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系列为24年新修订版本,作者对七年来发表的全部文章进行整理归纳,精简提炼,旨在提升阅读流畅度,方便建立系统认知体系。
海南黄花梨系列文章分为四大部分:
一、海南黄花梨认知
二、海南黄花梨鉴别
三、海南黄花梨挑选
四、海南黄花梨赏析
本篇为海南黄花梨鉴别系列番外篇—鉴定证书及检测报告
文章结构:前言—事由—分析—总结—拓展—结语
上篇文章链接:海南黄花梨(二)海南黄花梨鉴别(2)纹理:瘤疤钉
本文篇幅较长,全文七千余字,文章性质属行业见闻类,阅读需15-20分钟。
前言
当前专业木材检测机构检测标准编号为:
GB/T29894-2013《木材鉴别方法通则》
DB46/T 328-2015《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心材鉴定规程》
海南黄花梨在国标红木五属八类二十九种材中,属蝶形花亚科—黄檀属—香枝木类—降香黄檀。
降香黄檀类目下,仅有海南黄花梨一种。
越南黄花梨目前判定为【东京黄檀】。
(注:此项或学界尚有争议,何时命名及定属不得而知,但已可确定越南黄花梨不属于降香黄檀,两者物理结构不同。)
专业检测报告检测结论为降香黄檀,即可确认其为黄花梨(木种),若检测材质为老料,则可肯定其必属海南黄花梨(属地+木种)。
【注:两广地区生长的黄花梨亦属降香黄檀,国标仅可检测树种归属,不可测出产地,但两广地区目前仅有人工种植新料,年份通常在30年树龄以内,未见野生老料,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越南黄花梨或其他木种,则其检测结果为【该样品不符合降香黄檀标准】,不标属具体木种。
即:藤香木、越南黄花梨等仿品,均不标明具体材质,以“不符合降香黄檀标准”统一概括。
事由
我送样至某农学院某药分析测试中心处开鉴定卡片。
【收费标准:单次鉴定卡片200元/张,纸质报告三千/份,预缴三万预存金(不可取出)后,鉴定卡片88/张,纸质报告未知。】
开出来的结果是“该样品材质不符合降香黄檀标准”(非海南黄花梨)。
【注1:下为卡片及送检样品实拍图,样品因二次送检,依标准测试流程需进行破坏性实验,故样品拆散取珠切片,图片隐去其单位机构全名及工作人员签名。】
【注2:鉴定卡片在其二维码扫描输入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后,无任何内容显示,笔者在其查询官网也进行了查询,依旧无任何内容显示,有鉴定卡片在手的读者可自行验证。】
本人不认同其鉴定结论。
故本人寻至第三方检测机构【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园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进行检测。
(以下简称林科院)
注1:林科院具备司法鉴定资质;(海南省仅三家,林科院为其中之一,隶属林业局。)
注2:单次检测费用三千,多样品检测价格另议,本批检测费用总共七千;
注3:检测报告具有完整法律效力。
本人送检四样,分别为上述鉴定卡片送样的同料备珠、鉴定卡片鉴定的样品本体(编号F08-S07)、霸王岭芝麻点、八所芝麻点四件。
(考虑到其中涉及较广且暂不清楚具体情况,故先送同料备珠,后送鉴定卡片样本本体及其余材料,此为两次缴费之原因。)
鉴定报告,四件均属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
以下为报告电子版截图及同料部分产品展示,报告内容中样品特征状态、切面图均有差异,严谨起见,主要样品检测报告将完整图示。
【注1:检测报告必须完整展示。】
【注2::依机构工作人员要求隐去其个人签名。】
