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革命事业者》1971年第3-4期合刊为铭记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工人阶级发起的武装反抗,成功颠覆资产阶级政权,并创立了世界首个无产阶级政府——巴黎公社这一历史性时刻,本刊特别推出了《巴黎公社百年纪念》专题。
特别报道通过丰富的图片与文字,呈现了巴黎公社的几个关键时刻,涵盖了一面曾在历史上飘扬的红旗、无产阶级起义的瞬间、公社成员宣告新政权建立的场面,以及社员们聚集在国际广场上的景象。该报道不仅缅怀了《巴黎公社》事件的历史意义,还表达了对公社原则持久价值的肯定。尽管巴黎公社的存在时间仅为22天,但它仍在全球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篇章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的工人阶层与其他劳动大众,通过革命手段,颠覆了背叛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的统治,建立了史上首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即巴黎公社。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革命,标志着无产阶级首次尝试推翻资产阶级,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此举在全球历史中具有深远影响。
那时,法国在普法战争中遭受重大失败,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向外国割让土地,支付巨额赔款,同时在国内严厉压制民众。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阶级冲突也日益激烈,巴黎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者群体发动了武装反抗。巴黎公社建立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废除了原有的常备军,创立了人民自己的武装力量;摧毁了压迫民众的旧政府官僚体系,推行了普选制度等举措。马克思评价道:巴黎公社预示着“一场旨在将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久解放出来的伟大社会革命的初步曙光”。
当时,法国无产阶级尚未足够成熟和壮大,同时缺少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引。在三月十八日革命获胜后,巴黎公社的领导层未能把握时机,彻底清除凡尔赛集结的梯也尔反动力量,也未果断地镇压反革命活动,未能与农民建立联盟,更未夺取资产阶级掌控的法兰西银行。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这场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最终被国内外敌人所摧毁。面对敌人猛烈的攻势,巴黎公社的成员们展现出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他们英勇抵抗,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只为保卫公社。他们的英勇事迹,虽无过多渲染,却如星辰般璀璨,永远闪耀着光芒。
巴黎公社起义之际,马克思身处伦敦,全力声援巴黎工人阶级的革命行动。公社运动落败两天之后,马克思在其重要作品《法兰西内战》中,阐述了公社勇士们的卓越贡献,并概括了此次革命的实践教训。针对巴黎公社试图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尝试,马克思强调:“工人阶级无法轻易接管既有的国家机器,并用以实现自身目标。”这意味着,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革命暴力手段夺取政权,摧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进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取代资产阶级专政。此乃巴黎公社的核心理念。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及其专政的处理方式上,马克思主义阵营与新老修正主义流派持续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马克思主义的支持者主张,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摧毁资产阶级政权机构,并确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全球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众寻求解放的关键路径。相反,新老修正主义者背离了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提倡“和平演变”与“议会途径”。列宁坚定地捍卫马克思主义,与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并引领俄国人民通过暴力手段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辉煌成就。十月革命的实践,是对巴黎公社经验的延续与深化。在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长期的武装革命斗争,最终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中国革命不仅延续了十月革命的道路,也是对巴黎公社原则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革命的成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胜利。
在拉雪兹公墓的一堵墙边,巴黎公社的最后一批勇士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英勇献身。此后,这面墙被革命民众称为“公社战士之墙”,它成为全球无产阶级心中的象征,提醒着人们铭记巴黎公社的理念,坚定不移地为全人类的自由解放事业奋斗。
革命在持续演进,民众在稳步前行。相较于巴黎公社所处的历史时期,当今世界格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全球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正不断斩获新胜。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日渐壮大。被压迫民族与人民的解放运动浪潮持续高涨。各国群众反对美帝国主义及社会帝国主义的斗争蓬勃发展。毛泽东主席于一九七O年五月二十日发布的《全球人民团结一致,击退美国侵略者及其追随者!》的郑重宣告中提到:“新的世界大战威胁仍未消除,各国人民需有所警觉。然而,当前世界的主流趋势是革命。”面对如此积极的革命态势,人们能深刻感受到历史对马克思百年前伟大预言的有力验证:“即便公社失败,斗争也只是暂时延缓。”公社的原则是永恒的,无法磨灭;在工人阶级获得解放之前,这些原则会一再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