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
孔子在历朝历代都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被历代学子奉为至圣先师。
不知从何时起,孔夫子的名号被另外一个称呼所代替,即孔老二。
这个极具污蔑性的称呼,到底出现在什么时候?
他又为何被称呼为孔老二?
孔门没落的原因一切都要从中国的近代开始说起,儒家的思想在中国延续了千年。
一直以来,四书五经都是进入朝堂的敲门砖。
而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则在滔滔流逝的时光中,逐渐成为一个被人追捧的偶像。
一个人一旦成了偶像,就不再仅仅属于自己。
就会变成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本来性格如何,处事如何,不再重要,重要是其必须符合自己的统治。
也就说,后来的儒学跟孔子之间,不能直接画上一个等号。
化用西方的一句谚语即为,孔子归孔子,儒学归儒学。
为何非得这么说?
因为近代以来,不少仁人志士都在通过猛批孔子,来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其中最激烈的,莫过于刘半农。
刘半农的口号震天动地,一句打倒孔家店,振聋发聩。
由此,孔子从偶像的地位,一下子被人抬到了千夫所指的舞台。
反对者们皆说,中华民族之所以遭遇外国之侵略,之所以长久地陷入落后愚昧的状态,全是孔子一人之过错。
三千的罪过,悉数推给了一个从来没有实现过政治理想的人物,听起来是有些天方夜谭。
但也有某些道理。
第一,历代的统治者都在不停地赋予孔子,以各种新的形象。
第二,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写了一本书,名为《孔子改制考》。
托孔子的名声,来宣扬变法的思想,可惜收效甚微,不久之后,戊戌变法便面临夭折。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远赴海外。
刘半农等人,深知不破不立的道理,他们也是从旧学的门槛里走出的人物。
也知孔夫子的学问博大精深,其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但顽固派根深蒂固,他们同样以孔子作为自己的灵魂核心。
也就是说,这个时刻的孔子不再是孔子本人,完全成为了两个派别之间的挡箭牌。
当争论上升到一定的程度,一些素质低下的人就会动用最低级的手段,即开口骂人。
顽固派高举着孟夫子的话语: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新文化运动的斗士,则直接回复:孔老二误我中华千年。
孔老二的前世今生不熟悉孔子的人大概不理解,为何他会有孔老二这个外号。
其实这个称呼非常简单,答案就在仲尼二字之间。
古代为孩子取名,喜欢用伯仲叔季。
伯代表老大,仲代表老二,叔代表老三,季代表最小。
因此,今天的人会称呼比父亲年岁大的人为伯伯,比父亲年岁小的人为叔叔。
仲尼的意思显而易见,就是在家中排行老二。
类似的记载,在古代的典籍里还有许多。
比如刘邦在未成事之前,在家中排行最小,因此被称呼为刘季。
据传,孔子的父亲名为叔梁纥。
年过五十,膝下只有一子,名字叫做孟皮。
他本来可以继承父亲的衣钵,遗憾的是此人天生跛脚,大概类似于今天的长短腿。
因而,走起路来总是一瘸一拐。
为了家族继承人,叔梁纥心有不甘,决定再生一个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
遗憾的是连续怀了几胎,生下的都是女娃。
叔梁纥十分着急,可以一点用都没有,眼看着妻子岁数渐大,过了生育的年龄。
他决定再娶一个年轻的姑娘,叔梁纥本是没落的贵族,家中余财不多。
只能去找好朋友帮忙。
他的好朋友女儿颇多,问众女儿谁愿意嫁给叔梁纥?
最终小女儿选择了叔梁纥,与其成婚,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仲尼。
以上为儒家的官方版本,实际上的版本并不是如此。
实际版本是他的好友,根本就不同意叔梁纥的提议,理由是两者之间年龄相差太大。
可是,叔梁纥是一位魅力四射的人物,朋友的小女儿很快被他吸引。
可是父亲的权威的在上,她也不敢忤逆。
最后,他们俩人选择了私奔。
在鲁国的尼山旁,他们生下了孔子。
这就是孔子生前的经历。
试问,一个私生子会批评自己的父母吗?
况且,《论语》中也详细记载了他对于《关雎》的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由此可知,孔夫子绝对不是后来人嘴中的老古板,这个的人十分开阔。
汉朝之后,对于女子的禁锢愈来愈严重。
起初,还能出现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私奔事件。
到了封建社会的晚期,女子完全成为了繁殖后代的产物。
女子不能生育,夫家可以直接休掉她。女子生不出儿子,夫家也可以另娶妾室。
这种做法,孔夫子向来不支持。
由此可知,孔夫子被误会得太深。
另外,孔夫子一套治国理念,确实存在着短板。
他提出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理念的确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实行起来却有很大的难度。
比如陈胜的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难道下层的百姓,就只能生生世世如此吗?
君主的后代,可以永生安享荣华富贵吗?
鉴于这个问题,法家提出了以法治国,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而法家也极度厌恶儒家的伪善,一套毫无用途的繁文缛节。
除却降低行政效率,浪费大量的金钱,似乎对社会没有多大的裨益。
写在文末问题又来了。
既然儒家不适合治国,为何儒家能够被统治运用千年呢?
