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市昆仑湖公园夏日风景如画。
阿巴拜科日摄
和田团城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市中心。近年来,当地分批推进老城改造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将团城打造为传统与现代交融、商贸与旅游相得益彰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图为游客在和田市团城游览。
和田地委宣传部供图
2020年于田万方机场正式通航、2022年和若铁路开通运营、2022年民丰至洛浦一级公路正式通车运营……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告别了“不通火车”“不通高速”“没有机场”的历史,为兴边富民、民族团结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交通线路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幸福路”。
如今的和田乡村,到处是笔直的道路、整齐的房屋、现代化的企业工厂,各族群众过上了更舒心幸福的生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和田地区在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有哪些生动实践?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报道。
搭建各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多年来,和田地区积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抓好文化润疆,抓实民族团结,把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使用作为基础工程,通过大力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如今在和田地区,大部分少数民族农牧民可以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简单交流。
为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和田地区在农村投入5000万元建成国通语教学联动教学系统,开发“畅通国通”“国科服务”2款手机APP,创建“趣味闯关、同声翻译、视频课堂”等8个模块,每日发布学习内容,开展线上测试;筹资60万元“量身定制”40万册实用教材,推行“3个30分钟”教学法(即30分钟中心教室视频直播授课,30分钟分课堂辅导老师组织学员强化阅读和情景模拟会话训练,30分钟测试学员掌握情况),采取“中心课堂集中教+智能平台自主练+积分兑换激励促”等线上线下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农牧民想说、敢说、会说。
同时,和田地区通过实施“千名群众国通语学习明星”竞赛活动,深化“小手拉大手·同讲普通话”活动,努力推动形成家校社联动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新格局。
近年来,和田地区还在“融”字上下功夫,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具象为建筑符号、服饰符号、饮食符号等,与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文旅基础设施提升、精品文艺节目创作有机结合,融入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通过视觉营造、活动体验、实地感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群众生活点滴。
新疆和田学院所有教学楼均融入了京派建筑风格,一些乡村及皮山县工业园区的房屋透露着徽派建筑的古典韵味;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的帮助下,设计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的校服,并在全地区推广;通过精彩丰富的交流演出活动,让当地学生群众领略到太极拳、黄梅戏、京剧、变脸等艺术的独特魅力……一系列以文化促认同的积极举措,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提供更多
就近就地就业机会
近年来,和田地区坚持把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和民心工程,逐渐闯出了一条具有和田特色的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持续就业的新路子、好路子。
和田地区通过鼓励外出就业、吸引企业进驻、支持本地企业发展、举办就业招聘会等方式持续推进转移就业。“就业后的群众腰包鼓了、自信心强了、笑容多了,现在群众比就业、比争优的氛围更加浓厚了。”和田地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举杰表示。
与此同时,产业援疆进一步壮大了和田地区的经营主体,助力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市、天津市、安徽省坚持把助力受援地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推动对口支援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先后发动各类国企、央企、援疆省市企业来到和田投资兴业,帮助建成8个工业园区,有效推动了和田地区产业发展和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其中,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探索“三高三新”组团式产业援疆新模式,开展“云招商、云推介、云洽谈、云签约”活动,成立纺织服装、农产品精深加工、数据标注等招商专班,推动北京首汽集团、北京铜牛集团等企业落地和田。
天津市援疆指挥部通过举办招商会、推介会等方式,先后引进鸿星尔克、神华生物、津垦奥群等20多家企业落地和田,统筹推动“和田优品”区域品牌搭建、产品认定、营销推广等各项工作落实,助力和田纺织服装、畜禽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
安徽援疆指挥部围绕“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帮助皮山县建成数字产业园区、鞋服产业园区,引进海螺型材、皖疆汽车、新疆徽岳记、洽洽集团等大型企业,解决上万人次就业。
厚植高质量发展
绿色底色
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近年来,和田地区全力推进山上矿区、山下园区两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各县市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一批批重大项目相继完工、投产。
在园区建设方面,和田地区已建成自治区级工业园区6个,依托各级园区,初步形成以纺织服装、鞋业、袜业、电子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绿色矿业、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昆冈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色金属产业园)已列入自治区重大项目清单,一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已完工,二期配套项目正有序推进,昆仑蓝钻锂业10万吨/年碳酸锂项目投产,日昇新能源5万吨/年碳酸锂项目、昆仑锌业67万吨/年铅锌冶炼项目如期点火;民丰县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色金属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临时用水、用电以及道路建设已全部完成。
在山上矿区建设方面,西昆仑矿区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和田县大红柳滩年产稀有金属矿300万吨采选工程、和田县火烧云铅锌矿采矿工程等项目持续有序推进,绿色矿业成为和田地区工业经济的新引擎和增长点。
此外,和田地区加强能源设施建设,为地区发展提供能源支撑,如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其中,和田地区在建市场化光伏发电设施380万千瓦,预计今年底将全面建成投用;2024年开工建设光伏治沙项目360万千瓦,今年计划开工建设31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和100万千瓦的储能项目。
在电网方面,和田地区先后投产750千伏莎车—和田、莎车—和田Ⅱ回、和田变电站增容扩建工程,实现了750千伏电网从无到有的跨越,持续延伸补强各级电网,有力保障了和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和能源资源开发;先后解决和田县喀什塔什乡黑山、尼萨2个村、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1个村的供电问题,保证让每一个村都通电,实现光伏行政村大电网再延伸;实施2488项配套电网工程,满足42.5万户“煤改电”用户采暖用电需求,解决农村居民冬季采暖用煤保障和安全问题,改善了农牧民人居环境,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认同感。
■中国城市报记者 胡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