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代文明原地打转、“不思进取”,因为中华民族太能“忍”?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2022-07-20 20:03:47

看过华特·迪士尼出品的《狮子王》的小伙伴,应该会对里面的故事情节记忆犹新:野心家刀疤设计将原狮子王木法沙害死,并驱逐了木法沙的儿子辛巴。辛巴没办法只得逃离“荣耀之地”,逃跑到了另一个世界,结识了新朋友狐獴丁满和疣猪彭彭,开始了及时行乐。后来,成年后的辛巴遇到了母狮娜娜,娜娜对辛巴讲述了“荣耀之地”的遭遇,恳求辛巴能够担负起责任,重新回到“荣耀之地”夺回王位。

这里,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娜娜久别重逢辛巴之后,除了开始的激动寒暄之后,娜娜出口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没有食物,没有水,貌似这些食物和水,理应得由辛巴供给。

同样的场景在《辛德勒名单》中也出现过:纳粹倒台之后,原本被辛德勒救出的1100个犹太人重获自由。他们终于可以走出昏暗的厂房,成群结队坐在了阳光普照的大地上,尽情享受着自由、温暖的空气。这时候一位苏联军官走了过来,声称代表盟军宣布他们解放了。

这个时候,坐在地上的犹太人并没有说出让人期盼的感激话语:感谢红军、感谢盟军救了我们,更没有激动地跪地叩拜,而是很淡定很理直气壮地开口提要求了:我们需要食物,我们需要水。

对拯救之恩只字不提,索取生活物资来理直气壮,似乎他们只是盟军和纳粹之间争斗的临时演员,到谢幕时,该领片酬了。

这应该就是西方文明的奇特之处:我个人的一切开销,的公务员来买单。

弄清楚了这一点后,再来看现如今西方世界“娇生惯养”的民众,就更容易理解了:当民众的生活资料达不到他们期望的要求,他们就会破坏商店、毁坏公共财产,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在这种“将索取当成理所当然”的文化熏陶下,很显然政府是不被民众信赖的,因此才会在《肖申克救赎》中看到:大魔头警长在讲述他继承遗产会被政府缴纳遗产税时,非常气愤地蹦出一句话:华府那帮混蛋!当政府财政支出不足,希望民众能够降低生活标准,忍耐些时,马克龙政府与黄背心的紧张对峙就是后果,如果政府不给,那就焚烧垃圾桶、车辆、露天咖啡座……

所以西方政府在面对“娇生惯养”、只知索取的民众,只能无下限地迎合他们的需要。但是正如《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中阐述的那样:我们生活的这个时空本质上属于固化时空,而固体是有形有边界的,故而地球上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为了满足民众无下限的“贪婪之心”,政府只好开始了全世界的掠夺之旅,这才有了早期的葡萄牙、西班牙的大航海时代,以及步其后尘的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堂而皇之戴上了强盗的面具,在全世界疯狂抢掠财富。

由此可见,西方国家开启“大航海时代”,去全世界范围内掠夺,也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更不是他们不顾及海外掠夺吃相太难看,影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利实施,而是国内老百姓“娇生惯养”,索取物资理直气壮,他们为了迎合老百姓的生活需求,政府只得组织“大航海”。

与西方文明截然相反的是,我泱泱大中华自古以来倡导自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很显然,大自然是险恶的,生活是艰苦的,因此我们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才能战胜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要乞求有谁能出手相助,只能一切靠自己。在这种文化引领下,再配合愚公移山、夸父追日这一类教材反复宣教,中华民族“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吃苦思维最终形成了。

那《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中所说的资源有限该怎么办?别急,自律很快在孔子的倡导下成为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铁律。资源有限、条件艰难不要矫情、不要抱怨,再咬咬牙坚持就是了。

复合式小洋楼住不了,破茅草屋总能安个身吧;绫罗绸缎穿不起,粗布麻衣穿起来又有什么关系?《雍正王朝》中老百姓忙乎了一整天,种了一田的好稻穗,结果自己只满足能有碗稀饭喝……随着自律、节俭文化的不断升级,锦衣玉食竟成了“反派”,让人看了不禁唏嘘:穿这么漂亮,吃饭这么讲究,这是道德败坏的体现。