儒家的那一套系统过于美好,美好到让人不愿意承认世界存在黑暗。
上位者为了营造出一派盛世的景象,必须使用儒家的手段。
无论这手段是否是为了百姓考虑,但其确确实实让老百姓看到了一些希望。
就像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的评价: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孔子杀人成圣,别侮辱圣人。满口仁义道德,虚伪至极!
孔儒六艺,岂是后世“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的腐儒能比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不咋滴,也比明里道貌岸然,背里男盗女娼的伪学究强多了。
什么骂?他就是老二,就是孔老二
投降了几千年,到今天都还是人上人,真🐮🍺
孔老二焚诗、书8000卷使诗经丢失90%,史书丢失99.99%,实在是罪大恶极!
不是,孔老二是其后代替他“赚”的。因为据说孔家后人每次都是投降成瘾,每次甘当“第二”,我宇智波斑愿称其后人为孔二。 但,孔子本人是教育家,思想家,有一套育人的经验学说。但,不算政治家,哲学家。
还真是没干过什么好事,真信这种思想不会有这么多朝代更替,满口之乎者也干的又是一套[笑着哭]
因为老子最大,孔子只能排第二
不管异族是否残暴的投降世家
孔子叫仲尼,“仲”就二的意思。也就是说排行老二。所以又叫孔老二。
中国有一脉编史四千年,非常可怕。子启,商帝辛哥,周偷袭商立啥大功封于宋?孔子原姓子,十四代孙,北魏隋唐元清胡人集团它一直在。中国历史文献脉络源于他家尚书,和独儒同期史记,从甲骨金文微言词量不足,到后人不断“完善”。儒教从周代已谋划复辟,打断分权产生春秋文明,实现商代祭祀继续集权2千年。现代中国概念,是春秋之后的中国。东亚,是欧亚非贸易通道几千年战争中,欧亚族群避难所。北魏隋唐宋元清,除了明代,至今都是勾结外部势力形成。反推蚩尤和楚国南渡,夏商周三种体制,不可能同一族群。突袭成功的周,兵力达不到分封辽阔地域能力,诸侯应是战时联盟。春秋各国文字仍在求同阶段,词句还处在扩量中。楚国文字花鸟鱼虫。南北朝对应西罗马灭亡,五代十国对应伊斯兰兴启,春秋翻版。特里波利耶和库库泰尼文物,与中国文物雷同。
伪君子一个
:"老子天下第一”!
为什么只有中国是大一统国家么?因为孔子 因为儒家 如果只将儒家流于表面肤浅的东西拿到现在 应用都是糟粕 可理解其中精髓然后再用现代大信息量加以整合 都是精华
孔老二怎么就叫骂人了?莫名其妙,张老三、李老四哪个是骂人,孔子行二,叫孔老二很正常的
孔子第一了,那老子呢[滑稽笑]
不否认孔子在几千年前就能有此“学说”成就,但是说儒家就是中国的文化那肯定不对,氏族社会时期就基本形成了我们文明文化的大致框架,孔子的思想的“中心任务”就是维护和推崇周礼,而且周礼形成在前,孔子的思想在文字的字里行间肯定挑不出问题,“大话”一般是光从字面意思看是不会错的,但是有的与实际行为处处充满矛盾,比如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话没错,但是社会实际行为上如各个阶层或同一阶层处处都是“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这形成矛盾,这个矛盾儒家往往选择忽视别家的批判只自说自话的接受和“诠释”自己的解释,这个解释就是“礼”,“放火着有放火者的礼,不能点灯者有不能点灯者的礼”,为什么?儒家说阶层不同遵守的行为不同,可不管这个行为是否会损害其他人的行为,因为解释权归儒家;就这样周而复始形成一个“针扎不进”的封闭的学说系统,久而久之和现代文明文化一“碰撞”他们儒家就喜提儒棍一词,你要和他们一争辩,他们就会玩“滚刀肉”,比如就死命的问你“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你敢说这句话不对吗?”,你看看
批判两千多年前的圣人,比孔子高吗? 孔子思想照耀中国几千年,现在孔子学院到处开花。
孔子周游列国 到处游说 就是没到秦国 结果秦统一了六国
老子第一[得瑟]
因为2,所以叫孔老二
因为有老子[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亲切。孔老二,李老二,武老二。
以前觉得孔子有问题,现在觉得批判中国文化的人一定是别有用心
个人愚见:一是孔子不喜种田被人诟病,二是懂得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二妮?
袁大爷说:都怪自己让我们吃得太饱![鼓掌]
因为老子天下第一,只能屈就孔老二[得瑟]
因为反骨仔们居心叵测!
被后代拖累了,后代世修降表。
关老二笑而不语
呵呵,有人骂自己的老祖宗,还有人出来拍手叫好。有人把外国人的老祖宗当祖宗,还有人出来拍手叫好。哎,子不教父之过[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