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心
编辑|娱叔
名字,这个要伴随人一生的“符号”。
家长们都希望能给孩子取一个既有美好寓意又能寄托期望的名字。
不知从何时起,“伪复姓”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
但这些看似“洋气”的名字,却让学生在学校里“抬不起头”。
“伪复姓”的兴起说起来“复姓”在我国有着悠远流长的历史。
我们熟知的有“欧阳”“东郭”“东方”“令狐”“南宫”“司马”等。
这些复姓,有的由封邑而来,有的由居地而来,有的由传承而来。
相传在周朝时,有个名叫魏颗的人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他的后人遂以“令狐”为姓。
“司马”“欧阳”姓氏是从世世代代传承而来。
“南宫”“南门”等复姓则是由居住地名称所得。
而在当今社会,年轻父母们对于孩子的名字愈发讲究,追求独特与个性化。
于是,一股“伪复姓”的取名潮流悄然兴起,成为了取名字的新方式。
所谓“伪复姓”,就是把父母双方的姓氏结合起来组成四字姓名。
譬如,父姓陈,母姓刘,孩子叫“陈刘俊逸”;
母姓倪,父姓罗,孩子则叫“倪罗飘雪”。
在某些幼儿园班级里,“伪复姓”孩子的数量甚至达到了班级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已然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那么“伪复姓”是如何兴起的呢?
(1)承载美好寓意对于许多家长而言,孩子的名字是两人爱情的结晶,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
“伪复姓”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将双方姓氏融入其中,寓意着夫妻恩爱、家庭和谐。
像“程门立雪”这个名字,是因为孩子出生在冬日,雪花纷飞,父母希望孩子如雪花般纯洁美好,又包含着对孩子长大后谦逊礼貌的期许。
而“倪罗飘雪”这个名字也包含着同样的寓意。
每个“伪复姓”名字的背后,都蕴藏着家长们深深的爱意与殷切的期望,盼着孩子带着这份爱茁壮成长。
(2)降低重名概率随着人口增长,重名现象愈发普遍,有时也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像前几年流行的“诗涵”“诗雨”“梓涵”“子轩”“梦瑶”等名字,在班级里是一抓一大把。
为了区分同样的名字,甚至在班级里以“大诗涵”“小诗涵”来区分。
并且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21年,我国叫“诗涵”的人数就已高达 15万。
在校园、在职场,像“王伟”“张伟”这些名字更是充斥在你我的身边。
重名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也会使人陷入尴尬境地。
而家长为孩子取名时,为了避免这种重名现象,“伪复姓”便成了破解难题的“良方”。
像“秦秦子衿”“陆焰之瞳”等四字名字可以使人一眼便注意到孩子,也大大减少了重名的概率。
(3)追求独特个性在这个彰显个性的时代,家长们都希望自家孩子能脱颖而出。
传统的单姓、双字名太过常见,走在校园里,喊一声 “子涵”“子轩”,能有好几个孩子同时回头。
为了避免孩子的名字泯然众人,家长们将目光投向了 “伪复姓”,力求为孩子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标识。
于是就有了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仿佛只是为了“复姓”的名字。
比如:“谢天谢地”“王者荣耀”“兰博基尼”“刘小灵童”“岳爱迪笙”等,让人无法理解取这些名字的初衷是什么。
这种追求独特的心理,让“伪复姓”名字成为了家长们展现个性的舞台。
仿佛孩子带着这个特别的名字,就能开启别样精彩的人生。
学生的“抬不起头”之痛家长们觉得“伪复姓”寓意好、独特、又能防止重名。
但殊不知这样的名字有时也会给孩子带来“烦恼”。
(1)书写的烦恼对孩子来说,名字书写的便捷性至关重要。
而“伪复姓”名字笔画繁多也就罢了,有的还结构复杂。
像“倪罗飘雪”“周莫美越”“虞宁静暄”“施哲浩南”等名字。
本就是复姓笔画繁多,再加上字体结构复杂,对于尤其是刚入校门的孩子来说写名字都是一大挑战。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就写字较慢,还比别人多写了一到两个结构复杂的字。
孩子在书写时,小手费力地握着笔,一笔一划艰难地勾勒着。
他们可能会因为名字的长度而感到挫败,不仅容易滋生焦虑情绪甚至还会对写字产生排斥。
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在面临考试时,别的同学都开始答题了,他还在为写名字而奋斗。