备珠(备珠非主要展示样品,故未展示报告全本,仅示意。)
鉴定卡片样本本体(样品编号F08-S07,完整图示。)
同料成品
下为送检样品本体(F08-S07)
镇店级霸王岭芝麻点(报告全本展示)
同料成品
镇店级八所芝麻点(报告全本展示)
同料成品
事由简单,两百块钱一次的卡片鉴定,鉴定出“该样品材质不属于降香黄檀(非海南黄花梨)”的结论。
(在卡片证书上标识出可查询报告的渠道,未能查询到任何鉴定结果,纯属摆设。)
笔者将同一件样品送至专业检测机构,花了三千,做了完整的专业检测报告,专业报告给出的结论是:该样品判定为降香黄檀(这就是海南黄花梨)。
两者的差别在于:
两百块钱的鉴定卡片,仅有CMA资质证明及单位钢印,除此外无任何有效章戳,无法律效力;
三千的报告,除CMA资质证明及单位印戳外,还盖有《检验检测专用章》,按标准流程测试并出具结论,章戳完整,流程完备,报告具有完整法律效力,你可以此为据上法院打官司索赔,法院认。
附图1:检验检测专用章,专业检测报告必须盖有这个章。
附图2:检测报告标准格式
分析
这一段将详述为何本人在知晓有卡片鉴定这一简易方式后,未做出任何相应举措。
(将其纳入销售环节,为自己每一件货品开卡或撰文宣传)
为使读者确实了解情况,篇幅较长,图片较多,望海涵。
关于【某农学院XX分析测试中心】可出具简易鉴定卡片这件事,笔者于2023年下半年知晓,是客户做了卡片检测后告知我,我才知道有这么个事。
以下为23年9月6日笔者与客户聊天记录截图
客户将我产品送检,检测结果为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后在某日闲聊过程中告知此事。
本人知晓当天便前往某农学院拜访,希望了解清楚具体流程。
这是客户送检之手串同料样本,检测后是海南黄花梨。
当日拜访农学院XX研究所后得知,研究所不接个人鉴定单,所有业务均需通过其总代理进行。
(总代理亦是同行)
本人与其总代电话沟通问明收费标准后便启程拜访。
整个过程中获知以下信息:
1、收费标准:单次卡片鉴定二百,若要做专业检测报告则三千一份,预存三万则卡片鉴定费用为八十八元一次,预存后做专业报告费用则未知;
(注:预存的三万元不可取出)
2、卡片鉴定无法律效力。
“卡片两百,报告三千,这结论都一样的话,两者有什么具体差别呢?”
“卡片没有法律效力。”
以上为当时沟通原话。
这是我在2023年9月份与代理碰面当日送检之样品,结果是没问题的。
请注意,我送检开卡片的样品是完全无损的。
【注:这条检测样品就是现在摇身一变为贴吧大神的二道贩子“吕小布”当时言之凿凿非说是越南黄花梨的手串,不懂装懂的人,总是该骂的。】
(有趣的是,这位总代理与吕小布也是认识的,吕小布会向代理拿货,我在开出卡片后才告知此事。)
送检本意是不空手上门,算是礼数。
其后并未有更多合作。
主要是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代理所言后,对其准确性不抱希望。
笔者认为,简单的东西,它能给出准确结论;
(譬如图示水波,实属无辨认门槛一类。)
稍复杂点,就不该去浪费时间了。
原因简单:因为这个收费水平,在笔者认知里,是做不出什么像样测试的。
卡片标准鉴定所用检测依据,并非读者想象中“会用专业仪器做专业测试”。
虽其是如此宣传,检测依据(国标及地标)里也写有专业仪器检测流程,但并不代表其会全然采用。
收二百/次,预存不能取出的三万元成为会员后,收费是八十八元/次。
(这对预缴的卖家来说也是稳赚的买卖,开卡可以向客户收200,实际就只给88,还有112差价挣,三万块钱能开341张卡,每张卡挣112,341张卡就要收38200,不仅不赔,还倒挣8200,读者不妨看看你认识的卖家是不是极力推荐你开这个卡片。)
按二百块钱一次,除去代理分成,最多能剩个百来块钱,检测人员的人工费用一去除,剩下的钱有多少?
