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及军统,大家心里头通常会想到那些特工搞破坏、干暗杀的事儿。
他们没人性,用的手段既狠毒又五花八门,真是让人气得不行。好多爱国的好人和共产党员,都让军统给害死了,比如黄显声、杨虎城,还有江竹筠(江姐)这些人。
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位,是戴笠手下最狠的那个顶尖杀手。
这家伙是从黄埔军校第五期出来的,在军统里算是个老手了,专门干杀人的活儿,简直就是个“冷血杀手”。
他是个“大功臣”,对蒋介石和他的直接上司戴笠那是忠心耿耿,没错,就是这个给军统立了不少“大功”的杀手,最后竟然被枪毙了。
那这个凶手到底是谁呢?他都干了些啥坏事?
【“军统四大金刚”之一——赵理君】
1943年10月的某一天,洛阳城里的一所中学校门口挤得满满当当,都是来看热闹的人群。没过多久,四辆大卡车轰隆隆地开了进来,上面坐满了宪兵,紧跟着还有一辆闪着警灯的警车,它们一齐停在了操场的正中间。
车门哗啦一开,俩男的,脚上套着镣铐,摇摇晃晃地迈了出来。他们的眼珠子滴溜溜转,在那些端着真家伙的宪兵和警察身上来回看。瞅见这阵仗,俩犯人身子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
赵理君、曹银屏这两个罪犯,根据他们所犯的罪行,现在正式宣布,你们俩被判死刑,马上就得执行!你俩还有啥想说的不?
“啥?竟然是死刑?”
赵理君脸一下子白了,眼睛睁得老大,满是不敢相信。但审判官啥也没说,就那么直直地看着他。
赵理君的心中充满了茫然,他曾那样勤勉地服务于党国,如今却落得如此田地。他仿佛瞬间失去了所有的力气和光彩,眼神黯淡,整个人就像被抽空了空气的气球一般,瘫软无力。
赵理君,他是黄埔军校第五期的学员,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索命阎罗”。他是戴笠麾下的四大狠角色之一,手上沾满了不少革命者的血,十足是个冷酷无情的“杀人狂”。
1933年6月那会儿,上海的老百姓都记得,整个城里头感觉阴沉沉的,怪吓人的。路上呢,时不时就冒出些戴着高帽子、鼻梁上架着眼镜的奇怪人物。
一提到军统局,普通人心里头就犯怵,哪敢随便去碰。我们小老百姓呢,平时买完菜啊啥的必需品,就赶紧回家,街上都不敢多待,就怕一不小心惹上啥乱子。
这天一早,一辆黑色的别克车开到了法租界里的一栋房子前头,车里头坐的是戴笠手下得力的人,赵理君。
这次任务,他就是想去干掉那个有名的爱国学者杨杏佛。军统的人早就盯上杨杏佛的家了,周围布满了特工,枪也都架好了,就等着杨杏佛一露面,立马就动手。
杨杏佛在早些时候帮过不少共产党的人,他写了很多鼓励大家前进的文章,并且非常支持国共联手,一起对抗日本。
他做的这些事情,明显碰到了蒋介石的敏感点,让他变成了军统局重点关照的对象,就像是眼里揉不得的沙子,肉里扎不进的刺。
原本打算17号动手的暗杀,结果因为法国巡逻车来了,只好先放一放。等警车一走,又赶上巡捕换岗,这一通忙活,最好的机会就这么没了。
没办法,赵理君只能把计划挪到第二天。第二天一早,杨杏佛的轿车刚从家里慢慢开出来,那些早就躲在附近的特务们就立马动手了。
杨杏佛心里明白,今天自己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了,于是他赶紧把儿子紧紧搂在怀里保护起来。结果,杨杏佛和那个司机最后还是被乱枪打死了。
赵理君一看任务搞定了,就喊大家上车走人。可就在这时,有个刺客动作慢了点,没赶上车。
他大声喊着赵理君,那会儿,法国巡捕的脚步声正一点点靠近。赵理君这种人,怎会为了个小角色就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只见他猛踩油门,黑色轿车嗖的一下就离开了那地方。
