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之名》刚一上映,就引发热议,尤其是久未露面的实力派演员贾静雯和姚晨挑起大梁领衔主演,更是惹人瞩目。而医美作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从明星到老百姓、男女老少多有涉猎,波及范围之广是显而易见的。
当容貌可以自由选择,这种吸引力魔幻又无法抗拒,可是医美真的就能让你梦想成真吗?剧中一场堪称经典的辩论戏里,患者质问:“美是不是刚需?”乔杨的反诘如利刃:“当你说‘美’时,说的究竟是你想要的,还是别人塞进你脑子里的?” 这场对话撕开了当代审美霸权的虚伪面纱。
镜头刻意对准整形医院走廊里林立的广告牌——那些被PS抹平棱角的面孔,像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无差别、标准化瓷器,折射出工业化一刀切的审美对独特的、个体美的剿杀。 最具隐喻意味的是周静雯办公室那面镶嵌金边的落地镜。当她为医院经营危机焦头烂额时,镜中倒映的不仅是精致妆容下的疲惫,更是一个小镇女孩逆袭成“整形天后”途中,被市场规则异化的灵魂。这面镜子如同犀利的法官审视着当下的一切,时刻提醒着我们:所谓审美标准,不过是权力话语构建的规训之网。
作为中年女性,说没有容貌焦虑那肯定是假的,尤其当身边一众小姐妹通过医美实现华丽转身的时候,更是深深触动了我。可在了解医美行业的混乱之后,果断放弃了,转而选择药食同源养生健康赛道,每天早晚喝一杯松+微通,短短半年时间,眼神更加清澈明亮,而充实丰盈的精神世界让我甘之如饴。
这部剧在对抗黑医美产业链的主线中,也勇敢撕开行业脓疮,美容贷陷阱吞噬的不仅是钱财,更是求美者的未来。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剧还为我们真实地展现了哪些不为人知的辛酸人生,有些人选择医美只是为了像正常人一样活着。
无法承受的先天性面部肿瘤,火灾导致的毁容、家暴留下的累累伤痕......,残酷的人生经历,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无形的精神压力,他们又是勇敢而坚毅的,尽管人生艰难,仍拼尽全力修复、拼凑出美好的生活。针尖刀口下,修复的不只是面容,是一次对尊严的重塑,是苦难人生的救赎。
手术刀留下的斑斑伤痕,是生命不屈的拓印,写满了奋斗与抗争。这让人想起敦煌壁画中那些残缺的佛像——岁月剥落的金箔下,泥胎的裂痕反而让神性更显慈悲。医美从来不是制造完美乌托邦的魔术,而是在现实的粗粝中,为破碎者提供继续前行的止痛剂。正如剧中那句贯穿始终的箴言:“医生不能改命,但能带来好运。”
在《以美之名》的镜头里,手术室的白炽灯总是亮得刺眼。光晕笼罩下的躯体,像一件被拆解的瓷器——皮肤被精密地剥离,血肉与骨骼的沟壑间,藏着无数被世俗审美割裂的灵魂。医美在此刻超越了技术层面,成为一场关于生存权的无声抗争,屏幕外涌动的是一场关于“美”的哲学思辨:当一张被命运揉皱的脸庞渴望重获“普通”,当一道疤痕成为暴力的证词,医美手术的刀锋究竟在切割什么,又在缝合什么?
在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我们是否早已沦为自身欲望的囚徒?《以美之名》像是为每个照镜人递上一把解剖刀:剖开皮相,照见灵魂的褶皱;修复残缺,重获定义美的权力。毕竟,真正的健康美丽,从来不是无瑕的标本,而是带着伤痕依然选择绽放的生命力。
——分界线——
|青儿姐的茶语人生|
昨日皆是过往/眼见皆是余生/前半生悦人/后半生悦己
一个爱传统文化、爱喝养生茶、爱吐槽、爱八卦的路人甲
欢迎关注,下期见
特别支持:青青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