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她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两个儿子,自己既当婆婆又当丈母娘,只用了四十年,就把他们家从原来的不到10人发展成了现在200多人的大家庭。
然而就是这看似离谱的操作,非但没有引来邻居们的非议和讨论,还被央视评选为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她就是新疆伟大的妈妈——阿尼帕阿力马洪。
那么她是如何一步步将自己家庭扩大的呢?又是因为什么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
早年生活与艰难抉择
1939年,阿尼帕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命运的捉弄让她从小就饱尝艰辛。
蒙古国的动荡局势迫使她随家人迁回新疆,在青河县的一个小村庄安家落户。
1963年,24岁的阿尼帕与丈夫阿比包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然而,这个新组建的家庭却面临着重重困境。
阿尼帕与前夫育有3个女儿,而阿比包与前妻也育有4个孩子。
婚后,他们又陆续生育了4个孩子。11个孩子的抚养重任,压在了这个新家庭的肩上。
更糟糕的是,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阿比包在县公安局微薄的收入,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
收养孤儿,伟大母爱
1963年冬天,命运的考验再次降临。
邻居亚合甫夫妇因病相继离世,留下三个年幼的孩子——托乎提、托乎提的姐姐和弟弟,无人照顾。
面对这三个失去双亲的孩子,阿尼帕夫妇陷入了深深的挣扎。
“家里已经够穷了,再多三个孩子,日子怎么过啊?”阿比包忧心忡忡。
阿尼帕沉默不语,她看着那三个孤苦无依的孩子,心中涌起无限怜爱。
“孩子们太可怜了,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挨饿受冻。”阿尼帕坚定地说。
就这样,阿尼帕夫妇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这三个孩子接回家中抚养。
回忆起当年被领养的场景,如今已年过六旬的托乎提老人依然记忆犹新:
“那年冬天特别冷,我和哥哥的脚都冻伤了。阿尼帕妈妈就像天使一样出现在我们面前,把我们领回家,给我们饭吃,给我们温暖。”
然而,阿尼帕的爱心之路才刚刚开始。
不久之后,她在路上遇到了一个11岁的小姑娘——小淑珍。
小淑珍父母双亡,无家可归,生活的艰难和长期营养不良,更是让小淑珍的身体每况愈下。
她那原本乌黑浓密的头发变得干枯稀疏,上面爬满了虱子。由于长期缺乏清洁和治疗,她的头上和身上长满了癞疮,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村里的孩子们看到小淑珍,都像看到瘟神一样,避之唯恐不及,甚至还会向她扔牛粪。
就在她即将失去活下去的希望时,阿尼帕毫不犹豫地将她带回了家。
她无视小淑珍满头流脓的癞疮,每天为她洗头按摩头皮,并坚持带她去医院治疗。
两个月后,小淑珍终于长出了浓密的黑发。
“我给你当女儿行不行?”小淑珍满怀期待地问。
“行呀,为什么不行啊?”阿尼帕毫不犹豫地回答。
小淑珍愣住了,她没想到阿尼帕家里已经有那么多孩子,竟然还愿意收养自己。
“只要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阿尼帕坚定地说。
后来,小淑珍又将自己两个流落在外的哥哥和一个妹妹带到了阿尼帕家中,阿尼帕夫妇同样欣然接受了他们。
再后来,他们又收养了汉族孤儿金海三兄妹。
至此,加上他们自己生育的9个孩子,这个不到3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最高峰时竟然养育着19个孩子。
相濡以沫,共克时艰
抚养19个孩子,谈何容易?
为了能让孩子们吃饱饭,阿比包每天下班后还要去砖厂打土块、卖苦力。
阿尼帕则每天要做一大锅饭,蒸一大锅馍馍,才能勉强让孩子们吃个半饱。
但食物仍然不够,他们不得不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温饱问题。
阿尼帕常常带着孩子们去挖野菜、拾麦粒,甚至捡骨头,用来熬汤或做菜。
为了增加收入,阿尼帕除了在家种地,还利用空闲时间在屠宰场给人洗羊下水。
即使冬天零下四十度的气温,即使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夜里十一二点才能回家,即使一天工钱也就一块两毛钱,她也从未休息过一天。
尽管生活艰难,夫妻二人始终相濡以沫,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超越血缘的母爱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阿尼帕对领养孩子的关爱甚至多于自己的亲生孩子。
“自己的娃娃有自己的爹妈,那几个娃娃什么也没有了。”阿尼帕这样解释。
在她的影响下,孩子们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兄弟姐妹情谊。
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隔阂。
每个周末,阿尼帕都会亲自下厨,做一桌丰盛的饭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每逢节日,她还会组织各种家庭活动,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在年复一年的操劳中,阿尼帕夫妇终于将孩子们都抚养成人。
大胆的决定 儿女成婚
眼看着养子们都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阿尼帕和丈夫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许配给了两个儿子。
如今他们的家庭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等不同民族的孩子。
尽管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也不是同一民族,但阿尼帕的两个女儿,娜扎和古丽,从小就与哥哥们一起玩耍、学习。娜扎温柔善良,古丽活泼开朗,她们与哥哥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兄妹情谊。
随着年龄的增长,娜扎和古丽与哥哥们之间的关系悄然发生了变化。娜扎与哥哥阿里木之间渐渐产生了超越兄妹的感情,而古丽则与哥哥穆罕默德之间萌生了爱情的萌芽。
阿尼帕和丈夫注意到了孩子们的变化,但他们并没有急于干涉,而是选择静观其变。他们知道,爱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能勉强。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阿尼帕和丈夫决定将娜扎许配给阿里木,将古丽许配给穆罕默德。这个决定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其他选择,而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两对年轻人之间的感情是真实而深厚的。
阿尼帕和亚森将这个决定告诉了全家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决定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和支持。孩子们纷纷表示,他们愿意接受父母的安排,因为他们也深爱着彼此。
婚礼如期举行,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阿尼帕和亚森为两对新人准备了隆重的婚礼,村里的人们也纷纷前来祝贺。
娜扎和阿里木,古丽和穆罕默德,这两对新人手牵手,笑容满面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他们知道,未来的路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但他们相信,只要有爱,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婚后,娜扎和阿里木,古丽和穆罕默德,生活得十分幸福。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努力,经营着各自的小家庭。阿尼帕和亚森看着孩子们幸福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满足。
两个女儿都因阿尼帕的正确决定找到了幸福的归宿,和丈夫相亲相爱,生活美满。
感动中国:母爱的伟大力量
如今,已经年近九旬的阿尼帕,拥有近200位家人。
她和丈夫用自己的一生,在西域小城铸造了一个多民族的幸福天堂。
也许民族有别,但是母爱永远没有边界。
阿尼帕的感人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她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她的故事也感动了无数人。
她用无私的母爱,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伟大。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