至于88做一次检测,笔者更是想不出该如何操作。
读者可能对按正规流程进行检测并得出准确结论所需的成本没有概念。
答案就在纸面上。
鉴定卡片所用检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DB46/T 328-2015》
《GB/T 29894-2013》
我们看看标准《DB46/T 328-2015》里是怎么写测试的操作要求规范及流程的
取样工具及方法均按照《GB/T 29894》的规定执行
在《GB/T 29894》中取样规定:
1、切片、水煮等
二、观察及拍摄要求:
(笔者提供的专业检测报告中对此有详细展示)
流程复杂,工序繁多。
笔者送检样品,在林科院做专业测试,光制成可供观测结构的切片就花了三天,这三天主要是在煮材料,煮软了才能制成可供观察的样本,这个过程需专人守候。
(老料致密,要煮的更久才能制作切片,新料只需要煮两天)
以珠子为例,从珠子上下左右各切下一部分进行水煮取样,煮够三天后经过一系列工序,确认弦切面和横切面都取到后,才能进行观察判定。
若是没取到要求观察的两个面,就得重做,再切一颗珠子,再煮三天,再重新走流程。
【注:图示两颗珠子,其中一颗就是因为切片没有取到弦切面,所以再多切一颗,一般情况下切一颗就够。(取样随机,本人未指定,样品为F08-S07,即二百元简易检测卡片同一样本)】
做一份报告,标准流程是一个礼拜,若过程不顺利(如图示的取样不全,重新取样),那用时翻倍。
笔者这份报告,6.12提交样品,6.26才拿到报告,做了半个月。
进行测试操作的人,最低是什么学历要求,读者可以自行查看相关单位招聘标准,再自行推算。
让这种水准的专业测试人员去干这些活儿,需要多少人工成本。
这是标准测试流程,是标准依据中明确要求的。
已知要煮三天;
已知煮完后有一大堆流程才能制作合格观测切片;
已知这些事都要有人亲手操作。
不管你出具的是什么形式的鉴定结论,卡片也好报告也罢,这一步观察都得做,你必须要观察到结构,因为标准中就是这么要求的。
要看到结构,你就得切片水煮,就得要人守三天,就得做出横切面弦切面都具备的切片标本,没取到再返工。
这两百块钱一份的卡片鉴定是怎么做到的?
预缴三万不可取出的预存金后,优惠价八十八一份呢?
这人工成本要怎么平?
且就鉴定卡片送检样品来看,显然是没有进行切片的,不切片是怎么制作观测样本的?是如何观测结构的?
看不到结构,是怎么判定其种属的?
问就是说“要过机器的,取样从孔道取,是无损取样。”
问是什么机器,语焉不详,也不允许参观。
取样在孔道嘛,笔者完全没看出来。
林科院做珠子检测,要上下前后左右各面各切一片后,煮三天,再进行一系列加工后才能进行观察,且必须全部切面都取到位,取不到就得返工。
而所谓“孔道取样”,这取样痕迹微小到我完全观察不到,微米级还是纳米级取样?
你无损还能全切面取到位?
