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要求英国“孤立中方”, 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直接拒绝,并且声称主张要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美方背后到底打着什么算盘?英财相又具体说了些什么?
据多家媒体报道,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不久后将前往美国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春季会议,届时她将与美国政府官员就贸易协议进行会谈。在里夫斯动身前,有消息人士透露,美方可能会向英国施压,要求“孤立中方”。但里夫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已经进行了明确拒绝,并主张要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不应设置新的障碍。

有专家分析称,从国际关系层面来看,美国长期以来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对华遏制阵线,拉拢盟友对中国进行孤立与围堵。然而,这种做法本质上是美国为维护自身霸权地位的自私行径,罔顾各国的实际利益与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英国作为传统西方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其自身的立场与利益诉求。里夫斯此番拒绝美方要求,表明英国不愿盲目跟随美国的对华遏制战略,而是希望基于自身国家利益,独立自主地制定外交与经济政策。这一态度反映出国际政治格局正逐渐发生变化,美国的盟友不再对其言听计从,各国更加注重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以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经济利益方面,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英国与中国在贸易、投资、金融等诸多领域存在广泛且深入的合作。中国庞大的市场为英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英国的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等优势产业也在中国市场拥有巨大潜力。若英国听从美方要求孤立中国,无疑将对英国自身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据相关数据显示,英国与中国在多个产业领域的合作每年为英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一旦切断合作,英国众多企业将失去重要的市场份额,相关就业岗位也将受到影响。里夫斯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强调与中国深化合作的重要性,这是基于英国经济长远发展的理性判断。

从英国自身发展战略角度分析,英国脱欧后,正积极寻求在全球贸易体系中重新定位,拓展新的贸易伙伴与合作领域。中国积极倡导的 “一带一路” 倡议等合作模式,为英国提供了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分享发展红利的新机遇。与中国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有助于英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提升其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相比之下,美国近年来推行的 “美国优先” 政策,不仅对中国发起贸易摩擦,也对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友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加征关税等,损害了英国的经济利益。在这种背景下,英国选择与中国加强合作,也是对冲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的有效手段。
里夫斯的这一表态,对未来中英关系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一方面,它为中英两国在现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奠定了良好基础。双方可以在绿色能源、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另一方面,英国作为西方七国集团(G7)重要成员,其态度转变可能对其他国家产生示范效应,促使更多国家重新审视对华政策,客观理性看待与中国的合作关系,为中国营造更为有利的国际合作环境。

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拒绝美方 “孤立中方” 要求并主张加强与中国合作,是基于国际关系现实、经济利益考量以及自身发展战略的明智抉择。这一表态不仅为中英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也为全球经济合作与国际关系多元化发展注入了积极动力,值得国际社会密切关注与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