分可笑,相关言论多了之后会很害怕看到,再之后就感觉很受伤,让她十分难过。

其实,这并不是张静初第一次针对此事作出回应。

就在去年一月份时,张静初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视频,谈到了自己长达十几年被造黄谣和网暴的经历,以及维权成功的过程。

张静初表示,这是“一场胜利的官司,一次失败的维权”,因为造谣者并未道歉。

判决书中显示造谣者赔偿张静初三万元。张静初名誉维权案大获全胜。

视频中43岁的张静初身穿红色毛衣,画着精致的妆容出镜,说到动情处还数次哽咽。

她认为,这一过程依然是有意义的,并且希望能为有相似经历的女性带来一些勇气。

最后,张静初还呼吁大家勇敢维权。

谣言不会清者自清,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尤其是女性朋友们针对不实言论时要拿起法律来捍卫自己的荣誉,一定要勇敢维权。

唯一能让黄谣停止的就是我们的勇气,任何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此前出席一次公开活动时,张静初针对此事回应道:

“你该怎么去证明一件你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呢?你怎么站出来辩驳呢?这些污名实在太脏了,我连说都说不出口。”

仔细想来,张静初在她的人生剧本,所演绎的,恰好是野草型人设。

从“导演收割机”到“导演系在读研究生”,被黄谣缠身十几年,她仍旧埋头扎自己的根,走自己的路。

2003年初,顾长卫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孔雀》,征询女主角时启动了全国范围的公开海选。

23岁的电影圈新人张静初,凭借清纯的小白花形象和质朴纯真的演技,从2000名选拔者脱颖而出,拿到了这个名额。

随着《孔雀》在柏林电影节斩获金熊奖后的一系列大获成功,张静初也被上海影评人奖和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为当年的影后。

作为一名新人,张静初赢得堂堂正正,风风光光。

但作为一名女演员,她却吃尽了“厌女”和“污名化”的苦头。

因为性别带来的天然弱势,张静初被无数“正义路人”送上了潜规则的审判台。

这些顶着匿名发言的网友和小报,惯会在在论坛里捕风捉影,把多个没来源考据的新闻野史缝合在一起。

顺便再捏造出几个细节,用吃瓜的名义,站在占据道德高地上给女演员,编排出一些莫须有的荡妇罪名。

无聊的卑鄙网友在回帖时,还会用一句“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或者“一个巴掌拍不响”。

把自己撇的一干二净的同时,还暗搓搓的把事实往阴谋论的方向引。

用来证明自己的判断没有错:娱乐圈里男女,没有一个是清白的。

给女演员造黄谣,更是其司空见惯的路数。

而行事低调,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又火速蹿红的张静初,恰好踩中了他们的爽点,随之而来的“黄谣”也连绵不绝。

2008年,在拍摄《红河》时,张静初的摩托车翻在了悬崖边,差点就送了命。

在影片首映会上,导演章家瑞说当时自己脑子想的是“完了完了,要是出什么事我可能养她一辈子了。”

可报道一出来,却成了章家瑞要养张静初一辈子。

这种标题党你们看看有多离谱!

更夸张的是,在参演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时,张静初称赞冯小刚很会照顾演员。一转头,新闻标题就成了她和冯小刚有染。

张静初拍摄完陆川的《脱轨时代》没多久,陆川就和秦岚分手绝交。

坊间又开始盛传,这又是张静初当小三。网友还称张静初是女版“陈冠希”。

可事后秦岚作为当事人,亲自出面否认了插足传言,但遗憾的是,大众只记得前面传得热热闹闹的谣言,事后的辟谣却无人关心。

2021年,到了不惑之年的张静初,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

一味的隐忍就是主张造谣者的气焰,清者自清只会让谣言散布的更加肆无忌惮。

经过一年的举证自证,她打赢了这场官司。

纵观张静初的演员生涯,你会发现她的作品不算多,但成绩十分亮眼。她被质疑潜规则,无非也是因为事业运太强了。

但事业运之所以这么强的背后,人们忽略了一个好演员的努力和认真。

1980年,张静出生于福建永安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在山区里长大 。

13岁的时候,张静考上了福州师范艺术学校,爸爸妈妈希望这个乖巧的小女儿,将来可以做一名教师,像他们一样过着平凡安逸的日子。

1995年,毕业的张静决定去北京发展。因为毕业时年纪小,妈妈同意她再上学,但是只给她一年时间,如果考不上就回家当老师。

来到北京后,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化妆班学习,同时可以去听其它班级的课。

这一时期,张静和一个学摄影的同学合租在荊门小区的地下室。

敢离家出去闯,是因为张静的爸妈从小就对她放得开,很少跟她表露过多的疼爱。

张静念师范期间,妈妈就给她打过一次电话,说:“我给你枕头里缝了50块钱,别当10块给花了。”