动手之前,所有参与的人都下定了决心,要是事儿没办好,那就豁出去了。万一被抓了,他们打算直接了断自己。
说起来简单,可真到了要命的关头,啥誓言都得抛到脑后,这名刺客同样没能例外。
为了阻止他泄露更多情报,戴笠下了狠心,派人悄悄动手,用毒药结束了他的性命。这次暗杀行动搞定后,赵理君就成了戴笠眼前的红人。
【杀人不眨眼的“行动魔王”】
史量才担任过《申报》的头儿,就是总经理啦。他掌舵那会儿,《申报》可没被国民党拿去当传声筒,没变成他们控制舆论的小帮手。
报纸里头,一篇篇文章写得犀利,直戳社会痛点,还大声呼吁民主。就连国民党那股子狠劲儿,围攻红军的坏事,也都给毫不留情地抖了出来,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国内外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纷纷,严厉批评。
蒋介石早些时候就对《申报》那些“不对劲”的报道心存芥蒂,想要把它给封了。现在,《申报》更是“火上浇油”,把国民党的那些坏事全都抖了出来。
碰到一个敢跟他较劲的人,蒋介石哪会放过?所以,他又派了赵理君去干那暗杀的事儿。
杨杏佛被害的事儿还没过去多久呢,史量才这人可不笨,他心里头对蒋介石那些狠招儿早就有了提防。所以呀,他赶紧给加强了身边的安保,这样一来,那些特务们短期内也没辙了,没法轻易动手。
看来没别的招了,只能碰碰运气了。谁承想,赵理君还真就把机会给撞上了。有这么一天,赵理君收到消息,说史量才打算去杭州休养身体。
赵理君肯定不会错过这个大好时机,他提前在史量才必须经过的路上设下了埋伏。等史量才的车一靠近,赵理君立刻下命令,史量才的车轮胎立马就被扎破了。
在那枪林弹雨里,史量才和他儿子赶紧分开逃。史咏赓这小伙子腿脚利索,没多久就把追他的特务给甩了。
不过史量才就没那么走运了,他倒在了乱枪射击中。事情闹大后,蒋介石为了安抚老百姓的情绪,开始上演他的“公关大戏”。
他亲自去安慰了失去亲人的家属,同时又宣布了一个悬赏捉拿凶手的公告,说奖金很高。但这些举动啊,其实就是做做样子给人看的,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啥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
日本为了紧紧管住中国,搞了个“让中国人管中国人”的法子,他们到处找一位“有声望”的人来建南京那个由他们控制的政府。
挑来挑去,他们最后定了唐绍仪。这家伙以前当过民国内阁总理,还去过美国留学。回来以后,他继续担任重要职务。在日本人看来,他的名声和影响力,那绝对是顶尖儿的,最合适不过。
日本那边为了跟唐绍仪拉上关系,没少派人去跟他见面、谈合作,但唐绍仪到底是怎么想的,外面的人就不清楚了。
盯着唐绍仪的是军统的密探周伟龙,这家伙心急火燎地想在戴笠跟前露一手,好捞点奖赏。
所以,他老是逼着下面的人,让他们想办法弄点唐绍仪的消息。这里面有个军统的特工,叫谢志馨,巧了,他还跟唐绍仪沾点亲。
周伟龙老往谢志馨那儿跑,想从他那儿套点情报。刚开始,谢志馨还能挤出点零碎的消息给周伟龙。但话说回来,谢志馨又不是唐绍仪的家里人,对唐绍仪的私生活根本不了解多少。
周伟龙一直追着谢志馨问个不停,谢志馨没办法,只好随便凑了些信息交差。到了周伟龙向上级汇报的时候,他又故意把事情说得更严重,夸大了好多。
戴笠听完心里犯嘀咕,觉得唐绍仪怕是已经站到日本人那边去了。所以,他吩咐赵理君去把唐绍仪给解决了。
唐绍仪过世的消息一传开,大家都震惊了,纷纷把猜疑的焦点对准了军统和蒋介石。
这时候,赵理君早就把任务搞定,溜之大吉了。这场暗杀事件引起的风波,又一次没了下文,就这么算了。
【自食恶果,被蒋介石下令处决】
1941年,一帮穿着像商人的人在商丘城外的一个检查站被守卫给喊住了:“嘿!你们往哪儿去?干啥的呢?”
