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恒大,今有碧桂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实在太难了,更难的是买了恒大、碧桂园房子的老百姓!
近日,国内头部房企碧桂园被爆系列重大危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业绩亏损;碧桂园预计上半年出现较大亏损,额度在450亿—550亿之间;
2、债务违约;两笔5亿美元的债务到期利息不能兑付,公司出现流动性压力;
3、碧桂园明面上的债务高达1.43万亿,总的算起来不会比恒大少多少。
大厦将倾,杨惠妍自然也不会坐等倒下,于是捐出碧桂园服务20%股权,并卸任多家子公司董事长。有没有一点“恒大的味道”?
聪明人早已嗅到了危机,开始将自身和公司分离,但是解决危机仅靠“甩锅”恐怕不行。
碧桂园暴雷始末碧桂园暴雷的经过和恒大类似,传闻、辟谣、最后摊牌。
最近一两个月,碧桂园的传闻很多,大小杨出国、毕马威调查、佛山工作组进驻等等,但都被碧桂园一一辟谣。
然而,二级市场上,碧桂园遭到了股债双杀。并且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1、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清仓式减持碧桂园服务的股票,持股只剩0.11%。2、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将手中碧桂园服务20%的股权,合计64亿捐给国强公益基金会 。
这种清仓式减持,转移股权,你说碧桂园没事,谁会相信。果然,8月7日,碧桂园摊牌了,两笔美元债利息未付,金额为4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15亿元。
一家资产1.7万亿的房企,居然拿不出3亿现金,可想它的现金流有多么紧张。
暴雷后,碧桂园想要再融资、借款、发债券将会更难,这也是一开始为什么碧桂园极力否认的原因。
那么有网友可能要问了,前有恒大这个活生生的教材,为何碧桂园还是出现问题呢?
其实地产三条红线出台后,各大房企均做了“减法”应对高负债和流动性不足。但恒大的负债最多,流动性最差,所以率先暴雷。
碧桂园要比恒大好很多,负债规模少1万亿(2022年底恒大负债2.44万亿,碧桂园负债1.43万亿);跨界也少很多(恒大有八大义务,碧桂园只有地产和机器人)。
同时碧桂园裁了3万员工,高管进行了“膝斩式”降薪。例如:碧桂园总裁莫斌年薪从1.9亿下降至957万,杨惠妍从1576万下降至38.5万。
对于碧桂园来说,自己已经做了很多,但是没想到的是房地产降温如此快。
2022年,碧桂园销售额为4643亿元,同比下降38.81%,今年1-7月为1749亿元,再次下降38.74%。这种下降速度远超杨惠妍的意料。
加上房地产企业融资难、借贷难,没人输血,销售不畅,自然会出现问题了。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地产企业扩张太快,大家都想争第一,争首富。
恒大2014年销售额为1315亿元,2015年达到了2015亿,2016年达到了3733亿,两年增长2.8倍。
碧桂园也开启了大、快、上,2015年销售额为1402亿,2016年达到了3088亿,翻了一倍,2018年达到了7287亿,再翻一倍。
这两家企业跑马圈地,成为了囤地大王,销售大王。这背后都是借贷、加杠杆实现的,风口来的时候,猪都能飞,退潮了,才看清谁在裸泳。
碧桂园负债规模比恒大少了1万亿,但是很多人说,碧桂园这颗雷比恒大更大。因为碧桂园50%的项目在三四线城市,因为价格低,项目总数达到了3000多,涉及的业主更多。影响的家庭更大。
碧桂园暴雷影响有多大?如果碧桂园倒下,三四线城市的购房者恐怕终生难以翻身。
有这样一个关于买房的故事,中美两个老太太拉家常,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三十年的钱,终于买到了新房。”美国老太太则说:“我三十年前贷款买了房,住了三十年,现在贷款终于还清了。”
这个故事讲的是消费观念的问题,究竟哪种更合适呢?有人倾向于中国老太太,这样的做法更保险,也有人倾向于美国老太太,认为自己提前享受了三十年。
但是,今天要说的是无论你攒了三十年钱、还是贷款三十年,如今房子没了,你怎么办?
30多年来,碧桂园在国内建造了3000多个项目,遍布31个省市、298个地级市、1412个县镇区、50%以上的项目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三四线城市,尽管房价比不上一线城市,但是这些地方的业主收入不高,他们买房往往会掏空几代人的钱包,或者贷款购买,一家上下一起还贷款。如果,房企暴雷,交房变成空头支票,这种打击绝对是巨大的。
小城市,财政收入有限,甚至很大一部分是亏损的,当地政府就靠卖地活着,一旦碧桂园暴雷,地方财政只会更困难。
到时候,公务员的工资都很难足额发出,那么教育、医疗、治安会怎么发展,大家可想而知。
一旦造成恶性循环,就会影响多个领域,进而导致人们的收入继续缩水,到时候生活都困难,还怎么翻身?
