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指责型人格

第壹心理 2025-01-11 13:41:24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

在社交场合中时,他们总是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与人相处亲和且有礼貌。然而,当单独相处时,对方却像变了一副样子,变得斤斤计较、脾气暴躁。

在心理学中,将这类人称为“指责型人格”。如果你身边恰好有这样的人,那么一定要看完这篇文章。指责型人格:向内指责,向外讨好在心理学中,指责型人格指的是那些总是以批评的眼光看待其他人和事的人。“指责型人格”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向内指责,向外讨好;另一种则是广泛地指责。

“向内指责,向外讨好”的“指责型人格”在社交场合中,会表现得十分温和,甚至带点讨好的意味。无论发生怎样的事,他们都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他们与同事相处友善,对陌生人也非常友好,是公认的好脾气的人。然而,当回到家之后,就会撕下那副“讨好”的面具,暴露出“指责”的本性。严重时,他们会将在社交场合中所压抑的负面情绪,全部发泄给家人。轻则谩骂,重则摔东西,甚至动手打人。

因为这类人清楚地知道,家人不会反抗,而是对他们无底线的包容。这反而会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广泛型指责”则指的是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以指责的眼光看待他人。这类人往往看不到他人身上的优点,而是喜欢揪住他人的短板不放。相比起“向内指责,向外讨好”的“指责型人格”,“广泛型指责”的人往往有较轻的心理压力。

这是因为,“广泛型指责”人格平等地针对每一个人,这样就不会将负面情绪积压在心中。而“向内指责,向外讨好”型则长期都处于自我压抑的状态中,焦虑水平会更加高。心理学家认为,“指责型人格”的形成,往往与童年的经历相关。如果在幼年时期经常遭受父母的指责,那么长大后变成“指责型人格”的概率会更大一些。怎样辨别指责型人格?“指责型人格”往往带着一副完美的社交面具,让人难以辨别。然而,一旦和这类人结为伴侣,就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那么,我们如何识别这些“指责型人格”的人呢?“广泛型指责人格”往往有非常明显的一些外部特征。比如,他们总会有指责、攻击的行为,并且经常会表现出愤怒的神情。

“广泛型指责人格”经常将这样的话挂在嘴边:“都是你的错,我完全没有错。”与此同时,他们常常通过贬低别人,来突显自己的优点。“向内讨好,向外指责型”虽然较难分辨,但也有迹可循。他们往往在人群之中过于温和,反而显得有些不正常。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是,“指责型人格”会习惯性地指出他人的缺点,而忽视对方的优点。

他们通常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就算意识到也不会承认,更不会去主动改变。“指责型人格”对他人的挑剔无处不在,任何事物都能够被他们发现不完美的地方。更深层次地原因是,他们往往对自己十分不自信,只能通过对他人的指责来填补自己的自卑感。指责型人格的影响“指责型人格”往往对他人非常严苛,且语言带有很强的攻击性。“你真差劲”、“你好笨”是他们的口头禅。如果经常和“指责型人格”相处,那么也会对我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心理学家曾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给参与实验的人看一些负面语句。比如,“你是个废物”、“你好没用”等等。

然后,再用大脑扫描仪观测实验者的大脑状态。结果发现,当人们听到负面词汇时,皮质醇(一种压力激素)会大量释放。如果人们经常处在使皮质醇大量释放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记忆力下降、体重增加,甚至是心理上的问题。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要尽量避免和“指责型人格”过多交往。然而,生活中总有一些无法断绝关系,但却有着“指责型人格”的人。

这时候,我们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分清哪些是情绪化的指责,哪些是事实。其次,要改变沟通技巧,明确表达对方的指责型言行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最后,如果可以的话,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来引导对方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

0 阅读:2

第壹心理

简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