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卿大夫和周王室争夺土地,周景王因无力征讨便派詹桓伯问责

史海撷英 2024-12-06 21:07:32

拔本塞源,也作拔本塞原,意思是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多用于坏事。成语出自春秋左丘明的《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周朝时期,周天子分封诸侯统御天下,而周天子之所以能够凌驾诸侯之上,所凭借的便是武力震慑、宗法约束和天赋神权,然而随着西周的灭亡,周天子的统治权威却已经丧失殆尽。

武力方面,西周末年以来周天子武力急速衰微,先是周昭王讨伐楚国却“丧六师于汉”,到周厉王时,周天子更是在出动西六师和殷八师的情况下,也无法击败反叛的鄂国;宗法方面,由于周孝王夺取王位和周平王强夺正统,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乐观念遭到严重破坏,曲沃代翼、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小宗取代大宗事件频频上演;天赋神权方面,随着诸子百家的兴起,周天子“受命于天”的绝对权威也被冲击得支离破碎。

由于武力丧失、国势衰弱,宗法制度和天赋神权约束丧失,周天子的权威从西周中期开始便一步步走向了衰亡,周平王东迁之初,周天子虽然仍保留有相当可观的王畿,但失去了敬畏之心的诸侯们,却已经开始凭借武力或明或暗地掠夺周天子的土地。

周平王赏赐给了郑国虎牢以东的土地,周惠王赐给了虢国酒泉,周襄王则将温、原、阳樊、赞茅等地赐给了晋国。到了后来,强大的诸侯更是公然对周王畿展开蚕食,其中晋国在攻灭陆浑之戎后,便趁机将伊洛、三涂山等黄河以南土地据为己有。

持续衰弱的周天子虽然名为天下共主,但早已失去了统御天下的资本,以致后来就连诸侯国的卿大夫也频频因为与周王畿的百姓因争夺土地而发生冲突。

周景王十二年(前533年),晋国的阎嘉和周朝的甘地人因争夺田地而大打出手,发展到最后,晋国的梁丙、张趯更是直接率兵进攻颍地。

周天子自知无法从武力上战胜对方,只好派詹桓伯前往晋国交涉。詹桓伯抵达晋国后,责备晋平公说,“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迩封之有?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废队是为,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先王居梼杌于四裔,以御螭魅,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伯父惠公归自秦,而诱以来,使逼我诸姬,入我郊甸,则戎焉取之。戎有中国,谁之咎也?”

晋平公

说到这里,詹桓伯凝视着晋平公,见晋平公被自己的一番话说得无言以对,詹桓伯继续说道:“后稷封殖天下,今戎制之,不亦难乎?伯父图之!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詹桓伯这番话的意思是,周王室从夏朝开始创立基业,直到商朝末期夺取天下,周天子分封天下,原本是为了让诸侯国拱卫周王室。周天子本是诸侯列国的本源,如今晋国非但没有履行职责,反而侵夺周王畿,这就是在“拔本塞原”,如果本源消失了,诸侯国又该何去何从呢?

詹桓伯从晋国返回后,晋国果然撤军而回,至于是因为晋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是因为晋平公身体欠佳(晋平公于次年薨逝),就不得而知了。

2 阅读: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