如果碧桂园倒了,给碧桂园做配套的可以排队倒闭了。
碧桂园是广东佛山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佛山当地有大量为碧桂园做配套的企业,瓷砖、玻璃、灯具、电器等等。
一旦碧桂园倒了,这些做配套的企业也只能“关门大吉”了。这对佛山来说,冲击是巨大的。
整个产业链遭遇“黑天鹅”事件,所有涉足房地产配套的企业,首先想到的是缩小规模,保住性命,结果就是恐慌造成更大危机。
毫不夸张,今天还红红火火的建材公司,明天可能就关门了,工人只能回家待着。
碧桂园倒下,会波及其他房企,进而影响整个房价
碧桂园出问题,房价还能继续坚挺吗?恐怕很难!
“追涨杀跌”是投资者的一贯作风,房地产市场也是如此。碧桂园问题一定会影响到房价,到时候谁先降价,谁就会先卖出房子,拿到现金。
危机时,“现金就是氧气”,危机时,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所以降价,甚至恶意降价都是正常操作。
很多网友说,我们有规定,不能随意降价。那好,我搞促销活动,送阳台、送装修可以吧?
你能送阳台、送装修,那我就能送卫生间、送卧室,甚至送客厅,甚至买三送一。
房价不能坚挺,手中有多套房的,必然要先卖出,减少损失。到时候1手、2手、3手房全部抛到市场上,而购房者手里的钱是有限的,他们能接多少呢?
既然要接,那自然是谁便宜接谁的了!
这种局面下,地产公司还有信心拿地吗?地都卖不出去了,财政必然捉襟见肘,又拿什么去解决烂尾的楼盘呢?
所以,保交楼成为了所有房企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这是救活整个房地产产业链的关键。
碧桂园要不要救,怎么救?从市场经济出发,不救碧桂园。
碧桂园老总们就提前抛售股票,将自身的风险降到最低,最后结果就是:公司是公司,个人是个人,不会拿自己的资产去填公司的坑。
这些坑怎么办呢?大抵都要甩给购房者和当地政府了。
购房者代价太大了,交了钱却拿不到房,不还贷款还要被列入征信黑名单。政府呢,一方面要想办法保交楼,一方面还要考虑断贷引起的连锁反应。
可以说,结局是碧桂园高层安全撤退,开始躺平,购房者失去三十年,员工再就业,政府背黑锅!
从民生、稳定出发,救碧桂园
在房价上涨的初期,政府就曾喊话理性上涨,后来又提出“房住不炒”,后来又实施了限购政策,但都挡不住房企和职业炒家的推波助澜。
哪怕是到了今天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恒大、碧桂园仍然在进行所谓的博弈。他们把企业发展到“大而不能倒”的程度,然后等着政府输血。
如果真的输血,可能会发现除了恒大、碧桂园外,其他房企均要救,输血变成了无底洞。
可以说,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大的风险,但仅靠输血,恐怕最终是治标不治本。
那么如何化解危机呢?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让企业躺平,还要让高管们拿出个人资产,同时加上政府输血,才能起到作用。
政策方面也尤为重要,“保交楼”要成为每个地产企业的首要任务,不能让老百姓的血汗钱付之东流,否则将会影响整个地产行业的销售。
写到最后碧桂园出现危机,加上前面的恒大,可以说整个地产行业都出现了问题。
此时,还一味的保房价恐怕真的不可取了,合理下调房价或许是一步妙棋,用高房价苦苦支撑着空中楼阁意义真的不大。
中国的房地产需要消费者、房企、高管、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化解风险,任何一方的躺平都不可取。
我是科技铭程,欢迎共同讨论!
09年三线城市,本来两千多的房价,碧桂园一来升到四千多[流鼻涕][流鼻涕][流鼻涕]现在又慢慢掉回来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妍妍我能接手[笑着哭][笑着哭]
吃瓜看戏不嫌事大
倒了好
关我什么事
都是玩套路,受伤的是人民,得利者不用承任何责任。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恒大没有摆烂,土地资产就2万亿,还是有希望化解危机的
无所谓,谁倒闭你不是还得打工
它们倒不倒,对房价有没有影响?[doge]
看看就好,毕竟真的穷
恒大的破窗效应出来了
我买的碧桂园,小县城,我说一下,布局合理,精装这一些都是是不错的没有糊弄人,接下来我说说糊弄人的吧,说是碧桂园其实建筑是我们本地的一家公司,楼间距不怎么大,绿化不好,隔音不好,最恶心的就是各精装部位安装不到位,举个例子,窗户全靠胶粘上的,这要是面一个窗户过年能包顿好饺子,冬天漏风找个师傅过来修竟然把师傅难倒了
知名企业招聘老板,年薪自己开
其实就是之前要外人退出,自家人接手,但是外人又没法体面退出,比如有人一无所有,有人想带钱走又不让,最后干脆大家一起把盘子做的足够大。
你拉不出来屎怪谁呢?
国家[呲牙笑]稳房价其实很简单只要工资翻三倍,房价不仅不会降反而会涨[得瑟]
先没收杨惠妍整个家族的财产充公平债[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