快则隔天、慢则两天就能出卡片,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我看着国标和地标中规定的标准要求,再比对卡片鉴定声称之操作,实在想象不出来,这是何等水平。
我咨询了相关专业人士,均表示“目前为止未曾听闻此类技术手段或设备”,并表示会加强学习,至于当下,暂且还是按标准中要求的流程来进行测试会比较稳妥。
至于要求中的设备、器具、试剂,则有手持数码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移液器、三角瓶、漏斗、滤纸、酒精、甲醛水溶液、乙腈水溶液等,这些损耗品成本就不算了。
若对卡片鉴定机构提出按标准要求操作进行检测,收费则为三千,这收费水准,倒是能覆盖成本了。
(此为与专业人士沟通后得出的成本估算结论)
而标准《DB46/T 328-2015》中的结果判定8.2中注明:
“该项特征的检测与判定,仅限于对8.1(即物理特征检测手段)的判定结果有异议和/或在委托人有要求的情况下进行。”
什么意思呢,即其宣传的“特征峰检测/化学测试”要在对原本物理测试结论有异议的情况下提出要求或特别要求才会做,平时默认是按物理检测要求进行测试。
即是说,非特定情况下,不进行化学检测,还是按切片制备观察等流程做测试。
本人咨询专业人士后得知:做此类化学测试的成本要比物理检测成本更高。
所以规定在物理测试的结果有异议后才做化学测试,顺理成章。
宣传有这个技术是一回事,用不用是另一回事,反正两百/八十八块钱的卡片肯定不会给你用。
这是我在卡片证书出来时与代理的对话。
“我看了你这个串,你这个越南的,蛮开门的越黄,很明显的越南料啊。”
问就是物理和化学同时检测,会过机器。
笔者完全没看出来这是越黄,笔者不是新手。
绝不认同此结果。
标准上明确注明在对物理检测手段有异议的前提下/特别提出要求的前提下,才会做化学检测。
那这“物理和化学检测结合”是什么意思?
标准里明确要求的物理检测,明显没有做。
至少笔者没有看到体现出做过物理测试的痕迹,结果上也未有任何体现;
标准里明确提出只有在物理检测有异议或专门提出要求后才会进行化学检测,这物理测试都没有做,笔者也未提出特别要求,你给做了?
就现有情况,笔者只能推定:
这卡片鉴定结论与实情不符。
口说无凭。
钱可以赔,但有些帽子咱戴不起。
多掏几十倍的钱,我们认!
专业机构做符合标准要求的流程进行专业测试,检测出来它不是海黄,我认。
出去多少,赔多少便是。
钱赔得起,人丢不起,不屑跟人玩偷鸡摸狗那一套。
现在专业检测机构按标准流程检测出来的结果,就是正经的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显微结构图完整奉上,盖上了正经的检验检测专用章。
【注1:专业报告必须有检验检测专用章才具有法律效力。】
【注2:CMA章仅代表机构有资质进行检测,无其他意义。】
卡片鉴定给出来的结论,它不是降香黄檀,但我去专业机构花了十几倍成本检测出来的结果,它就是降香黄檀。
那这事儿,总得有个说法。
同一样东西鉴定出两个结果,那你俩总归是有一个在糊弄我的,对吧?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认为林科院检测的可信度远高于卡片鉴定的可信度。
至少人家是按国标、地标要求的标准流程进行科学测试得出的结论,报告详备,章戳完整,按格式制作,具完整法律效力。
相应的,它要是敢在这种等级的检测报告上做手脚,或出具有问题的报告,最低限度的代价也得是相关人员丢饭碗。
我可没那本事让编制内人员顶着丢饭碗的风险替我造假。
而这卡片鉴定,至少目前为止,还没看出结果不准要付出什么代价的样子。
送检之样品,按规定,在检测机构要有样品留档,反正林科院是按标准有留档的。
若认为我调换样品进行检测,欢迎走法律程序,所有样品及实物依据,本人均有完整留存。
总结
笔者一开始是带着期待与欣喜去了解卡片鉴定一事的。
本意是:终于有个能低成本且快捷解决困扰商家和玩家多年“真伪”问题的方式,与买卖双方而言,均是好事。
做真货的商家,没道理不欢迎这事儿。
但笔者在详细了解情况并查询相关资料后,决定不与其展开后续合作:
1、卡片不具备法律效力,其鉴定方式,实质上与民间私人机构没有差别;
2、以笔者目前为止与其打交道的情况来看,真货能鉴定成假货,至于假货会不会鉴定成真货,笔者未曾经历,还未可知。
这是笔者最终未将其纳入货品销售标准配置中的原因,并非藏私或心虚。
普通玩家若要鉴定真假,还是建议寻找到相关专业机构按标准流程进行检测,出具专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
建议商家在开料(贵重大料/老料)时切取小份样本进行专业检测,出具专业检测报告,一块大料能出很多成品,一份报告就涵盖所有成品了,成本摊薄到每一件货品上,实际成本并不高,这样大家都能省事。
拓展
就笔者本人作风而言,若非事态严重程度超出预期,是不会莫名升级事态或断人财路的。
以下笔者在与部分同行沟通过程中得到的信息。
(来源未经考证,仅提供实际沟通内容,不进行事实判断。)
大致意为:
缴存三万块钱不可取出的预存金(缴存后开卡费用是88元/次)后是会进某个群聊的,有人送检,会在群聊里发图片看这是谁家的货,群内人员主要是在X音上经营的卖家;
(此消息未经验证,文章亦不做事实判断,仅提供沟通内容。)
是海黄但品相不是很好的(有毛孔或底色不是很好的非大开门易辨认品相),都会判定成未知,已有诸多同行表达不认可;
在本地做雕刻的师傅送检后得出材质未知的结论怒而开喷;
更早些时候,有人在X音进行爆料,同一条手串,送去鉴定两次,竟出现不同结果,一次是海黄,一次非海黄。
(注:笔者已尝试扫描其链接地址,发现已无法查询到鉴定结果,与笔者本人查询自己的鉴定卡片情况一致,看爆料者本人所言,在爆料当时还是可以查询到相关证书信息的,至于后来为何所有鉴定卡片都无法进行证书查询,未知,为文章顺利过审,故而隐去其中敏感信息。)
结语
就笔者本人之经历,在被判定为“材质未知”后,若无第三方权威机构做的具有完整法律效力的专业检测报告,用科学的方式证明材质确属海南黄花梨,那笔者可真是有口难言,无处辩驳了。
挂着专业机构的名头,个体如何能在话语权上与之抗衡?
你们现在就是一言堂!已经事实上具备了对所有同行一言定生死的话语权!
你开张卡片,说真就真,说假就假,顶着如此高大上的名头,不知情的玩家该怎么分辨?除了一股脑信你之外,还能如何?
而一般卖家则无从辩解,面对你们,普通卖家说话有用么?
你这名头带来的话语权,完全碾压同行。
无论自觉不自觉,你们都占据了一个本不该属于你们的生态位。
以后怕不是所有卖家都得巴结你们吧?
谁得罪的起你们呀?
这不能取出的三万块钱预存金是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入场券?
CMA的标顶在那儿,宣传的高大上,但检验检测章没有,法律效力没有,鉴定结论不准确,却宣称自己按标准、走流程、过机器、很科学。
这事儿往下会发展成什么样?
普通玩家不懂,一般同行不敢、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多少有点欺负人了吧?
这次我花几千做一份报告证明我东西是对的,下次呢?下下次呢?
每一次都要这么来一遭?
就我一家么?还有更多同样遭遇但没发声的人呢?
搞了这么些年,已经越来越多的同行对这事儿不满了。
两头通吃,你们也真敢这么做啊??
事情总会闹大,我不过是赶上了。
虽然枪打出头鸟啊…
丢~
我这先冒头,说不准会碰上个啥。
但撞上就撞上了,缘分到这儿了咋办…
笔者看过一部电视剧,是喻恩泰(武林外传吕轻侯)饰演张仪的《大秦帝国之纵横》,里面有一句我特别喜欢的台词:“张仪有论道天下之心,实无自证自辩之癖。”
笔者很懒得理莫名其妙的人和事,但总会被拖入“自证自辩”的烂泥里,令人不胜烦扰。
上面那个总代,从业时间也有十来年了,手握实物,一样能给出个“这是开门越黄”的结论,若非有专业检测报告,我该怎么说?
他尚且如此,部分勇气可嘉的玩家呢?
你们比他差远了。
他都有失准的时候,你们又凭什么?
身体力行的告诉你,真碰上这种情况,我会怎么做。
行胜于言,别光用嘴说。
本文完
下篇芝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