答题速度就会比别人慢一大截,可能就会导致考试时间结束了答题还未完成。
如果遇到限时看图写话,刚开了个头,就因写名字占用太多时间,作文常常仓促收尾,也会间接影响孩子对学习的热情。
(2)谐音与调侃带有奇怪谐音或拼凑感太强的名字,极易成为同学们调侃的对象。
像“刘小龄童”“顾得猫宁”“岳爱迪笙”“兰博基尼”这种名字不用想都会变成同学之间调侃的对象。
那么小的孩子面对这种情况只能又气又急,却无力反驳,只能红着眼眶默默忍受,给小小的心灵带来创伤。
不知父母知道后会不会后悔当时欠缺考虑的决定。
(3)社交的尴尬有的名字太过另类,也会使孩子在社交时面临尴尬的境地。
尤其在新入学时,孩子介绍说“我叫杜子腾”“我叫刘小儿童”。
这些名字一说出口,同学们一阵哄笑,孩子瞬间面红耳赤,后面的话也哽在喉咙。
集体活动分组时,大家对名字“怪异”的同学也会投来异样的目光,不愿与其一组。
孩子感觉被孤立,越发抗拒社交,课间总是独自坐在角落,内心渴望融入又害怕被拒绝。
长此以往,孩子更容易形成“内向自卑”的性格,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
取名的智慧之道名字,绝非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呼。
它宛如一颗种子,在孩子成长的岁月里深深扎根。
对其心理、性格、社交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从小经受着名字的“困扰”。
在长大之后,自己有了决策之力时便义无反顾选择“改名”。
所以名字对一个人有着深远的意义。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为孩子取名呢?
(1)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家长们在为孩子取名时,可以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元素。
一方面,可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宝库,从诗词古籍、家族传承中汲取灵感,选取富有文化底蕴的字词。
另一方面,关注现代审美趋势,不要随波逐流,运用简洁、音韵优美的组合,使名字既经典又新颖。
譬如“李墨轩”,“墨” 字蕴含书香气息,源自文人墨客的风雅,“轩” 字则具现代简约之美,二者相得益彰。
彰显孩子文雅气质的同时,又通俗易懂简单好写。
还有像“苏叶知秋”,既包含父母姓氏,又取自 “一叶知秋” 的典故。
让孩子在成长中感受文化熏陶,领悟成语其中含义的同时又能朗朗上口。
利用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古籍,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重名的几率,一方面又能充满文化韵味。
(2)注重实用性名字是孩子每天都需要书写、并与人交流的符号,“实用”至关重要。
要避免使用笔画繁杂、结构怪异的生僻字,防止孩子陷入书写困境。
远离谐音歧义,要从根本上不给他人调侃之机。
另外要确保读音顺口,平仄协调,无论自我介绍还是他人呼唤,都能朗朗上口。
如 “张乐然”,笔画简洁,读音清脆悦耳,寓意快乐安宁。
对于孩子来说书写轻松,又能自信大方地展现自我。
(3)考虑名字的五行属性现如今的年轻家长在给孩子取名字时,“五行属性”也是必不可少需要考虑到的一个点。
五行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流传至今,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也能用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所以部分家长会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判断其五行喜忌。
避免使用忌用字,也可以发现孩子缺什么便在名字中加什么。
如“命里缺水”就会在名字中加上一个以“三点水”为部首的字。
如“命里缺木”,则会在名字中加上包含有“木”的字体。
家长们不论是何种方式,都只是为了给孩子起一个寓意好、好听、不重名、又有文化底蕴的名字。
名字将伴随孩子的一生,所以取名字是一个慎之又慎的决定。
结语:名字是孩子每天都要书写、与人交流的符号,“实用”至关重要。
家长们不要被“花里胡哨”“晦涩难懂”“拗口”的名字蒙蔽了双眼。
寓意健康快乐,叫起来郎朗上口,孩子书写轻松就不失为一个“好名字”。
部分参考资料:
人民资讯|父姓+母姓的“伪复姓”成起名时尚 个性?拗口?你咋看?
网易新闻|梓轩、子涵已过时,“伪复姓”开始兴起:家长觉得潮,实则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