也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太能“忍”了,因此与西方文明相比,整个中华文明史总给人一种错觉:原地打转、不思进取,虽然封建社会历经时间很长,但中华大地的君主总的来说都是龟缩在中原版图中,既不出国,也不访问,更不想了解外面世界的发展情况。

至于大航海时代,虽然在中华历史上也曾有过,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亲率明朝的天子之师,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但是郑和下西洋与西方的大航海时代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是外出掠夺他国财富,目的是为了迎合本国百姓的高消费生活;而郑和下西洋却是“抢夺”本国百姓的生活资料,目的是为了彰显天朝的富足强大,用以树立海外国家对天朝的敬仰之情。

一出一进,一进一出,天壤之别。西方国家在不停地海外掠夺中,积累了大量财富。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方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福利高了,就可以实行每周不超八小时、总计不超四天的工作时间,多余时间可以让老百姓自由支配,你想躺平也行,你想在舞厅里蹦迪没人管,你想搞科研木问题,你想探险没人拦着……

而我们中华民族,由于财富不断往外洒了出去,并且在近代被西方国家以“坚船利炮”砸开之后,靠着中华老百姓辛辛苦苦几千年积攒的财富瞬间流失一空,据初步统计:近代70余年间,中华民族流失的白银多达1000亿两……虽说100年后,中华民族靠着十分能“忍”、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重新站了起来,但综合国力还十分落后,所以几千年都忍耐过来的中华老百姓,咱还得“撸起袖子加油干”哪,一切娱乐活动说停就得停。

综上,西方民众“娇生惯养”,索取物资理直气壮,政府为了满足民众高消费生活,只好“大航海”全世界去掠夺,而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刻在骨髓里的自律、节俭基因,遇到困难“忍”字当头,再加上古代帝王好大喜功,喜好将财富洒下海外,导致原本并不富足的中华老百姓只能继续强撑下去,发挥起了啃树皮、吃草根也能活下去的精神风貌,因此中华文明没必要穷则思变,只是原地打转、“不思进取”,因为中华民族太能“忍”。

另外我们对比中西方发展状况也会发现一点:中华老祖宗提出的“得民心者的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似非常有理,中华老祖宗也强调这是唯一治国方略,但现实很是打脸,因为西方国家近代全世界掠夺,按理说名声臭到家了,却没有出现招致全世界抵制的预期现象,反倒非洲的圭亚那省被法国“奴役”得都不想走;

而我泱泱大中华自古便以贤者、明君自居,注重德行,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但结局却是白眼狼养了不少,平天下更是遥遥无期,所以说治国安邦理念,并不存在唯一。

1 阅读:153
评论列表
  • 2022-10-23 22:01

    清粉们一直说清朝大,这是不错,但面积大不等于国家强,为什么清朝被面积远小于己的列强轮流揍?连以前的藩属国倭国都可以把自己按在地上摩擦。这不就是清朝弱的最好的例子吗?为什么在清朝之前的朝代中国都排在世界前列,而到了清朝反倒排到了世界的末流了呢?这能说是进步吗?当然了,跟古代时期来比还是进步的,人口增加了生产力发展了嘛,这是事实。但是如果横向一比较,就会发现清朝实际上是一种倒退状态,因为世界都在飞速发展,而清朝却在龟速发展。两相比较,清朝不就是倒退吗? 难道是清朝是运气不好吗?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并不但是清朝一家啊,整个世界都在经受了变局,为什么西方经历变局之后变成了工业化强国,而清朝经历变局之后变成了半殖民地呢?你自己不发展当然会落后,怪谁呢?还不得怪你自己吗?落后就要挨打是真理。 清朝的例子告诉我们,要发展要自强才是对的,否则就会受人欺辱。

  • 2022-08-06 11:15

    有道理

  • 2022-07-21 06:24

    的确如此。唯一的优点挡灾能力强。人都是好逸恶劳。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让其他民族吃苦耐劳,不享受,切,所以中华文明也只能是独有。到其他地方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