“战区联合部队的人,现在有任务要出门,赶紧挪个位!”
走在前面发话的那位,是军统的曹银屏,他此刻一脸的不高兴,话一说完,就头也不回地大步往前走了。
没想到又被保安给拦住了,直接就要翻他们的包检查。
说来也怪,洛阳这一带,毒品走私挺嚣张,而且常常扯上国民党军统的人,可大伙儿心里头虽然恼火,却也只能憋着不敢说。
但这回,他们撞枪口上了,撞上了行署专员韦孝儒的地盘。这位专员是个铁面无私、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他才不管走私毒品的是什么来头,一律抓起来,货物也一并没收,绝不手软。
一开始,曹银屏并没太在意,心想这次可能跟以前一样,不过是走走过场,稍微准备一下就能搞定。
他压根儿没想过,对方查出来之后,二话不说就掏枪把他们给围了个水泄不通。曹银屏一看这架势,心里咯噔一下,这下可摊上大事了。
立马换上一副讨好的表情,说:“哥几个,行行好,给我们一次机会吧。要是捞到了好处,咱们一块儿分,那多痛快啊!”
保安人员根本不买账,直接硬邦邦地说:“别啰嗦了,赶紧跟我们走!”话音未落,他们就押着人朝专区政府那边走去了。
曹银屏一看事情闹大了,押送路上瞅准时机,撒腿就跑,一回到地方,立马就跟头儿赵理君汇报了情况。
赵理君二话不说,立马给韦孝儒写了封信,想靠自己的地位逼他就范。但韦孝儒根本不买他的账,把那些抓到的人全给处决了。
韦孝儒到底是个啥来头?他家里头那可是做大买卖的,富得流油。他们家族在河南那块地方相当有名望,很早之前,就搭上了CC系的船。
他对军统特别反感,平时那些军统的人就爱依仗权势欺负人,老是跟各种势力闹矛盾,韦孝儒早就对军统这些特工不顺眼了。
赵理君因为“战绩辉煌”,深得戴笠的信任,他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到了洛阳上任后,他压根儿就没把地方上的关系放在眼里。
他觉得,韦孝儒这么个不起眼的地方小官,竟然也敢对他动手,这简直就是明摆着挑衅他,赵理君当然不会善罢甘休。
后来瞅准时机,把韦孝儒给牢牢绑住带出了城。大家伙儿拿棍子把他打晕,直接丢进了一口枯井里,给活埋了。
赵理君没料到韦孝儒有那么大的能量,韦孝儒遭绑架的事一传开,河南当地的很多人都被惹火了,大家都吵着要狠狠惩罚绑匪。
对蒋介石而言,洛阳那可是个关键地方,要是这事儿闹大了没收住,前线那边肯定得受影响。所以他使足了劲儿,派人好好查查清楚。那时候的他,压根儿没想到凶手会是赵理君。
另一边,戴笠心里也没谱,他一直琢磨着这事儿会不会是中共那边搞的鬼。可经过一番折腾,查来带去,最后竟然发现自己的手下赵理君才是那个关键人物。
最终,赵理君被抓了起来。有了戴笠的照顾,他在监狱里的日子还算舒坦,心里琢磨着这事儿估计很快就会不了了之。
然而,他聪明过头栽了跟头,觉得自己是党国的大功臣,就派人给蒋介石拍了一封电报。
在电报里头,他把自己干的那些“大事”,就是怎样除掉杨杏佛、史量才、唐绍仪这些人的经过,都一股脑儿地告诉了蒋介石。
他压根没想到,那封详细描述蒋介石不利情况的电报,竟然被不小心透露了出去,一下子传得满城风雨。蒋介石知道后,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就连戴笠也束手无策,没法挽回局面。
【结语】
枪响之后,赵理君和曹银屏的罪恶生涯画上了句号。赵理君一直到死,心里头还犯嘀咕,不明白自己咋就走到了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