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村里的五保户老人走了。村干部就来我家,邀请我爸去当“总管”。但是我妈却不太同意,一来是爸爸的年纪大了,都已经快70岁了,而当总管是非常累人的,几天时间都是不能好好休息的。
二来是这些年我爸在村里红白喜事当总管,也常会遭到一些人的意见,这个活真的不好干。更主要的一点,就是我爸近期身体也不太好,一直都在咳嗽。
所以就建议村干部去找一些年轻一点的人来当总管,何况以后这些也是需要年轻人来做的。
但是村干部说,现在村里的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个啊,而且很多的年轻人根本就不懂这个规矩。如果我爸不去当这个总管,就真的没人来干了。
想着“死者为大”的原则,我爸还是答应了,但是也就因为这几天的辛苦操劳,人瘦了一大圈不说,最后嗓子也哑了,不得不带他去镇上的医院打了几天的点滴才恢复过来。
在农村,红白喜事是家家户户的大事,而在这些重要的时刻,总有一个关键人物——红白喜事的总管。
曾经,“总管”是农村备受尊敬的人物,他们以丰富的经验和出色的组织能力,让一场场喜事热闹喜庆、丧事庄重肃穆。
然而,如今却鲜有人愿意担任这个角色,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这里小编也就身边的一些事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众口难调,是总管面临的首要难题。
一场红白喜事,参与的人众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主家希望一切尽善尽美,体现对宾客的尊重和对逝者的缅怀;
亲朋们则带着各自的期望,对仪式的流程、酒席的安排等都有不同的看法;村民们也在一旁审视着,稍有不如意便可能议论纷纷。
总管就像走在钢丝上的人,需要小心翼翼地平衡各方的需求,稍有偏差便可能引发不满。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总管如何努力,也很难让所有人都满意,这种压力让人望而却步。
第二,容易得罪人。
农村红白喜事的总管,其实是没有什么实权的人,但是却要安排众多的村民干不同的活,而有的活轻松,有的活辛苦,在安排活的时候,就容易得罪人的。
尤其是在丧事当中,主家处于悲痛之中,将一切事务委托给总管。总管此时权力虽大,但责任更重。
他们既要对得起主家的信任,又要考虑亲朋的感受,还要照顾各位来帮忙村民。
因此在处理一些敏感事务时,难免会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从而引发矛盾。比如在安排座位、分配任务等方面,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他人的不满。
即使总管的出发点是为了整个事情的顺利进行,但在他人眼中,却可能被误解为偏袒或不公。这种情况下,总管往往受了委屈也只能自我消化,这让很多人对这个角色敬而远之。
再者,担任总管非常累,身体累,心里更累。
从筹备阶段开始,总管就要操心各种细节,联系人员、采购物资、安排场地等。到了正式举办的时候,更是一刻也不能放松,要时刻关注着各个环节的进展,处理突发情况。
一场喜事或丧事下来,总管往往疲惫不堪。特别是丧事,好些地方都是连着好几天,至少是3天,还是白天黑夜连轴转的,这样总管就没有休息的时间。
而且,这种累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担心事情办不好会被人指责。
即使尽心尽力地把事情办得圆满,也可能因为一些小瑕疵而被人挑剔。这种出力不讨好的感觉,让很多人对总管这个角色心生畏惧。
此外,总管是义务帮忙,没有回报的。
有些人以为,总管是一个“肥缺”,能捞到不少好处,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总管是免费帮忙,是没有什么报酬的。在农村,红白喜事总管通常都是出于邻里之情、亲戚之谊来帮忙的。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得不到任何物质上的回报。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变得越来越宝贵。很多人觉得,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一件没有回报的事情,不如把时间用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上。
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更注重个人的发展和利益,对于义务帮忙的事情往往缺乏热情。
正如之前和村里的老人们聊天,说起总管这个话题时,老人们总结说“红白喜事总管,最难干也最不容易干好,既要让主家满意,又要让亲朋满意,还要让村民满意,多方周全,行事一刻不得马虎,甚至受了委屈也只能自我消化,眼看老一辈人老去,年轻人多数不愿胜任“总管”,以后的红白喜事真不知道会如何发展......”
那么,随着老一辈总管的老去,农村的红白喜事又该如何发展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解决之道。
首先,主家和宾客们应该更加理解和尊重总管的付出,减少不必要的挑剔和指责。在事情结束后,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表达对总管的感谢,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其次,村里可以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组织,制定一些规范和流程,让总管在办事时有据可依,减少矛盾的产生。
同时,可以通过轮流担任总管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减轻个人的压力。
最后,政府和社会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引导,比如组织相关的培训,提高总管的业务水平;或者给予一些适当的奖励,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农村红白喜事的组织工作中来。
总之,农村红白喜事总管的困境是现实存在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让这个重要的角色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