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深入聊聊穷人的逆袭,全是干货,建议大家耐心看完!
我把穷人改变命运的路径总结成了一句话: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一个狭小的领域中,努力成为细分领域的专家,同时全力积累自己的数字资产。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要素,下面咱们逐个分析。
一、合理利用时间和精力
穷人往往有个通病,就是不重视时间和精力,觉得这些不值钱,结果在各种琐事上耗费大量精力,最后根本没精力去寻求脱贫机会。
这里说的穷人,不是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极端情况,如果真是那样,肯定得先解决温饱问题。
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有工作,有时间却浪费掉了。
比如有的人特别讲究吃,为了一顿饭花1 - 2个小时做繁琐的饭菜;
发现伴侣不合适,却不选择分手或离婚,总想着凑合过;
还有的人和不太靠谱的朋友、亲戚频繁来往,陷入各种麻烦事里。
大家可能会说这就是生活,没那么简单。
但仔细想想,事情哪有那么复杂?
吃水煮菜叶,简单又健康,还能节省时间;
伴侣不合适就分开,朋友亲戚处不来就远离,哪怕是父母,如果观点不合,保持适当距离,尽到赡养义务就行,没必要非得争个对错。
远离这些消耗自己的人和事,并没有什么难度,只有这样,才能把时间用在真正重要的地方。
可能有人会问:做新尝试需要时间,可自己没时间尝试怎么办?
其实,关键在于多尝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细分领域。
那怎么在有限时间内多尝试呢?
这就得降低尝试成本。
要是借钱卖房去开火锅店,结果失败了,光是还债就得花上好多年,这显然不行。
当下,和互联网相关的尝试成本相对较低。
比如想做产品,一开始不用急着投钱、招人、辞职,可以先在互联网上卖自己熟悉的产品,像在抖音带货。
要是成功了,还发现自己挺喜欢,再加大投入也不迟。
二、专注狭小领域
“全面发展等于全面平庸”,这话真的很有道理。
穷人很容易被各种看似光鲜的信息吸引,今天看到理财帖子,觉得要学理财,报班之后才发现不适合自己;
明天看了做饭视频,又跑去学做饭;
后天觉得保险知识有用,大后天又想通过写作改变人生。这样盲目跟风,最后往往一事无成。
如果想做投资,不能只说投资,要具体到基金;
搞摄影,就专注于本地亲子照摄影;
写作的话,可以聚焦新闻稿件写作;
做保险,不妨针对互联网行业30岁程序员这类特定人群。
把领域缩小,再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作为普通穷人,才有可能积累起竞争优势。
要是啥都想干,拿什么和那些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的大公司竞争呢?
领域选得越窄,目标人群、产品、选题、宣传渠道和内容就能越精准。
如果你擅长读书,可以成为高知行业的专业人士,像程序员、医生、律师;
要是不擅长读书,做手艺人、技工、月嫂、裁缝也很不错。总之,领域要小,还要符合自己的能力范围。
关于选择领域,大家可能有这些疑问:
1.领域发展不景气怎么办?
亚马逊总裁贝佐斯有句话很值得琢磨:比起预测10年后会变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思考10年后不变的东西。
这就是亚马逊成功的秘诀——更低价格、更快配送、更优选择。
比如说,成为房产专家,对优质地区的优质房产了如指掌,这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房地产这个行业有个特点,不会因为年龄增长、身体变差,就让你的专业技能贬值。
不管外面科技竞争多激烈,最终成功的人还是得购买优质资产,到时候,你就守着这个“赛道”,等着客户来就行。
2. 觉得狭小领域竞争也大怎么办?
国内很多领域确实从增量市场变成了存量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机会。
实际上,不是产品太多,而是同质化产品太多。
从数量上看是红海,但从质量上看,大部分领域还是蓝海。
不能因为赚钱不容易,就觉得市场太“卷”。
3. 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狭小领域?
这没有标准答案,毕竟每个人的兴趣和能力都不一样。
有的人特别会和狗玩,那他或许适合做宠物驯养师;
有人擅长调解家庭矛盾,做家庭调解员就挺合适;
还有人是时尚达人,穿搭很有一套,当时尚博主说不定能大放异彩。
总的来说,要选择自己喜欢又擅长的领域,因为只有喜欢,才愿意付出,这就是最大的竞争优势。
具体该怎么找呢?
可以从兴趣圈、能力圈、市场圈的交集入手。
先收集相关基础数据,比如看看自己关注的人都是怎么赚钱的,用Excel表记录下来。
等数据足够多了,把“喜欢的”“自己做得好而别人做不好的”“市场有人愿意为之买单的”这些条件作为筛选标准,符合全部条件的,就是你可以优先尝试的领域。
可能有人会觉得一直待在一个狭小领域很枯燥,其实这恰恰说明还没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领域。
就像我家每年都会拍两次亲子照,给我们拍照的摄影师姐姐,她本身就喜欢小孩,也爱给自己家孩子拍照,还对美术、色彩、构图特别感兴趣,所以拍照对她来说轻松又愉快,而且收入也不错。
这种正向激励会让她在摄影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想要成功,第一步就是找到自己的优势领域,然后深耕下去。
但如果实在没能力成为细分领域的专家,该怎么办呢?
残酷的现实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大部分人既不爱思考,也不爱行动。
要是你恰好属于这种没毅力、有点懒,但又想过得不太差的人,不妨试试跟随策略。
比如成不了基金专家,可以去给厉害的基金大V做社群运营;
当不了每天直播8小时的主播,那就帮主播选品;
做不了厉害的育儿博主,先从群管理员做起。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想积累专业本事需要很长时间,但找到有本事的人跟着学习,难度就小多了。
跟着好公司、厉害的人做事,不仅能享受他们长期发展带来的红利,说不定自己也能慢慢成长为专家。
三、积累数字资产
什么是数字资产呢?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能帮你建立影响力,尤其是长期影响力的内容。
现在社会有一种趋势,用专业术语讲叫“K型经济”,意思是满足基本生活的产品价格变化不大,比如猪肉、大米,但资产却越来越贵,像房子、商业股票、数字币等。
从10年的时间跨度来看,穷人维持生计不难,但想买资产越来越难,只能一直辛苦工作。
穷人没钱买资产实现钱生钱,但数字资产不一样,它没有显性成本,主要成本就是时间和获取知识的成本,而在互联网环境下,获取知识的成本越来越低。
举个例子,在北京有套老破小,月租能有7000元,但这套房子价值六七百万,对普通人来说,买这样一套房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如果有一个大众点评账号,达到level 8级别,粉丝不少,就会有商家找你发广告、写点评,每个月也能有7000元收入。
虽然做这样一个账号也不容易,但肯定比挣700万买房拿租金要容易得多。
那怎么积累数字资产呢?
核心就是产出内容。
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就是创造东西的人把东西卖给需要的人。
我们要建立创造导向的生活方式。
积累数字资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知识总结出来,不管是文字、音频还是视频,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就行。
可以写成博客、发在知乎专栏、在知乎回答问题、写公众号文章,也可以做成视频发在抖音上。
关注你的人多了,就会有各种赚钱机会,比如卖流量、卖咨询服务、卖课程、接合作等等。
最后再强调一下,穷人想要改变命运,就要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一个狭小领域,努力成为细分领域专家,同时积极积累数字资产。
生活中,懂得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关键地方的穷人,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