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黄花梨(一)海南黄花梨认知(4)质感:底色

假正经的木头人 2024-03-09 17:34:56

前言:本系列为24年新修订版本,作者对七年来发表的全部文章进行整理归纳,精简提炼,旨在提升阅读流畅度,方便建立系统认知体系。

海南黄花梨系列文章分为四大部分:

一、海南黄花梨认知

二、海南黄花梨鉴别

三、海南黄花梨挑选

四、海南黄花梨赏析

质感意为:某物品材质给人带来的整体感受,是视觉上的真实效果,包含一切可直接观察到之特征。

质感在实操判定环节中起重要作用,每个木种都有其特定质感,行家常可通过其质感整体表现对其做出基础判断。

此项难以量化,作者将分别讲解光泽、底色、肉质、纹理四项,便于读者建立初步理解。

若想真正培养出对“某个木种质感表达是否正确”的能力,则需大量实践,无捷径可循。

请注意:光泽、底色、肉质、纹理四项单拎任何一项都不具备“唯一性”。即:以上四项特性不仅限于海南黄花梨单个木种,同科属之木种或部分异种仿品亦有相近表现,不可因其与海南黄花梨任意一项特性相符,就判定其属于海南黄花梨。

文章仅描述“海南黄花梨具备哪些特性/表现”,请勿自行拓展,应用需大量经验支持,无此前提,常会失准,应慎重。本篇为海南黄花梨认知系列—质感:底色

文章结构为:特征-影响因素-图示-总结。

上篇文章链接:海南黄花梨(一)海南黄花梨认知(4)质感:光泽

底色特征:

海南黄花梨底色均由“黄色”演变而来,顺序为黄-黄褐-褐-褐黑(褐紫)-黑(紫),褐色可理解成更深厚的黄色,黑色(紫油梨)理解成更深厚的褐色;此顺序一般情况下亦可表示树龄长短,树龄越长,底色越深,反之亦然;

底色为料质分类唯一要素,黄为糠梨,黄褐/褐为油梨,褐黑(褐紫)/黑(紫)为紫油梨;

底色发展按(1)所示顺序进展,色系不跨阶段发展,即:不会出现糠梨(黄)和紫油梨(褐黑、紫黑)同料之情况,糠梨(黄)下阶段为油梨(黄褐、褐),不会跨过此阶段直接进展至紫油梨(褐黑/褐紫/紫黑);

海南黄花梨底色基本限定在前述范围内,同料质间差异较小,不脱离基础色系及色系变化规律限制;

特殊情况(如水埋/泡水/含水率高)色泽会在基础色系上出现小幅度变化,水埋/泡水,则底色会在褐/褐黑基础上发灰,材料本体含水率高则会发红,非特殊情况不应出现其他底色;

(注1:水埋/泡水料其料质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仅影响底色表现,有些影响性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注2:土埋仅对材料外皮有影响,对本体色系除加深原有底色外无额外影响。)

6.新料底色偏浅,饱和度较老料偏低,浅黄色、浅黄褐色占比高,新料呈现老料底色通常是经过人工优化所致,非本体自然形成之底色;

(注:此为新料家具、摆件常用之优化手段,玩家通常可自行选择是否采用此类工艺进行优化)

7. 材料含水率较高时会呈现出偏红色/褐红色之底色,有潮湿感,整体呈现潮红色,与此同时会伴有明显浓郁偏甜的降香味,含水率较高时木性不稳,易形变;材料含水率降低后(通常一个月内),红色/褐红色消退,恢复原本底色,香气收敛,木性趋于稳定;

(注:目前含水率较高之情况仅存在树龄三十年内的人工种植新料上,老料当下无新采伐之可能,故老料不存在含水率较高以致底色出现变化或表达出潮湿感之情况。)

8. 底色为树身自带,通常在心材发育阶段就已确定材料底色发展趋势,即:在新料阶段(30年龄内)就可知晓其最终大致底色/料质;

9. 海南黄花梨原材料阶段,肉眼和图片可观察到原材料切面可呈现出偏“紫色/紫黑色/紫红色”的底色,而经打磨抛光后的成品则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紫色、红色”,仅可观察到黑色/褐黑色/褐色,但拍摄图片/视频仍可呈现出“紫黑色/紫红色/红色”,原理未知,此非修图所致;

10. 图片显示出紫红/红色,则实物偏褐,图片显示出紫黑/绛紫色,则实物偏黑;(注:未经修图时)

11. 同料成品,通常底色越深,密度越大(除副根外);

12.海南黄花梨底色饱和度相对较高,不泛白、不显脏、不驳杂,不浓艳、不寡淡、不潮湿,饱满且平衡;底色遵循相近色泽渐变之规律,色调趋于一致,明显干爽油润,材料年份越长/底色越浅,则特征越是显著,材料越是优质;

(注:底色干爽能更好的呈现出油润感,干爽底色为油润感呈现之前置条件。)

13. 无论何种底色,在强光(偏白色光源)照射下,底色都会透出较明显的“黄色/黄褐色”,黄色/黄褐色为所有底色之基础。

影响因素:

