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啃老”正在蔓延:孩子不工作、也不伸手要钱,3000块就能活一年,过得还很滋润

第壹心理 2024-12-24 10:57:57

“啃老”一词总是带有批评意味,通常指一些拥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生活,反而指望自己的父母养活。

一遇到这种“啃老”的人,往往会被大家严厉谴责,因为这种人不仅自私自利,还会给自己的父母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年迈的父母还需要为了孩子的生活四处奔走,令人不忍。

但近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啃老”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直白的经济索取不同,这种新型啃老呈现出一种更为隐蔽且复杂的形态:孩子既不积极寻找工作投身社会,也不似以往那般主动伸手向父母索要钱财,仅仅靠着微薄的资金,甚至一年仅需3000块就能维持生计。看似不可思议的生活模式,却有很多年轻人争相效仿。出现这样新奇的生活模式,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从校园步入社会后,没能很好的适应工作的节奏,当然现在的“就业难”也是压力的一部分。

许多人的工作薪资,在房租水电等支出后,剩下的可能还不够自己的生活。当大部分人换算一下就能明白,自己工作时的支出甚至超越了呆在家中的支出时,就很难再用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因为薪资低,渐渐地让当代的年轻人都缩减了自己的物欲,消费降级之后,在大家眼中令人惊叹的3000块就能成功维持一个年轻人一年的生活。阿杰去年从大学毕业,学金融管理的他,本以为自己能去大城市大公司好好大展拳脚,最后却屡屡在求职过程中碰壁,便逐渐退缩回到家中。

回家之后的他每天生活极其简单,除了吃饭睡觉,便是沉浸在自己的网络世界里。他很少购买新衣服,几乎不参与任何社交活动,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便是他与外界联系的主要工具。问他为何如此,他总是回答:“这样就挺好,没什么想要追求的。”其实,这种低欲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与压力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个体在追求更高层次需求(如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的道路上遭遇重重阻碍,无法获得满足时,可能会退而求其次,甚至压抑自己的需求,回归到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层面。阿杰在求职过程中,面对激烈的竞争、用人单位的挑剔以及可能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他觉得自己无法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无法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于是选择了一种逃避的方式,将自己的生活需求降到最低,以此来减少外界对自己的刺激与压力。

不过从社会学习理论的角度分析,阿杰的这种行为可能也受到了周围环境或他人经历的影响,可能看到身边一些朋友在工作中辛苦奔波却依然无法获得满意的生活,从而对工作产生了恐惧与抵触情绪,选择过一种看似轻松自在、实则消极逃避的生活。面对这样的新型生活模式的迅猛发展,父母在其中的角色也十分重要。新型的“啃老”并不像以前一样,是纯粹的经济索取,而是一种逃避行为,

本意并不是希望父母养活自己,只是个体认为自己与现在的社会不匹配,跟不上节奏,因此选择回家生活。很多人就算回家后,也并不会停止工作,不过这时候的工作更多的就是机械的体力劳动,脱离专业环境。因此许多父母面对孩子这种不工作却又不伸手要钱的状态,内心往往充满了矛盾与无奈。其实他们也深知孩子这样下去并非长久之计,一直不工作不出门,长期下来肯定是会与社会脱节,就会非常担心孩子的未来。

但是他们又不忍心逼迫孩子,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孩子这种生活方式的纵容者。这种家庭角色的错位与失衡有着深刻的心理根源,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是无私且深沉的,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幸福快乐,当孩子因为外界的伤害下意识回家寻求庇护时,父母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的本能反应是给予保护与支持。然而,这种过度的保护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剥夺了孩子成长与独立的机会。

从家庭系统理论来看,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其特定的角色与功能,当孩子的角色从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个体转变为一个依赖家庭、逃避社会的 “啃老者” 时,家庭系统的平衡便被打破。父母为了维持家庭的表面和谐,往往会选择妥协与迁就,而这种做法却进一步强化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心理学中的社会比较理论指出,年轻人在社会中往往会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当他们看到身边的同龄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拥有高薪工作、大房子、好车等时,

而自己却连一份稳定的工作都找不到,内心便会产生巨大的落差感与焦虑感。这种焦虑感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可能会导致出现逃避心理,以一种低欲望的生活方式来寻求内心的平衡。任何事情都是具有自己的两面性,尽管新型的“啃老”行为能够让年轻人暂时逃离出竞争激烈的环境,但最后只会扩大父母担心孩子无法独自生活的不安情绪。

因此,年轻人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目标,要明白,成功与幸福的定义是多元的,并非只有物质上的富足才是唯一的追求。其实,年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面对社会压力与挫折。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如:冥想、运动、倾诉等,来缓解自己的焦虑与压力情绪。世界很大,放松完之后也别忘了继续前进。

0 阅读:4

第壹心理

简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