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周恩来去世后,把24件珍贵文物捐献给国家,这批文物下落如何

糊麻酱历史来咯 2024-11-14 13:02:40

76年周恩来去世后,把24件珍贵文物捐献给国家,这批文物下落如何

1976年1月8日,北京西花厅内,一位垂危的老人正在交代最后的心愿。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为国家鞠躬尽瘁的伟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竟然还在惦记着一批珍贵文物的去向。这批文物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它们的命运又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说来也怪,这批文物的故事得从2019年说起。那年,淮安周恩来纪念馆里,一位退休老干部正在参观。他突然在一个展柜前驻足良久,眼中闪烁着泪光。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当年亲自从北京六次往返,将这批文物运回淮安的工作人员之一。

这批文物可不是一般的宝贝。它们是周恩来的六伯父周嵩尧留下的遗产。说起这位周嵩尧,那可是个有意思的主儿。他生在清朝末年,赶上了大清国最后的科举考试,还中了个举人。后来又在民国初年当过官,给袁世凯和江苏督军李纯当过秘书。

要说这周嵩尧,可不是个趋炎附势的主。他看不惯官场那些龌龊事,干脆辞了官,回家捣鼓起了古董收藏。这老爷子的眼光可不是盖的,收的都是些稀罕玩意儿汉代钱币、宋朝字画,林林总总几十件,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话说回来,这批文物是怎么到周恩来手里的呢?原来,1953年周嵩尧临终前,把这些宝贝全都留给了他的侄儿周恩来。可周恩来是什么人?那可是出了名的两袖清风。他想,这些宝贝与其留在自己手里,不如交给国家,让更多人欣赏。

但是,周恩来的这个愿望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1972年,74岁的周恩来查出了膀胱癌。换作常人,肯定吓得不轻。可周总理是什么人?顶着病魔照样埋头干活,一点儿不含糊。直到1974年6月1日,他才不得不住进了北京305医院。

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周恩来想起了这批文物。他握着妻子邓颖超的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替我将这批文物全都交给国家,让故宫博物院全权处理。”

谁成想,这一交代,居然引发了一段近20年的周折。按理说,总理都发话了,故宫博物院应该赶紧把这些宝贝收入囊中,好好保管才是。可他们既没有把文物登记入库,也没有正式接收,就这么撂在一边,当成临时寄存的东西。

这一寄存,就是将近20年!要不是1995年原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孙觉去淮安参观周恩来纪念馆,这事儿可能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孙觉主动提出,如果周恩来纪念馆有意收藏,他可以帮忙联系办理这件事。

这下可把周恩来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给乐坏了。他们前前后后跑了六趟北京,就为了把这批文物弄回淮安。你想啊,北京到淮安得多远?那时候可没有高铁,光是来回就得耗上好几天。这帮同志也是拼了,为了周总理的遗愿,为了让家乡人民也能一睹这批珍贵文物的风采,他们愣是不辞辛苦,一次次往返于京淮之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成功地将这20类24件珍贵文物从故宫“解救”出来,带回了淮安。这批文物里有一幅清朝初年王云画的山水图册,可有来头了。当年抗美援朝的时候,周嵩尧想把它卖了换钱支援志愿军买飞机大炮。虽然最后没能如愿,但这份爱国情怀,够让人敬佩的。

如今,这批文物终于安家在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供人们参观瞻仰。有人说,这批文物的曲折经历,恰似周恩来一生的缩影无私奉献,却又几经波折;最终落得圆满,却已是物是人非。不过,周总理的精神和胸怀,却永远留在了人民心中,成为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