1997年,张静考入中央戏剧学院97级导演系大专班。

她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上课第一天,课堂上有一个解放天性的练习,她需要模仿熊和模仿种子长大,因为完全不知道怎么模仿,最后哭着走出课堂。

后来的毕业大戏《西鹤》,张静争取到了女主角“阿通”的角色。

为了演好这一角色,她排练了两个多月,也正是这一段经历,让她知道自己也是有激情和爆发力的。

1999年,张静自中央戏剧学院毕业,最初打算考研然后当老师。

在此期间她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补习外语,一边准备考试一边“打零工”,有时接戏,有时给同学的电影当副导演,有时拍广告。

后来因为觉得原来的名字太女性化,她将自己的名字张静改为张静初。

2000年,为了给自己挣学费,张静初参演了由尹力执导,常远、刘栋等领衔主演的爱情剧《你的生命如此多情》。

她在剧中扮演“颜玉”这一角色,由此进入演艺圈。

然后,她便出演了一部部佳作。比如,《三少爷的剑》《爱情宝典》等。

2003年,张静初凭借《孔雀》拿到影视圈的敲门砖,此后先后与尔冬升、徐克等导演合作。

她在《孔雀》中扮演那个出身于普通家庭,内心却是个文艺青年,一心想要做伞兵的清纯女孩高卫红。

心比天高,命如纸薄。

孔雀的羽毛,梦想的泡沫。

她穿着蓝裙白衫,骑着自行车拖着降落伞,在风里灿烂地笑的这一幕,当年触动了多少人。

为了演好“高卫红”一角,她每天上午学语言,下午打乒乓球,晚上再回去学方言,同时加练两个小时手风琴,结果伤到尾椎。

张静初坦言,直到演完《孔雀》她才觉得找到表演的感觉,觉得自己有可能做一个好演员,才想把表演当作一个事业来做。

2005年,张静初与印小天搭档主演的爱情喜剧片《花腰新娘》上映。

在片中饰演野性难驯的花腰彝族女孩“凤美”,化身“刀马旦”,舞龙头、彝族烟盒舞等宏大场景都亲身上阵,演绎少数民族风情。

凭借该角色张静初获得第1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这一时期,张静初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样化,她自豪于自己在不同人物之间转化的表演能力。

《唐山大地震》里,她扮演童年被母亲抛弃的方登,时隔32年母女再次重逢,压抑在记忆深处的怨恨和对亲人的挂念,一瞬间压垮了她。

演《门徒》中的吸毒女时,张静初不仅饿瘦了15斤,皮包骨的状态下还整宿整宿的熬夜。

就为了拍这几场毒瘾发作的戏,脸上显出濒死的模样。

在吸毒致死那场戏里,40多只老鼠在她身上乱爬。

连刘德华和古天乐都吓得六神无主,张静初还是坚持不使用替身,咬牙完成了拍摄。

在电影《无双》里,她又是那个被心爱的男人一次又一次的利用,甘愿成为别人的替代品的傻女人。

秀清含泪点烟的画面,堪称全片高光时刻。

那个眼神,无奈,无助,失望,绝望,心灰,意冷,简直把男人无法读懂女人脆弱的内心,演绎得淋漓尽致!

最后的泪光,包含了一切。

那一刻的张静初,好美好美,演技甚至碾压双雄对决的周润发和郭富城。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这个有票房有奖项,能文艺能商业的女演员会一飞冲天时,“导演收割机”的帽子也扣到了张静初的头上。

她也如上面所说的那样,选择暂时退圈,用时间去自证清白。

在陷入舆论漩涡的几年里,张静初在自我否定和抑郁症中间浮浮沉沉。幸好,最终她勇敢的走了出来。

在热播剧《漫长的季节》的惊艳亮相,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张静初再度登场。

于是,张静初果然换了新身份,她成了内娱直播读研第一人。

这件事的起源要从去年开始说起。

去年3月,张静初被美国电影学院导演系(简称AFI)录取,正式成为一枚美国电影留子。

写作业,上学,参加讲座,拍作业,运动……张静初就此开始分享她的互联网留学生涯。

内娱女明星,40岁,在互联网,直播自己写作业。

形如枯槁,面如土色,观众纷纷表示这状态太真实了!

姐最常干的事,就是在小红书直播间里沉浸式写作业。

从早干到晚,从白写到黑,主打一个超长待机。

学生党还没起床,张静初就已经坐那开始写了,打工人已经睡下,姐还在一边挠头一边奋笔疾书呢。

直播学习十几个小时,从元气满满到面色沉重,黑眼圈和法令纹都藏不住了。

为了逼着自己学,想出直播让网友监督的办法。

要不说这姐选的赛道窄,在一众爱搞“好学生”人设的明星中她玩真的!

为节省时间蓬头垢面在镜头前背单词,吃饭背、睡前背,各种模考、刷题不间隙。

毕竟在这之前,她为了申请美国电影学院的研究生,从演员转型做导演拍戏、整理作品集、过托福考试三手抓!

