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时,石破茂政府拿到了想要的东西,一个月后,石破茂开始露出真面目,公开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而中方早已有言在先。石破茂到底拿到了什么想要的?石破茂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又究竟怎么回事?
众所周知,今年3月份的时候,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应邀访问日本,并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一起举行了第六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在此次对话过程中,中日双方共同达成了多达20项合作共识,并且中方还承诺,在日本核污水检测结果没有异常前提下,就日本水产品输华问题开展相关磋商。可以说,石破茂政府终于从中方这里拿到了想要的。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月后,石破茂开始露出真面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就在日前,在日方所谓的“春季例行大祭”上,石破茂以“内阁总理大臣石破茂”的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名为“真榊”的盆栽祭品。要知道,去年10月份的时候,石破茂就曾有过此举,当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曾明确表示称,“们敦促日方正视并反省侵略历史,在靖国神社等历史问题上谨言慎行,彻底同军国主义切割,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实际行动取信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有专家分析称,外交,本应是国家间以诚相待、共谋发展的桥梁,可石破茂政府却在中日关系上上演着令人不齿的 “双面戏法”。在 3 月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日本积极与中国达成 20 项合作共识,竭力争取水产品输华的机会,展现出一副渴望友好合作、谋求经济利益的姿态。然而,仅仅一个月后,石破茂就公然以 “内阁总理大臣” 的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将虚伪的面具彻底撕下。

靖国神社,这座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场所,早已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历史的象征,是亚洲受害国家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石破茂的这一行为,本质上是对历史正义的亵渎,是对被侵略国家人民感情的公然践踏。他用行动表明,日本政府并未真正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也没有将反省侵略历史视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前提。
日本这种 “一边求合作,一边伤感情” 的做法,背后折射出其矛盾的外交策略与扭曲的价值观。在经济利益面前,日本试图通过与中国合作获取发展红利,推动自身经济复苏;但在历史认知问题上,却始终抱着错误的态度,企图美化侵略历史,满足国内右翼势力的政治诉求。这种分裂的行径,不仅破坏了中日关系改善的良好氛围,更让中日之间刚刚建立起来的信任基础摇摇欲坠。

对中国而言,日本的这种行为无疑是一记警钟。在与日本的交往中,中国始终秉持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推动两国关系健康发展。但日本的所作所为表明,仅靠经济合作难以彻底改变其对历史的错误认知。中国必须保持清醒和坚定,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与日本交往,绝不能因一时的合作利益而忽视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危险倾向。
从地区稳定的角度来看,日本的 “双面戏法” 也给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一个不能正确认识历史的国家,很难真正承担起维护地区和平的责任。日本若继续在历史问题上执迷不悟,未来中日关系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都将面临更多阻碍。唯有日本彻底摒弃错误的历史观,真诚地与周边国家相向而行,才能为地区的和平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否则,其所谓的 “合作” 终将成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