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剩19头!还是在农民家中发现,2024年专家首次成功克隆

万象硬核 2025-02-08 10:54:28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1 年,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中,普查人员在青藏高原重新发现了一种数量极其稀少的牛。

青藏高原这个地方咱们都知道,这里生态环境脆弱,氧气也十分稀薄,可以说能在这里生活的动物还真是不多。

所以能在这里和当地的农民朝夕相处的动物,还真是挑不出来几种。

但这种牛的养殖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 ,是西藏黄牛的一个小型地方原始品种。

在过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高原地区的农牧民们过着相对自给自足的生活。

他们依靠着本地的黄牛、牦牛以及偶尔出现的瘤牛,让这些牛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杂交,逐渐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稀有牛种---樟木牛。

这种自然杂交的方式,没有人为的过多干预,使得樟木牛在千百年的时间里,慢慢适应了高原独特的环境,包括高寒、低氧、强辐射的气候条件,以及粗放的饲养方式。

而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樟木牛仍然能够保持比较好的出肉率和产奶率。

这样的牛对于当地的老百姓来说不仅是一种非常好的资源,对于研究学者来说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那么如此优质的牛为什么会消失呢?

——【·差点消失的牛·】——

樟木牛数量的急剧减少,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从养殖方式来看,樟木牛长期处于农牧户自繁自养的状态,近亲繁殖的问题难以避免。

而且,由于农牧户缺乏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术,对于樟木牛的繁殖管理也较为粗放,这进一步影响了樟木牛的繁殖效率和质量。

而在2015年的时候,尼泊尔发生了一场8.1级地震,这场地震使得樟木镇也跟着遭了殃。

因为樟木镇和尼泊尔之间就隔着一条河而已。

于是全镇不得不易地搬迁,而樟木牛也随之被转移到了日喀则的其他地方。

然而,暂时落脚的这些地方的海拔更高,气候更加干燥,与樟木牛原本生活的高山峡谷高湿环境截然不同。

樟木牛没办法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开始大量死亡,种群数量也因此开始锐减。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外来牛种的引入也对樟木牛的生存造成了冲击。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为了能让大多数人都能吃上肉,我国从欧洲引进了西门塔尔等牛种。

这些外来牛种就像是生长在温室里的“优等生”,它们长得快、长得大,两年左右即可出栏,体重最高可达1000公斤。

相比之下,樟木牛得花更多的时间才能长成,成年体重最高只有约600公斤。

同样都是得花力气,养殖户发现每头牛的收益差距可达4000 元左右。

这使得养殖户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外来牛种,对樟木牛的养殖意愿变得越来越低下。

毕竟,对于养殖户来说,能多赚点钱补贴家用才是真的。

在这样的市场导向下,樟木牛的养殖规模逐渐缩小,数量也越来越少。

于是这个曾经在高原上自由驰骋的独特牛种,在普查之后只剩下19头了,且全部集中在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樟木镇帮村的农牧民家中。

为了能保护好樟木牛,从2022年开始,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启动了一系列抢救性保护行动。

在活体保护方面,相关部门在樟木牛的原产地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樟木镇帮村,划定了专门的保种区域,成立了由 5 户农民组成的樟木牛专业合作社,明确了保护主体。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樟木牛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减少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应激反应,还能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加强对樟木牛的饲养管理和繁育工作。

专业人员会定期为农牧民提供养殖技术培训,传授科学的饲养方法、疫病防控知识以及繁殖管理技巧等。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对樟木牛进行了体细胞保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几进西藏,在樟木牛身上小心翼翼地采集了指甲盖大小的皮肤组织。

这些珍贵的组织样本在 4℃低温保存后,迅速被送往位于北京的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

在那里,科研人员成功建立1头樟木牛种公牛和3头母牛共4个个体的220份体细胞资源。

这些体细胞资源就像是樟木牛的“生命种子”,为未来的克隆和品种恢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众多保护措施中,克隆技术无疑是最具科技含量和挑战性的一项,但也是非常有希望的一个方向。

科研人员首先采集樟木牛的耳组织,然后放入含有特定培养液的培养皿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细胞逐渐贴壁生长,形成了一层薄薄的细胞层。

当细胞生长到一定密度时,科研人员会使用特殊的酶将细胞从培养皿壁上分离下来,然后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进行传代培养,就这样,一个稳定的樟木牛成纤维细胞系建立起来了。

然后他们会将樟木牛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取出,然后植入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

注入细胞核后,科研人员还需要通过电脉冲等方法,激活这个重组细胞,使其开始像正常受精卵一样进行分裂和发育,逐渐形成克隆胚胎。

当克隆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就需要将其移植到代孕母牛的子宫中,让它在代孕母牛的体内继续生长发育。

在移植前,他们会对代孕母牛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预处理,确保其身体条件适合胚胎着床和发育。

然后,科研人员使用特殊的移植器具,将克隆胚胎小心地植入到代孕母牛的子宫内。

然后经过漫长的足月妊娠,终于再2024年,好消息传来!母牛成功生下了几只健康的幼崽!

这些克隆牛的诞生,标志着樟木牛的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樟木牛种群的恢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它们就像是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将肩负起延续樟木牛种群的重任。

参考:

金台资讯《世界首例!西藏濒危牛在重庆克隆成功》2024-1-30

0 阅读:1

万象硬核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