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导演,肖战主演的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你看了吗?
我看了。
大年初五去购票的时候,普通厅居然没有排片!
该死的武侠情节作祟,不得不咬牙花高价购买了VIP厅。
影片结束走出影院,突然感觉这近百元的一张票一点都不值。
我问身边的朋友电影怎么样。
朋友说也就进来看看风景,其他看了一场寂寞。
谁能想到,徐克带着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入场,竟成了今年最惨烈的“翻车现场”?
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上映后,票房口碑双双遇冷,观众直呼“烂到想哭”,甚至有人调侃:“徐克拍的不是武侠片,是PPT教学视频。”
这部被寄予厚望的经典改编,为何成了众矢之的?到底是金庸的江湖太难复刻,还是观众对徐克的期待高过了头?
【当“侠之大者”变成“爱之枷锁”】
作为金庸笔下最经典的IP之一,《射雕英雄传》的江湖本应是家国大义与儿女情长的交织。但在这部电影里,郭靖的“侠”被压缩成一句口号,黄蓉的“智”沦为恋爱脑的陪衬,整部片子仿佛一场大型“恋爱真人秀”。
原著中,郭靖的成长是笨拙而厚重的。
他从草原少年蜕变为“侠之大者”,靠的是黄蓉的智谋、洪七公的教导,以及一次次生死抉择中的挣扎。
然而在电影里,这些铺垫全被砍成了“快进模式”——郭靖的降龙十八掌靠旁白速成,黄蓉的高光时刻被删得只剩厨艺展示,就连“武穆遗书”这种关键道具,也成了背景板上的一个名词。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电影用大量时间渲染郭靖与黄蓉的“金玉良缘”,却连两人的感情基础都没立住。
前一秒还是陌生人,下一秒就雨中拥抱三分钟,慢镜头切得观众直呼“脚趾抠地”。有网友吐槽:“这哪是靖哥哥和蓉儿?分明是古偶剧里的工业糖精!”
【角色崩坏:黄蓉变“怨女”,华筝成“泼妇”】
如果说剧情是电影的骨架,那角色塑造就是灵魂。可惜在这部片子里,灵魂似乎被抽走了大半。
黄蓉:从“女诸葛”到“恋爱工具人”
金庸笔下的黄蓉,是七分灵动、三分狡黠的江湖奇女子。她能用一道“二十四桥明月夜”收服洪七公,也能用计谋化解襄阳危机。但在电影中,庄达菲版的黄蓉全程苦着一张脸,台词有气无力,连标志性的机敏眼神都成了“忧郁凝视”。更离谱的是,编剧把她的高光戏份全删了——智斗杨康?没有!统领丐帮?一笔带过!唯一一场打戏,竟是和华筝争风吃醋扯头花。看完电影,金庸迷们集体心碎:“这还是那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蓉儿吗?”
华筝:草原公主秒变“疯批女配”
原著里的华筝骄傲直率,即便爱而不得,也保持着草原女儿的尊严。可到了徐克手里,她成了摔碗砸盆、扬言“砍死情敌”的泼妇。片中一幕,郭靖祭拜父亲时,华筝突然跳到他背上撒娇,逼得郭母翻白眼——这种狗血桥段,怕是连琼瑶剧都不敢这么写。好在演员张文昕的表演勉强救场,一个救下黄蓉时的凌厉眼神,总算让观众看到了一丝原著的风骨。
至于郭靖?肖战全程绷着脸念台词,连丧母之痛都演得像在背诵课文。有观众毒舌:“这版郭靖不是‘侠之大者’,是‘AI机器人’。”
【PPT式叙事:武侠片变“流水账”】
如果说角色崩坏还能甩锅给演员,那电影的叙事方式简直是“自杀式操作”。徐克似乎想用一部电影讲完《射雕》百万字的故事,结果拍出了一锅夹生饭。
流水账剧情,全靠旁白撑
电影前半小时,郭靖和黄蓉轮流念旁白,用“X分钟看完射雕”的方式速通前情提要。洪七公教武功?旁白带过!桃花岛求医?旁白带过!就连郭靖与成吉思汗的恩怨,也成了背景音里的几句台词。
观众还没理清人物关系,剧情已跳到下一章。有网友调侃:“这不是看电影,是参加‘射雕知识竞赛’。”
打戏敷衍,特效五毛
武侠片的精髓在于“武”,但这部电影的功夫场面堪称灾难。
降龙十八掌变成“挥掌带气流”,一阳指成了“指尖放激光”,九阴真经的特效更是廉价到像手游广告——郭靖身边飘着白色风火轮,欧阳锋则是黑色风火轮,仿佛在玩“贪吃蛇大战”。
至于动作设计?演员吊着威亚左右蹬腿,慢镜头切得人头晕眼花。
金庸笔下那些精妙的招式,全被拍成了“法师对波”。
【徐克的“傲慢”与观众的“困惑”】
面对铺天盖地的差评,有人为徐克喊冤:“武侠片早就过时了,能拍出来就不错了!”但问题真的出在“武侠没落”上吗?
