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外人员与编制人员在一起工作,却无法享受同样的待遇,自然会有落差感。这种落差是由法律法规决定的,不由单位来决定。这样也能刺激编外人员,努力考编制。而且在很多单位,编外人员除了在工资待遇、晋升发展上有所不同之外,其他待遇单位也能尽可能让其享受,同事间相处得也不错,不会带有明显的歧视。
我所在的单位就是一个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身份还是比较复杂的,有机关公务员,也有事业编制人员,同时也有不少编外人员,编外人员当中又有劳务派遣人员以及国企借调人员。单位的工作氛围还是不错的,无论是有编制的人员还是编外人员,在工作上基本上都是同等对待,合理的福利待遇也能够一视同仁,但有无编制也决定了很多事情上无法做到一样,这同样会让编外人员产生落差。这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工资待遇不一样。另外人员和编制人员的工资待遇核算方式完全不一样,这也使得他们之间有着工资的差距。一般来说,编制人员的工资待遇要比编外人员好很多,但个别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无论是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人员,其工资待遇都是由国家法律法规决定的,根据其职务、职级、职称等因素来确定,工资待遇在所有工作人员当中处于中上水平。编外人员却不一样。其中,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待遇就要低许多,目前基本上都是三四千元的标准,比编制人员要差许多,各种保险和公积金等,也是按照比较低的标准缴纳,比不得编制人员。编外人员当中,国企借调人员的工资待遇可能要稍微高一些,个别可能要高过编制人员,但后劲不足。
第二、发展前景不一样。编制人员的发展道路是畅通的。公务员可以晋升职务或者职级,都可以提高各种待遇。事业编制人员可以选择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每个岗位同样都有晋升的空间。虽然根据所在单位级别的大小,编制人员也有晋升的天花板,但总有晋升的希望。另外,编制人员即使不晋升职务、职级等,也能通过晋升级别档次来提高工资待遇。但编外人员却几乎没有晋升的可能。比如劳务派遣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本来从事的就是临时性辅助性的工作,即使干得再好,单位也无法提升其职务。工资待遇虽然可以提高,但很不规律,完全取决于单位的态度。国企借调人员,长期不在原单位工作,提拔的可能性也极小。
第三、其他福利待遇不同。比如体检,编制人员每年都会安排体检,根据职务职称的级别,有不同的体检标准。而编外人员却不一定每年都会安排体检,完全取决于编外人员的合同签订单位。又比如工会活动福利等,编制人员都有工会经费,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也可以在重要节日时发放慰问福利。但编外人员不参加单位的工会,也没有相应的工会经费,一般也不能享受单位的工会福利。
正因为编制人员和编外人员有着这些主要的区别,这也促使着编外人员努力去考编制,以便自己能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单位有上10名编外人员,他们几乎都不会错过每年的公务员考试或者其他的事业单位考试,陆续都有个别人员能够考到体制内,但还有不少人没能考上,继续留在单位工作,在单位时间最长的编外人员已经有10来年了。
其实,很多机关事业单位,都在尽量弥补编制人员和编外人员之间的差距,我们单位更是如此。编外人员在工作上基本上与编制人员没有太大区别,在工作当中产生的各种费用也和编制人员一样报销。编外人员,同样可以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会议、活动。甚至使用编制人员的工会经费,给大家购买运动服。至少在我们单位,编外人员并没有受到歧视。只是由法律法规决定的事情,无法去更改,比如不可能任命一个编外人员担任单位的领导职务。
综上所述,编外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整天和编制人员在一起,肯定会有一些落差感,这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编外人员没有编制,就决定了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也无法与编制人员相比较,有些福利待遇也无法享受。但单位一般都会尽量弥补这种差距,让编外人员在其他方面能够享受与编制人员一样的待遇。编外人员并不受歧视,也同样能够与其他人友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