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西宝鸡发现约20条,专家曾花18年追踪,中国特有物种

万象硬核 2025-02-08 10:55:24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2 年,陕西省水产总站科考队在宝鸡市太白县展开了一场意义重大的监测行动。

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监测会带来一个令人十分激动的发现——约20条川陕哲罗鲑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要知道,之前连着好几年人们也进行过这样的调查,那时人们发现的川陕哲罗鲑的身影总是极为罕见,数量稀少不说,个头也很小。

而这一次,大家不仅找到了将近20条川陕哲罗鲑,个头最大的哪个体重更是达到了约 5斤,而且这可算是数量最多的一次。

川陕哲罗鲑作为一种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的物种,它们的出现,就是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好证明。

而且这玩意的保护级别还是1级,因为它不仅数量少,还是一种史前生物,很稀罕。

相关的研究人员为了能够保护它,甚至能花十几年的时间去寻找它们的踪迹并且研究人工繁殖。

史前生物的生存技能都是相当强悍的,那么川陕哲罗鲑为什么数量这么少呢?

—【·10年如一日的追鱼人·】—

在众多为川陕哲罗鲑的保护与研究默默付出的科研工作者中,李华的故事格外令人动容。

2006年,年轻的李华怀揣着对水产养殖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探索欲,开始寻找稀有的川陕哲罗鲑。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追踪,就是18年。

刚开始的那几年,李华和他的同事们数次沿着之前川陕哲罗鲑生活的大渡河逆流而上,亲自下河捕捞,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角落。

他们向附近捕鱼的渔民打听,仔细翻看捞上来的每一网鱼,李华甚至笑称自己都快成了一个地道的渔民。

然而,无论他们如何努力,都没能见到这种稀罕的鱼类。

就这样转眼间3年的时间就过去了,2009年,李华和同事们居然开始能前前后后找到一些被渔民们不小心捞上来的活蹦乱跳的川陕哲罗鲑。

但这些鱼都不算很大,也就勉强在1斤以内。

李华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和团队几乎走遍了大渡河的两岸,但也没有找到它们在什么地方繁殖。

但有一个地方始终让他心心念念,那就是他第一次见到川陕哲罗鲑的那个村子上游十公里的地方。

那个地方之前根本就没人去过,就连信号估计都没有。

但这是难得的希望,所以2016 年开春,李华和同事们还是进入了这个地方考察。

这里的环境极其恶劣,海拔大概3500多米,营地旁边就是雪线,很是寒冷。

但幸运的是,辛苦也没白费,他们这一次真的找到了一条雄性和两条雌性川陕哲罗鲑成年鱼,它们很健康,也具备繁殖能力。

于是一行人就在旁边搭建了一处临时“产房”,取得了第一批受精卵。

将这些后代带回实验室之后,李华和同事们精心照顾,最后,这些鱼在人工条件下成功产卵,而且这些卵孵化出来的幼鱼也存活了下来。

这意味着人工繁殖川陕哲罗鲑有了希望。

后面一众研究人员又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研究,8年之后,终于实现了川陕哲罗鲑的全人工繁殖。

这意味着珍贵的川陕哲罗鲑离濒危灭绝又远了一些。

那么川陕哲罗鲑究竟为什么数量这么少呢?

—【·罕见的古董鱼·】—

川陕哲罗鲑是个老古董,是第四纪冰川的幸存者,也是青藏高原地区唯一的鲑科鱼类。

川陕哲罗鲑还有个名字叫做“水中猛虎”。

它的外形独特,体型修长,成年之后能长到40厘米到70厘米,体重能长到七八十斤,最大者体长可达2米左右。

不过它“水中猛虎”的名字倒是跟体型关系不大,它的口腔内,上、下颌均排列着尖锐的利齿,这些牙齿呈锥形,末端锋利,其锋利程度甚至超过了虎牙。

所以叫它“水中猛虎”也是合情合理的。

川陕哲罗鲑幼年的时候比较喜欢吃水生昆虫,有的时候也会吃小鱼和两栖动物。

而当它们长大成年后,就开始以各种鱼类为主要食物,像裂腹鱼、高原鳅、鮡科鱼类等,都是它的盘中餐。

在捕食时,它会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感知能力,不动声色地靠近猎物,然后突然攻击,用它那锋利的牙齿迅速咬住猎物,使其无法逃脱。

曾经,川陕哲罗鲑分布范围还算是比较广的,长江上游的各大水系中都有,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等都有。

然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它的种群数量却急剧减少,分布范围也大幅萎缩,成为了濒危物种。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在野生状态下,川陕哲罗鲑雌性数量太少了,雄性数量多, 能繁殖幼鱼的雌性数量就比不上其他鱼。

而且雌性一次性生产的鱼卵数量少,它对产卵环境的要求还极为严格。

就算是好不容易等到幼鱼出生,这些后代的成活率也非常低。

而且除了自身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更是给川陕哲罗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所以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川陕哲罗鲑就不怎么会出现在人们眼前了,就算是专门去找,也难得一见。

也幸好有李华这样的追鱼人存在,川陕哲罗鲑才能燃起种族延续的希望。

参考:

科普时报《川陕哲罗鲑:“水中猛虎”正归来》2022-10-13

中国科普网《留住 “水中猛虎” 指日可待——长江里的珍稀濒危物种(七)》2022-10-4

封面新闻《追鱼人李华:“他们都以为我开了个玩笑”|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4-5-22

0 阅读:6

万象硬核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