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3月28日上午,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隆重开幕。主席演讲环节,APASL 2025学术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受邀做了题为“肝脏疾病中的精准外科治疗”的主旨演讲,并接受了《国际肝病》深度专访。董院士详细阐述了其团队开发的全国首个精准肝脏外科决策多模态智能体“IDEAL”,展示了其在提高手术精准性、安全性和微创性方面的显著优势,为患者带来最大化的健康获益。同时,还强调了数字科技在未来精准外科手术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其将在病情评估、临床决策、外科规划和数据管理等多个方面全面赋能,推动肝胆外科领域的创新发展。
点击上方链接查看原文及采访视频
《国际肝病》
您在大会主旨演讲中提到的精准肝脏外科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显著优势。结合您团队新近开发的全国首个精准肝脏外科决策多模态智能体“IDEAL”,请您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帮助医生实现精准肝脏外科手术的?

董家鸿院士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与商汤科技强强联合,共同研发了一款针对复杂肝胆疾病的智能体——“IDEAL(Intelligent Decision-making Enhanced Advanced Liver-surgery)”。该智能体依托大模型的强大算力和先进算法,深入挖掘复杂肝胆病例的高维数据集,这一数据集涵盖了临床组学、影像组学、病理组学及生命组学等多维度的高维数据。
“IDEAL”智能体利用其卓越的数据处理能力,对这些复杂肝胆病例数据集进行深度解析。同时,借助大模型的复杂推理和深度决策能力,“IDEAL”能够构建出每个病例的肝脏数字孪生模型,为医生提供直观、精准的肝脏结构分析。
更为先进的是,“IDEAL”智能体能够遵循精准外科的范式和“3M”(即最大限度保留、最小创伤、精细管理)法则进行智能化决策。它的决策能力超越了传统医生的智力极限,能够更加精准地制定临床决策。通过对肝脏复杂结构、脉管系统与病灶之间立体关系的精确定量分析,“IDEAL”能够设计出既能够彻底清除病灶,又能够充分保护剩余肝脏、控制创伤侵袭的最优化外科解决方案。
这一创新性的智能体提高了肝胆疾病手术治疗的精准性,实现了安全、高效、微创的多目标优化,为患者带来了最大化的健康获益。它的出现,标志着肝胆疾病治疗领域迈入了智能化的新纪元。
《国际肝病》
您认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未来的精准肝脏外科手术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些技术如何推动肝胆外科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董家鸿院士
总体来说,数字科技在外科实践的全流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在“五个关键环节”和“四个维度”上全面赋能。这“五个环节”包括病情评估、临床决策、外科规划、手术作业以及数据管理;而“四个维度”则涵盖了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决策和智能操作。
在精准外科领域,我们尤为强调通过可视化、可量化、可控化的关键技术,来实现病灶清除、脏器保护和损伤控制这三大要素的最佳平衡。这一平衡的实现,是确保手术安全、高效、微创的关键,也是患者获得最大化健康获益的保障。
智能科技的赋能,为医生们带来了超越人体极限的“超能力”。它不仅能够提升医生的体能和智能,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医生实现更精准的决策和手术干预。通过智能科技的辅助,医生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病情、制定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操作,并在术后进行有效的数据管理。这一系列流程的优化,都旨在让患者获得最大化的健康获益。
综上所述,数字科技与精准外科的结合,为肝脏疾病的外科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它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康复体验。未来,随着智能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肝脏疾病的精准外科治疗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