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在开发莫索湾五场担任政委的高锡彪到北京参加“全国群英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贺龙、宋庆龄的接见。国务院授予莫五场锦旗一面。
20世纪50年代末,在国家急需粮食的当口儿,新疆兵团农八师从各团场抽调几千人开赴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边缘的莫索湾荒原,沉寂的荒原从此有了生机,改变了命运。
当地种闯田的老百姓称莫索湾为“毛梢湾”,因遍地是红柳、梭梭而得名,这里也是野兽的乐园。
勘测者们在肥沃的荒原上钉了7个桩号,从此在1150平方公里的莫索湾荒原上便有了7个农场的名字,从此,荒原上便有了7个农场,便有了7块绿洲····.
如今的农八师一四九团,当时的莫四场、莫五场,与其他5个农场一样,在20世纪50年代末创造了兵团屯屋史上的奇迹。
1958年2月的一天,高锡彪接到师任命的当天下午,就措乘一辆拉运物资新汽车前往索湾五场过任(莫五场政委),当时气温有些转暖,雪水融化汽车不时陷人泥沼。90多公里的路程,走了两天。
多少年后,高锡彪用“七个一”来形容他下车后的情景:一顶账篷、一张行军床、一口锅、一辆汽车、一名炊事员、一名技术员和一名战士,这就是莫五场的全部“家底”。一个领导三个兵,千,在大部队到达之前,他们要做好前期勘测等工作。
几天后,垦荒大军陆续到达,他们都是从各老场抽调出来的骨干,有转业军人有起义官兵,还有各地来的支边青年。
当时,通往莫索湾的南干渠还没有挖,垦荒战士只得吃雪水。而当时,气温日渐升高,眼见余雪也不多了。
这时,人们将雪积成堆,再用草遮盖严实。由于没有经验,在积雪时将红柳、梭梭的枝混入雪中,融化的雪水色如酱油,人们饮用后上吐下泻。
原来,梭梭的枝叶含有毒素,连黄羊都不吃。而当时,拉水要到四五十公里的地方,来回一趟的费用就是154元,相当于一个职工在老场干一年上交的利润。
所以,“节约用水”成人们的自觉行动。一茶缸水,你抿一口转给下一人,可以转10来个人。
有一次,十七队队长给高锡彪打电话:“政委呀,连里没有一滴水了,地里干活的战满都张不开嘴啦(一张嘴、嘴角就流血)。”
高锡彪心里一阵酸楚:拉水车的轮胎被红柳根扎破,拖拉机驾驰员要到老场去补胎,来回就得三天呀。
当时一职工编了一句顺口溜:“四月中旬雪水光,拉水供应太紧张,吃了苦水光拉肚。下工路上追黄羊。”实在渴得不行了,有的职工就追杀黄羊取血解渴。
之后工地上传来消息,打井见水了。可人们一尝,水苦得像黄连,喝不成,洗脸总成吧,谁知,洗过脸后,脸上一层白碱沫子,蛰得脸生痛。也有的战士从低洼处找来了水,可水中有许多红色小虫子,烧开后喝起来一股马尿味。
1958年的更天,南干渠通了,大海子水库的天山雪水一路欢歌流到了。莫四场、莫五场、人们沸腾了,开荒人知道,有水地里就长庄稼。当年秋天,莫五场在新开荒地上压种了1.8万亩冬小麦。
在莫索湾种粮食要过两关,一是地穴关,一是大风关,
所谓地穴关,就是浇水时,要预防地穴陷人。所以,人人腰里绑着个扁担。
有一次,十三队在麦地浇水,浇了两天两夜,那块地还没有浇完,人们正在纳闷时,3公里外的十五队传来消息:一战士地窝子床铺下突然咕嘟咕嘟往外冒水。
后来,水越来越大,不仅淹没了地窝子,还把附近的大食堂给淹了。十五队的人慌作一团,不知如何处置这“突然从地下冒出来的水灾”。
消息传到十三队,人们恍然大悟,难怪两天两夜都没浇完一块地,原来水从地下暗道流到了十五队。人们赶紧将水扎死,果然,十五队的地窝子里也不再冒水了。
有时候,夜里浇水的战士稍不小心就会陷入到地穴中,危险情况时有发生。
莫索湾荒原像是有意考验垦荒人似的,等 1.8万亩小麦长到小孩般高时,连刮了五场大风,每次大风过后,小麦一片一片倒伏。
刮一次,人们扶一次,后来收割时,那小麦茎秆上有“五道弯”的痕迹,人们戏称是“五道弯”牌小麦。就是这“五道弯”小麦创了兵团的纪录,单产高达265公斤,总产达到477万公斤。为此,兵团党委为莫五场发来了贺信。
那年如果不是老鼠“偷食”,亩产过 300公斤没问题。
莫索湾的老鼠多,多得一脚下去没准能踩一只半斤重的硕鼠。
你见过老鼠偷粮仓的粮食,你见过老鼠在麦地偷麦吗?
莫五场的职工就见过这样的情景,一只老鼠哧溜一下钻到麦里,它像个高手,一眨眼就爬到麦秆与麦穗的结合部。咔哧咔哧几口,发穗咬断,又哧溜一下顺着麦杆溜下来,用嘴将地上的麦穗脱粒,然后用颊囊运回洞里。在当年莫五场的麦地里,不时能看到这种“光杆司令麦”只有麦而没有麦穗。
1959年10月,高锡彪到北京参加 “全国群英会”,受到了党和国家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贺龙、宋庆龄的接见。国务院授予莫五场锦旗一面。
编者后记:莫索湾开发在兵团开发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它几乎与塔里木开发同时进,1958年7月5日兵团《生产战线报》在一版刊发消息《莫索湾要和塔里木赛跑》。在兵团农业大开发背景下涌现出的成百上千个在亘古荒原上建农场的故事。用“苦难的历程”来再现那个时代开拓者最为精确,他们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星煮三次”、信仰更加坚定,理想更加明确,斗志更加坚强。
我常常被兵团开发时的故事和人物感染着,我想那是个物质极度匮乏而精神极为丰富的时代,人只要精神不倒,没有什么不能战胜的。莫索湾的开发、塔里木的开发都应证了这一点。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修为之士
推荐阅读:
今日之辉煌,来之殊不易,后辈好儿郎,自当珍惜之。