原著粉的愤怒:这不是改编,是魔改
金庸的作品之所以经典,在于他构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江湖。郭靖的“侠”是历经磨难后的顿悟,黄蓉的“智”是生死关头的不屈。但在电影中,这些内核全被简化成“恋爱+说教”。
郭靖对着成吉思汗喊口号“杀得人多未必算英雄”,观众却只觉得尴尬——没有成长铺垫的大道理,就像空中楼阁,飘得越高,摔得越惨。
路人的迷茫:没看过原著,更看不懂了
对非原著党而言,这部电影更像一部“同人短剧”。
人物关系没头没尾,剧情跳跃如抖音切片,甚至连“东邪西毒”都没出场机会。
有观众吐槽:“我看完都不知道欧阳锋为啥要抢《九阴真经》!”
当一部电影既得罪原著粉,又劝退路人,它的失败早已注定。
【《射雕》经典的人物消失的莫名其妙】
对于70后、80后甚至部分90后来说,《射雕英雄传》不仅仅是一部武侠小说,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这种集体记忆造就了金庸武侠的独特地位。
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那个年代特有的侠义精神与江湖情节。
当然,金庸武侠的世界观庞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呈现完整的故事,对任何创作者都是巨大的考验。哪怕是拍成一、二、三、四的续集也罢,这种阉割、PPT的演绎形式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仅仅从人物出场来看,众多经典角色竟消失的莫名其妙。
像洪七公、老顽童周伯通、黄药师、南帝一灯、杨康等角色个性鲜明,他们的故事线和与主角的互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精彩的武侠世界。这些经典人物的缺席,让影片的武侠世界变得单薄,人物背景和情感支撑都大打折扣。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应该会回本,因为预售阶段做的还算不错。但口碑上的扑街就不可避免了。
朋友指着眼前的这壶青青乐养生茶,初饮第一水,草药香气溢满鼻翼,饮后平衡阴阳。第二水,第三水,味道就会慢慢变淡了,等第六、七水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还不如这第六、七水,颇有一种无法下嘴的感触。
徐克,这一部电影,你敷衍了。
你还不如讲一个平庸的故事,起码有一些电影工业流水线的质感。
武侠从未死去,它只是需要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
金庸的江湖仍在,只是下一次,我们期待看到的是真正的“侠之大者”,而非一场敷衍的PPT汇报。
——分界线——
|青儿姐的茶语人生|
昨日皆是过往/眼见皆是余生/前半生悦人/后半生悦己
一个爱传统文化、爱喝养生茶、爱吐槽、爱八卦的路人甲
欢迎关注,下期见
特别支持:青青乐
神剧情:蒙古攻宋,十万大军被欧阳锋一人虎入羊群打得落花流水,眼看成吉思汗就要被欧阳锋弄死,郭靖从自己守护的大宋城楼飞下来出手相救打跑了欧阳锋救了成吉思汗。元兵接着攻宋,郭靖双臂一栏,要打就从我尸体上踏过去,然后成吉思汗退兵,剧终。
刚刚看了一个大伽分析,摘抄:香港因为被英国殖民的经历,没有完整的历史和唯物主义辩证法教育。英国对香港的统治,是英国人掌握上层,香港本地人治理下层,实际上是一种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的混合,只不过沾了冷战对峙中大陆唯一进出口口岸的光,被包装成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发达地区,但科技进步和物质丰富不能说明思维逻辑的高级性。
影视剧,要么讲好故事,像无双子弹飞,要么做好特效,像星战变形金刚,要么玩好拳脚道具,像剑雨敢死队,3样你都不沾,烂片3要素全占了,知名大导加上演员尴尬的演技,你不被骂谁被骂
电影首先要讲故事,故事不好听堆再多特效都没用。
今年整个春节的笑话,都是肖战和他粉丝贡献的。上映前要给内娱一点震撼,上映后怪哪吒偷了他家几十亿票房,票房竟然还可以负增长。抖上还刷到好几个肖战粉丝在搞那种擦边视频宣传射雕,真是神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