听各种网友学习意见托福考了三次,卡着截止日期考到申请分数。

在四十多岁同龄人都努力不动了的年纪,她不仅考上了,还在考上后开启地域求学模式。

现在搜张静初,出来的联想词汇是“张静初为啥总写作业”。

没有花里胡哨的本子文具,一大杯茶,一点背景音乐,两个字——开干。

一写就是一老天,把大洋彼岸的大学生和打工人都看傻了。

大家本以为她是作秀考个研究生刷刷学历,开个直播玩,谁能想到人是真的在大洋彼岸当奋斗留子。

不需要什么番茄钟、白噪音、打鸡血,韩国备考的医学生都没姐勤奋,专注中国人有自己的发疯姐。

张静初已经从当年的“文艺片女神”“小章子怡”变为大家的学习搭子,“雅思人的神”。

张静初的留学经历用小说体大体可以写为三章。

第一章,极限考研。

姐几乎每一步都是踩在死线上。压线准备申请短片;26天备战托福,将将过线;四天赶工三篇论文,最后一刻才交上。

第二章,接offer,上热搜。

去年3月,姐剪好了自己DIY申请上岸的VLOG,直接登上热搜。

个人金句“停止成长才会有年龄焦虑”也一起走红。贯彻终身学习、人生不设限的她,成了内娱女明星考研上岸第一人。

第三章,开启地狱模式的留学生涯。

前两章看起来很爽文,第三章开始,味道就变了。

美国电影学院AFI在2022年在美国电影学校中排名第一,是电影人的dream school。

据张静初自己说,“如果可以熬过第一年的AFI,以后的导演生涯中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它更可怕。”

AFI第一学年每个学生需要创作3部短片。

从组队、到筹拍、开会,准备剧本、道具、找演员、场地,到正式拍摄,剪辑后期等等,一部短片至少要花上半个月的时间。

中间还要上课、写作业,张静初整个人是忙到飞起。

她经常和同学会开到晚上十二点,赶最后一分钟出学校,熬到半夜两三点改剧本。

第二天还要早起拍片,连续熬大夜加上断食,吃不上一口饭。忙的时候有四五个项目同时进行。

不管网友纷纷杂杂,姐还是坚持做自己,上课,听讲座,写作业,偶尔直播。

玩归玩,闹归闹,不拿读研开玩笑。

从“导演收割机”到美国电影学院导演系在读研究生。

张静初的故事,现在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打开了,有一种堪称“熹妃回宫”的视角。

仔细想来,张静初在她的人生剧本,所演绎的,恰好像野草一般,踩不死,打不倒,烧不尽。

一点水,一点阳光,头颅又昂起来。根还越扎越深。

不论风雨明晦,只埋头扎自己的根,走自己的路。

当然,张静初她也赶潮流加入直播带货的圈子里。

她带货的频率绝对不算频繁,一年的直播带货次数一个手都数得过来。

除了一般明星都会带的服装、美妆和食品之外,张静初最常带的货是——书。

每一本书,她都能滔滔不绝讲上五分钟,从书的内容主题到个人实践,附带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思考。

看出来了,姐是真修心了,也是真peace了。

野草一般的女子,最感染人的地方,就在于这股永不妥协、永不服输的生命力。

她们并不总是成功的代表,却永远是生机的象征。

永远拥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运。

被造黄谣、被荡妇羞辱、被暴力伤害......这一切似乎都是生而为女,难以回避的路途。

不得不说,女性确实是更有韧性、更有生命力的性别。

就如《逊色:科学对女性做错了什么》一书所言,“她天生就更适合生存”。

因为身为女性,我们通常面临更多的社会风险。

因为几百年,几千年来,我们这个性别一直生活在,一个并不怎么想要女性活下去的世界。

活下去,熬过去,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女性的天赋。

比想象中还忙还苦的留学生涯,张静初无数次想放弃,但最后都鼓励自己“既然是自己选的,就要扛下来。”

现在忙到脚不沾地的生活要比起深陷黄谣与绯闻那些年,或许要好得多。

与其在黄谣与脏水中做“话题女王”,远离舆论中心、做自己想做的事确实养心更养人。

现在的姐,完全是奋斗留子一枚,气血更胜从前。

不仅面色更红润了,对人对事态度更通透了,生命也更有厚度了。

几年前,还没上岸的张静初在采访中说:

“他们怎么就认定十年前就是我事业的巅峰期?要我说,我的巅峰还没来呢!”

当内娱还在卷身材,卷容貌,卷名气的时候,张静初已经是next level。

今天分享她只是想说,女性的力量强大到你无法想象,勇敢,专注,自律,不懈。像夏夜的闷雷,底下藏着巨大的能量。

这也能给正在内耗,或者容易内耗自己的朋友一点鼓励。

正如张静初分享的,人生就像一潭水一样,当你浮在水里的时候,怎么才能不让自己沉下去呢?

不是憋气,也不是踩水。而是不停地往前游,往前游……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