目前尚不清楚底色变化之具体原因,仅知晓其影响因素:

生长环境影响:环境较好,生长较快,则底色多偏浅色系,如以海口为代表的地区,此类区域多出糠梨;环境恶劣,生长较慢,则底色多偏深色系,如以霸王岭、尖峰岭为代表之区域,此类区域多出紫油梨。

树身部位影响:越深埋地底,底色越深,底色最深为树根,其次树头,最后树干。(注:树头亦会因与地表距离不同而产生底色差异)

树龄影响:随树龄增长,底色会出现不同程度深化,可能会出现“糠梨往油梨发展,油梨往紫油梨发展”的情况,此类发展不会跨阶段发展,即糠梨不会跳过油梨这个阶段直接往紫油梨阶段发展。

(注:树龄为更深厚底色之必要不充分条件,即深厚底色必然代表着树龄长,但树龄长未必一定带来深厚底色)

含水率影响:新料含水率较高时,底色会呈现出肉眼可见的显著“泛红色”,此类底色在材料干透后消退,变回黄色/黄褐色。

(注:因目前市面上之老料几无活树采伐之可能,故老料含水率较高时的数据缺失。)

人工作色;

使用保养;(汗液、水分除会使其光泽不显外,还会使其底色更显暗沉)

加工工艺,打磨抛光会在观感上使材料底色稍许加深,饱和度相对更高,但该变化程度有限,不会跨色系(如黄变褐、褐变紫等),仅加深原有底色,而后不再随打磨抛光程度提升而继续加深;

树种/产地不对。

图示:

图示将展示部分底色特征供参考。

一、底色特征(3)—本体色系不会跨阶段发展:

图示为老雕件及其成品,材料本体树龄超七十年,材料切面表现出老油梨向紫油梨阶段转变的趋势。

成品节选底色最深、重量最大及底色最浅、重量最轻的两条手串。

下图切面除可见左侧下部底色偏浅,呈现黄褐色;右侧(图片中阳光直射照射区域)底色明显偏深,呈现褐紫色。

下图为成品:

同料出品,取底色最深及底色最浅部分制成,即取其上限与下限,最大克重差有10克,在如此大的差异下,底色变化仍遵循黄褐-褐紫(褐黑)之规律,未跨阶发展。

二、底色特征(5)—水埋/泡水、含水率高导致底色变化:

水埋/泡水料,底色在原有基础上略发灰,可见沉水紫油梨在原有紫黑底上呈现出少许灰色。

含水率高,底色发红,有潮湿感,整体呈现潮红色:

同一材料含水率降低后,潮红色消退,呈现出原有底色:

三、底色特征(6)—底色优化

材料纹理明显为树龄三十年以内之人工种植新料,本色为黄色或黄褐色,经人工优化后呈现统一棕红色,海黄本体不呈现该色调。

四、底色特征(12)—海南黄花梨底色饱和度相对较高,不透白不显脏不驳杂,不浓艳不寡淡不潮湿,底色遵循相近色泽渐变之规律,色调趋于一致,明显干爽油润,材料年份越长/底色越浅,则特征越是显著。

此处将以偏浅色系材料(黄褐、褐)正反例示意,便于观察对比。

正例:

褐黄底沉水老油梨,底色饱满度高,色系统一,遵循底色渐变规律,整体表现出干净、干爽、油润之观感。

黄褐底老油梨,底色饱满度高,色泽统一,遵循底色渐变规律,整体表现出干净、干爽、油润之观感。

褐底老油梨,底色观感统一平衡,整体干爽油润。

褐底老油梨,底色观感统一平衡,整体干爽油润,荧光极强。

反例:

底色统一,但整体潮湿泛红,体现出含水率较高之观感,无法呈现出油润光泽,完全无荧光感。

(注:当下高树龄老料不存在含水率较高之可能,含水率较高时亦不可制成此类形制物件,会形变,故以下示例均非海南黄花梨制品。)

饱和度相对较低,整体色泽偏浅黄且泛白,且经打磨抛光后依旧无法体现油润观感,不符合海南黄花梨老料之特征,此非海南黄花梨制品。

(注:以下示意图片均经过精修及背景灯光布置,实物观感更差。)

底色透白,驳杂脏乱,除黄白双色外,还兼有紫黑色(紫红色),似被紫药水污染般观感,三色并聚,脏乱不堪,不显油润,此非海南黄花梨制品。

未明显透白,但底色饱和度低,黄中带紫,观感肮脏驳杂,是自带荧光属性的凤尾水波,却无法呈现出应有之油润感,此非海南黄花梨制品。

对比拼图:

潮湿、干爽对比

色泽统一度、底色饱满度对比

总结:

海南黄花梨底色有其特定范围及演变顺序;

底色通常可表示树龄长短;

底色干爽水平与光泽油润感的表达程度相关;

材料优质程度与底色表现水平相关;

底色可辅助判断材料归属。

本篇完

下篇肉质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